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从奋斗启航
文章字数:1529
本报记者 董楠
眼下正是草莓成熟的季节,绿意盎然的草莓大棚里一颗颗草莓如红玛瑙般煞是喜人,这些草莓,已经被客户提前10天预订完毕。一位其貌不扬、身着白色短袖的男士蹲在草莓大棚里,细心地用手拨开绿叶,认真的观察草莓的长势。这个皮肤黝黑、与一般农民无二的草莓种植户,就是刘凯,一个扎根在镇安的东北小伙。
2011年,22岁的刘凯为了追随爱情从东北来到了美丽的小城镇安,如今已在镇安生活了7年,成为了地道的镇安人。刘凯萌发种植草莓的念头还要从3年前说起。2011年大学毕业后刘凯先后做过水电工、当过司机、开过饭店,奔波几年下来日子并没有太大起色,思来想去他觉得给别人打工终究不是正事。2014年春节期间,刘凯的舅舅给每家都带了几盒草莓,“这草莓虽好吃,要是自己能去地里采摘就更好了,我还没摘过草莓呢!”吃草莓时家人一句随意的聊天,让刘凯看到了商机。家人曾因种植业太辛苦反对他的想法,而下定决心想在镇安闯出一番天地的刘凯说:“没有任何一种创业是轻松就能成功的,回龙镇生态条件好,草莓市场才刚刚开始,很有潜力,我相信我的选择,在困难中砥砺前行,成功才更有意义。”说服家人后,刘凯找到一位有着十几年种植草莓经验的技术能人去学习经验。2015年,刘凯在云盖寺镇岩湾村租了两亩多地进行种植实践,半年后亩产达1000多斤,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短短两个周草莓就全部卖完,都是以上门采摘为主,这样的成绩再次验证了他的选择。他常常利用闲暇时间去西北农业大学学习草莓种植技术,通过知识的不断积累,一个秉承“绿色、生态、环保、健康”的科学无公害种植方法在刘凯的努力下逐渐酝酿成熟。刘凯说,新时代下的新农民要拥有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模式、学习新的技术,种出来的东西要对消费者负责。
试验成功后,他在回龙镇和平村4组流转了10多亩土地开始种植。该县传统农业大多是露地种植,起初很多人对发展大棚草莓并不看好。他的定位是走高端路线,种植过程中严格控制草莓品质,把草莓产量控制在亩产3000斤,以休闲采摘为主,定价30元一斤。“刚开始,有一部分村民对这种高价位体验式营销产生质疑,但现代农民就要跳出传统观念,敢于创新,走和别人不一样的路。”刘凯说,到了第二年,曾经质疑过他的村民也开始效仿他的模式进行营销,虽然是挑战,他却看到了信心和希望,经过不断学习、摸索和创新,种植出来的红草莓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到第3年时,草莓采摘就开始供不应求,他的种植规模也逐年扩大,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凯在回龙镇青坪村的创业之路走得更稳更实了,从最开始的两亩三分地扩建到流转土地30多亩,其中草莓采摘种植12亩多,章姬、红颜、还有试种的宁玉、金怡香、红玫瑰等多个品种供人选择;还扩种了无公害西瓜采摘种植10多亩,稀有食用菌5亩多,年利润达30多万元。3年来,他学技术、抓科管、跑市场摸爬滚打,吃了不少苦,还经常去外地进修,不断更新种植技术,如今已从“门外汉”摇身一变成了“行业专家”。回忆起多年的创业历程,他感触颇多:“创业路上我迷茫过,无助过,总算还是找对了路子,在创业中积累了经验,也尽己之力带动回龙镇的乡亲脱贫,这也是创业路上的最大收获。”伴随着草莓基地的发展,刘凯没有忘记镇安的父老乡亲,为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他毫无保留地提供种植技术,而且还拿出资金和销售渠道扶持周边群众。2017年刘凯响应国家的扶贫号召,吸纳回龙镇和坪村周围3至4户拥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产业扶贫。“每年草莓种植、梳花梳果期间,我都召集附近的贫困村民来基地里起垄、摘苗、除草……村民一天至少有70元的工资。”刘凯说,让贫困户来这里打工脱贫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他希望村民们在这里积累经验,学习技术,不要只是望“莓”兴叹,而要自己去开拓去实践,“输血”变成“造血”,这样致富奔小康将指日可待。
