探访豆腐尖
文章字数:1568
豆腐尖位于商南县富水镇新庙和湘河镇双庙岭交界处,海拔1049米,是商南三大山系中的一支。商南北部清油河一带的山脉是莽岭的延伸部分,以玉皇顶、双尖为主,是商南的屋脊;中间的青山、湘河一带山脉稍低点,青山和豆腐尖连成一线,是商南的脊梁骨;南边的赵川一带的山脉是新开岭的延续,高山众多,是商南南部的天然屏障。
4月的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携家人来到豆腐尖山下,将车停在新庙的仓房,向一位老人打听上豆腐尖的路。他说:“开车从大鼓洞能直接到山顶。”我们不想开车上山,他指着对面的山说:“过河上山,穿过那片松林,见到采茶的人,可以问他们怎么走。”
过河,沿上山的路走着,爱人讲起豆腐尖的传说。听老辈人讲,真武大帝一日正驾云仙游,忽见下方群山环绕,一峰竞秀,云雾缭绕,似有祥瑞之气,想下凡一看究竟,谁知一脚踏下,整座山晃动起来,四周冒水,祖师爷随口说道:“这山是豆腐做的。”起身离开,豆腐尖从此成名。我边走边找冒水的地方,一处也没有看到,是没人踩了,还是水流尽了?
过了松林,老远便听见有人说话,就是不见人的影子。树上挂着竹篮,篮子里装着刚采下的茶叶,我打声招呼,从树林里走出一个年轻人,原来茶园就在树林里。我问:“这是野生的茶吗?”那人说:“不是,这是集体的茶园,早些年有人管理,这几年荒了,周末带孩子来采点茶,自己做的茶好喝。”
“你们也是来采茶的吗?”“我们上豆腐尖。”“翻过二包子就能看见豆腐尖寨的。”按他所说,我们现在的位置是“一包子”,前面的山包是“二包子”。
我们向“二包子”攀登,路越来越陡。回头看来时的地方,阳坪、仓房、新庙的村庄一字排开,背靠青山,面前是平坦的田地,美丽乡村得天独厚,大山滋养村子,村子集聚乡民,乡民依附大山。山路在林下穿行,肥实的黄土,青绿的树林,浅草刚刚没过脚踝,野花遍地,葛藤绕地走,蕨菜随风舞。树木叶子新绿已满,福脸头树斜生有致,棠梨树花谢叶圆,獾橡树密生如麻,桦栎树高低错落。它们或群生,或独处,有的长成栋梁之才,有的天生歪歪扭扭,但都有自己生存的空间。人何尝不是如此呢?人的一生可以轰轰烈烈、叱咤风云,也可以平平淡淡、悄然无声,关键是要找准自己的位置,不为栋梁所喜,不为平凡所忧,快乐地享受阳光雨露,感受上天赐予的幸福。
登上“二包子”,右前方又出现一座山包,快到山顶时看见一堵石砌的寨子,寨门宽不过两米,高过3米。进寨门,里面是一个大庭院,中间渐渐升高,最高处的数十平方米平地中央建有石庙,庙不大,供奉着白龙爷,树上挂着红绸布,地上炮纸堆得很厚。庙旁靠着半块石碑,字迹模糊,能看到“各捐四千文”字样,字体饱满,笔力遒劲。
豆腐尖的山顶还真像一只脚掌形状,南面稍高也平坦些,是脚尖,北面稍低狭窄点,是脚跟,这难道真是祖师爷留下的脚印吗?整个石墙围成的石寨又像一只船,南面是船头,北面是船尾,中间的石庙是船舱,石墙是船身。寨墙外墙高达四五米,里墙也有一米多高,墙面有两米多宽,外高里低,有两层,高墙做掩体,低墙上供人行走,并建有瞭望空洞。整个寨墙里面是一个环形大道,宽的地方有5米多,如今长满树木。两道山门处有房屋地基的残墙。这是我见过的最大的寨子,南北长四五百米,东西宽百余米,绕寨墙一周有一公里左右。历经风风雨雨,墙体完好,依然坚固。
这石寨工程浩大,用料繁多,究竟是何人所为?听老辈人讲,豆腐尖寨曾隐居过“红毛子”,“红毛子”是白莲教的教徒,他们半僧半俗,秘密发展信徒。看寨子规模,能容得下数百人,寨里空地可供操练之用。周围的潘家寨、康家寨也曾住过“红毛子”,应是豆腐尖寨附属的瞭望寨。
站在豆腐尖上,环顾四周,东面群山环绕,层层叠叠;南面一条水泥路直通寨前,山上的茶园在云雾里缥缈,有识之士种高山茶,兴办现代农业产业园;西面可遥望直入云端的青山,北面山下是农田村舍。
豆腐尖是一座神奇的山,有说不完的故事,写不完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