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开花 扶贫结果
文章字数:3115
本报记者 肖 云
“当年老爷爷驾着一叶舟,逃难流落到安门口。把船篙插进黄泥地,拓荒种出琵琶树。琵琶树下扎茅屋,两块山坡半头牛。起早摸黑建家园,祖祖辈辈把汗流。新时代春风唤醒安门口,小康路上我要打头,白土寨种满摇钱树,马滩河绘出锦绣图……”一首村歌,唱出了山阳县板岩镇安门口村的前世今生。
当年,从湖北、山西流落到安门口村的几户人家,不断繁衍生息,逐渐发展为有着663户2383人的小村落,像千千万万个山村一样,它曾被山路、危房、落后的经济、闭塞的思想围困,看不到一点希望。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后,安门口村走上了乡村振兴之路。
不到3年时间,安门口村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技术培训、内生动力方面全面跟进,从全县129个贫困村中脱颖而出,率先实现了整村脱贫退出。2017年底,脱贫105户401人,目前,有贫困户60户103人。
平静的马滩河,清澈透亮,鱼翔浅底,河两岸青瓦白墙,绿树掩映,洋溢着一片新的生机和活力。这一切,得益于“三变”改革的春风。
近年来,安门口村以“龙头企业、能人大户、集体经济”三大助推器为抓手,强力推进“三变”改革,农村集体资产从“死资产”变成“活资本”,全村形成养殖、种植、农产品加工循环生态产业链,实现了“一地生四金”,即土地流转挣租金、基地就业挣薪金、反租倒包挣售金、资金入股挣股金,村民、集体、企业三方受益,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基础设施先行让群众吃下“舒心丸”
“以前,村民住的是石板房,很多人家门前杂草丛生,烟熏火燎,一看就很贫穷。路多是羊肠小道,村民出门肩挑背驮,干部下乡靠脚走,有一个叫檀树的地方,非常远,从镇上下去到山上至少需要三四个小时。”说起安门口村,在板岩镇工作了21年的包村干部周邦文最深的记忆便是如此。
2014年,原檀树村与安门口村合并。要到海拔1200米以上的檀树,需走14公里的盘山路,交通极为不便,而全村近一半的群众都居住在檀树山顶上。
2015年底,市纪委监委结对帮扶安门口村,一场由内而外的“蝶变”开始了。随着驻村工作队的驻扎,在深入走访的基础上,他们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出行难、饮水难等问题入手,全力打通“最后一公里”。新修道路23公里,硬化道路9.2公里;完成饮水工程6处;完成河坝建设520米,基本排除了水毁隐患;栽设安全路桩460个,安装太阳能路灯50个,方便了群众安全出行;配套建设休闲娱乐设施12套,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其次,因户施策解难题。落实易地搬迁67户,完成危房改造26户。同时,多方争取设定护林员、保洁员、河道巡视员等公益性岗位,安排11名贫困户就业。
面子光鲜了,里子更需充实。2017年以来,驻村工作队积极联系农业专家,开展核桃高接换优、食用菌培植、林下养鸡、生猪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鼓励群众创业干事的热情。
龙头企业引领让群众吃下“定心丸”
2015年,在外创业多年的当地企业家惠秀明投资3000万元,在安门口村成立了陕西诚惠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这是全县首家集食用菌生产加工、农光互补、科技研发、电商销售、生猪繁育、有机肥加工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也是市上确定的“三变”改革试点园区。通过“租棚还菌”“借袋还菇”“劳务就业”“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等形式带动周边4个村895户群众稳定增收。
十几年前,村民韩少杰意外患癌,一家人的生活被打乱。“当时背着他到处看病,欠下了一大笔债,日子差点过不下去。”妻子张秋兰说,做了手术之后,丈夫的病情总算是控制住了,却失去了劳动能力,家庭的重担落到她一个人身上。更大的灾难还在后面。2016年老两口唯一的女儿因车祸丧生,张秋兰形容当时的心情“痛不欲生”,贫病交加的家庭摇摇欲坠。
作为村上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张秋兰优先被招进诚惠公司,在香菇大棚务工,因为她厨艺好,又被调整到惠秀明的佳泰养猪场做饭,一个月工资1800元。去年,夫妻俩将国家给的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入股到诚惠公司,每年分红3600元。2017年底,张秋兰一家还清了外债,顺利脱贫。