眼下正是草莓成熟的季节,绿意盎然的草莓大棚里一颗颗草莓如红玛瑙般煞是喜人,这些草莓,已经被客户提前10天预订完毕。一位其貌不扬、身着白色短袖的男士蹲在草莓大棚里,细心地用手拨开绿叶,认真的观察草莓的长势。这个皮肤黝黑、与一般农民无二的草莓种植户,就是刘凯,一个扎根在镇安的东北小伙。
2011年,22岁的刘凯为了追随爱情从东北来到了美丽的小城镇安,如今已在镇安生活了7年,成为了地道的镇安人。刘凯萌发种植草莓的念头还要从3年前说起。2011年大学毕业后刘凯先后做过水电工、当过司机、开过饭店,奔波几年下来日子并没有太大起色,思来想去他觉得给别人打工终究不是正事。2014年春节期间,刘凯的舅舅给每家都带了几盒草莓,“这草莓虽好吃,要是自己能去地里采摘就更好了,我还没摘过草莓呢!”吃草莓时家人一句随意的聊天,让刘凯看到了商机。家人曾因种植业太辛苦反对他的想法,而下定决心想在镇安闯出一番天地的刘凯说:“没有任何一种创业是轻松就能成功的,回龙镇生态条件好,草莓市场才刚刚开始,很有潜力,我相信我的选择,在困难中砥砺前行,成功才更有意义。”说服家人后,刘凯找到一位有着十几年种植草莓经验的技术能人去学习经验。2015年,刘凯在云盖寺镇岩湾村租了两亩多地进行种植实践,半年后亩产达1000多斤,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短短两个周草莓就全部卖完,都是以上门采摘为主,这样的成绩再次验证了他的选择。他常常利用闲暇时间去西北农业大学学习草莓种植技术,通过知识的不断积累,一个秉承“绿色、生态、环保、健康”的科学无公害种植方法在刘凯的努力下逐渐酝酿成熟。刘凯说,新时代下的新农民要拥有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模式、学习新的技术,种出来的东西要对消费者负责。
试验成功后,他在回龙镇和平村4组流转了10多亩土地开始种植。该县传统农业大多是露地种植,起初很多人对发展大棚草莓并不看好。他的定位是走高端路线,种植过程中严格控制草莓品质,把草莓产量控制在亩产3000斤,以休闲采摘为主,定价30元一斤。“刚开始,有一部分村民对这种高价位体验式营销产生质疑,但现代农民就要跳出传统观念,敢于创新,走和别人不一样的路。”刘凯说,到了第二年,曾经质疑过他的村民也开始效仿他的模式进行营销,虽然是挑战,他却看到了信心和希望,经过不断学习、摸索和创新,种植出来的红草莓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到第3年时,草莓采摘就开始供不应求,他的种植规模也逐年扩大,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凯在回龙镇青坪村的创业之路走得更稳更实了,从最开始的两亩三分地扩建到流转土地30多亩,其中草莓采摘种植12亩多,章姬、红颜、还有试种的宁玉、金怡香、红玫瑰等多个品种供人选择;还扩种了无公害西瓜采摘种植10多亩,稀有食用菌5亩多,年利润达30多万元。3年来,他学技术、抓科管、跑市场摸爬滚打,吃了不少苦,还经常去外地进修,不断更新种植技术,如今已从“门外汉”摇身一变成了“行业专家”。回忆起多年的创业历程,他感触颇多:“创业路上我迷茫过,无助过,总算还是找对了路子,在创业中积累了经验,也尽己之力带动回龙镇的乡亲脱贫,这也是创业路上的最大收获。”伴随着草莓基地的发展,刘凯没有忘记镇安的父老乡亲,为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他毫无保留地提供种植技术,而且还拿出资金和销售渠道扶持周边群众。2017年刘凯响应国家的扶贫号召,吸纳回龙镇和坪村周围3至4户拥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产业扶贫。“每年草莓种植、梳花梳果期间,我都召集附近的贫困村民来基地里起垄、摘苗、除草……村民一天至少有70元的工资。”刘凯说,让贫困户来这里打工脱贫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他希望村民们在这里积累经验,学习技术,不要只是望“莓”兴叹,而要自己去开拓去实践,“输血”变成“造血”,这样致富奔小康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