“儿子儿媳带着小孙子在河南打工,我们在家照看大孙子。”老两口格外珍惜现在的生活,逢人就说,“都是国家照顾得好。”
能人大户带动让群众吃下“安心丸”
雁飞千里靠头雁。2016年,村支书任富松在渭南走亲戚时意外发现,当地盛产花椒,还有配套的花椒交易市场,深入了解后得知,花椒食用、药用均可,国内出口量很大。“我们是不是也能种植花椒?”带着这个疑问,任富松请了一个专家,对安门口村的光照、土壤进行全面的分析,调研的结果是:这里的光照时间、气候条件比渭南更适宜种花椒。2017年春天,任富松就租下80亩地,全部种上了花椒树,现在已有部分挂果,到明年夏天就可以采摘。“今年,我又搞了8亩的育苗基地,想利用坡地再发展400亩,明年春天就可以移栽了。”任富松说,这只是他个人的初步实践,他还有个更大胆的想法,就是为村民提供树苗、技术,统一牵头销售,把花椒产业做大做强。“现在,群众干事创业的意愿很强,已有二三十户在我这里预订了树苗。”
今年3月,村民一致推选养猪大户舒家宝为安门口村副支书,其创业的毅力让大家相信:这一定会是个很好的领头人。舒家宝是原檀树人,原先一直在山西包工程,也算是小有积蓄。现在工程款不好要,再加上年纪大了,又没技术,不能一直在外面混吧。舒家宝说,考虑到现在各项政策很好,就想回到家乡搞点产业,因为亲家是养猪的,借这个基础,他经过深入考察,决定在檀树养猪。在大山深处养猪,交通、用水极为不便,有人就质疑了:“那地方能养成猪?”但舒家宝有不一样的想法:山上空气好,疫情少,猪的生长环境会更好。2016年夏天,舒家宝的猪场正式建成,前期投资70万元,以养殖能繁母猪卖良种小猪仔为主,带动周边10多户群众务工。目前,猪场尚在发展初期,猪仔的销路也并未打通,为了给工人付工钱,舒家宝已经卖掉了城里的房子,尽管如此,他还是信心满满,希望继续扩大规模,发展盈利,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
集体经济壮大让群众吃下“放心丸”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2015年,市纪委监委投资28万元,建成50亩户太八号葡萄园,2017年12月将葡萄园承包给顺安公司,公司除需付给农户的地租金之外,每年向村集体缴纳管理费用3.5万元。同时,以此为基础,流转候野湾土地93亩,投资1000万元,启动金水湾田园综合体一期建设,包含农业观光、渔业养殖、游泳设施、水杂果采摘、农家乐等休闲旅游项目。目前,垂钓园等项目正在紧张施工,建成后将带动60户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实现集体经济年增收15万元。2017年夏天,以村委会为主体组建山阳县富安民光伏发电有限公司,投资30万元,发展40KW楼顶分布式光伏,实现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8万元。
村民曹远和原是安门口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前两年,他刚出生的小孙女因先天性心脏病做手术,花费近10万元,这一笔开支让原本贫寒的家庭更加困难。2015年,在包扶干部的帮助下,他先以土地入股户太八号葡萄园,每年分红800元,后来以产业直补资金入股诚惠公司,每年分红2800元。在能人大户的带动下,他又养了10多头猪,还种了5亩地的黄姜。除此之外,曹远和还负责管理村支书任富松的花椒园,年收入1.2万元。去年,村上还给曹远和一家五口在山阳县易地扶贫搬迁点争取了一套120平方米的大房子,这下,曹远和不仅脱了贫,还在勤劳致富的路上越走越远。
2018年6月,一场主题为“情系家乡建言献策,报效桑梓创新创业”的座谈会在安门口村召开,30多名在外工作、创业有所成就的能人、带头人齐聚一堂,共同商讨家乡发展大计,为本村发展定位、思路建言献策,为乡村振兴出主意、想办法、争投资、上项目。
据市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员介绍,此次座谈会上,安门口村和耿村社区通过招商引资,确定了琵琶主题公园、林麝养殖、中草药农庄、连翘种植、服装加工厂、梅花鹿养殖等21个建设项目,等这些项目建成后,安门口村将会更好地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真正实现乡村振兴、乡村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