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8年10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富水打造特色农业示范区
文章字数:2511
 
  李治军 陈涛
  9月30日,多日的阴雨天气转晴后,天空格外湛蓝。沿着新修的通村柏油路,一路前行,进入到商南县富水镇龙窝村,公路边一块块猕猴桃园映入眼帘,灰白色的水泥桩整齐排列,黑色的滴灌管线横架在水泥柱间,一棵棵猕猴桃树苗窜出1米多高,攀爬在水泥桩上,沿着柱与柱间的铁丝匍匐向前,嫩绿的茎蔓洋溢着生机。
  路两旁低缓的山坡上,一片片茶园顺山依势,沐浴着阳光的茶树苗长势喜人。
  如沿途所见,在富水镇,从龙窝村到油坊岭村,再到赤地、王家楼、桑树等村,茶叶、猕猴桃产业正蓬勃发展,呈快速崛起之势。
  2016年以来,商南县富水镇坚持把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作为追赶超越、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突破口,结合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采取政府扶持、企业参与、“三变”改革得力措施,聚力发展,打造出远近闻名的特色农业产业“新高地”。
  政府扶持——强化支撑
  产业兴旺是脱贫的硬支撑,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源,也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基石。
  立足这样的战略认识,从2016年开始,商南县富水镇按照全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着眼实现“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目标,结合镇情实际,利用资源优势,确定把茶叶、猕猴桃作为该镇的两大主导产业,加大政策扶持,推进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
  依据商南县农业部门的指导,富水镇按照“科学规划、集中连片、生态优先、示范引领”和“山上茶,山下果”的思路,把产业基地建设与脱贫攻坚、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小镇、观光农业、精品景区建设等有机结合,精心规划布局。其中,茶产业方面,以无性系茶园建设为重点,主要布局在油坊岭、龙窝、赤地、桑树等村,并与商南县城关街道办的茶产业村集中连片,形成一个万亩无性系茶叶新基地。
  发展中,该镇积极落实商南县出台的加快特色产业发展、茶叶产业转型升级、支持猕猴桃产业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产业扶持政策,整合上级财政涉农资金、金融扶贫政策、到户产业扶持资金等,有效破解发展资金短缺难题。
  同步,加速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利用卡内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省专项扶贫资金、彩票公益金、水土保持以奖代补等项目,最大限度配建产业路、灌溉渠等设施。过去,从龙窝村到油坊岭村,再到赤地、马家沟等村,尽管有部分通水泥路,但路面窄、覆盖面有限。去年以来,县、镇倾斜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为这一区域高标准规划建设产业路。如今,这些村之间的主干道已全部建成沥青路,并画上了道路标识、标线,交通便捷了,产业发展之路也就畅通了。
  截至目前,为扶持茶叶、猕猴桃发展,富水镇在4个村新建产业路28.2公里,为1.2万亩产业基地建起了灌溉设施。
  此外,商南县人社、农业、扶贫等部门,协同部分企业积极在富水镇开展猕猴桃、无性系茶叶种植等实用技术培训,倾斜投放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促使群众有能力参与特色产业发展。
  企业参与——引领带动
  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中坚力量,在资金、资源、人才、市场、品牌建设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富水镇采取优化投资环境、用好财政补助资金等措施,着力引进企业、专业合作社,发挥其优势,集中连片建基地、规模发展建园区,带动猕猴桃、茶叶产业快速发展。
  油坊岭村是富水镇乃至商南县特色产业发展的后起之秀。2016年开始,这个村引进了商南县茶叶联营、煦坤实业、佳亿德果业3家企业,大力发展茶叶、猕猴桃两大产业。目前,油坊岭村已发展黄茶、白茶、龙井43等高端茶叶基地6000亩,发展猕猴桃2300亩。
  “发展这两大产业,带动农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油坊岭村党支部书记吴承魁介绍,“最近我们正在将4000亩土地流转回来,再交给村上的公司,由他们与龙头企业签订协议,让企业经营,盈利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还能进一步壮大产业。”
  “领衔”富水镇茶产业发展的茶叶联营公司成立于1985年,是一家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和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企业。近年来,该企业引进龙井43、安吉白茶、黄金芽等国内优质品种,在富水镇油坊岭村连片发展茶产业基地。
  该公司拥有现代化茶叶加工生产线一条,建成有高标准的茶叶储藏室。同时,该公司还主动适应市场,精心设计出多种简约时尚产品包装,在商州、西安等地开办多处茶叶专营店,实现了与消费者的接轨。与茶叶联营公司并肩发展的煦坤实业公司,在富水镇油坊岭和临近的城关街道办十里铺村积极发展规模连片无性系茶叶外,还计划在油坊岭村建设一处高标准茶叶加工产业园。
  不难看到,如今,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竞相发挥优势,正成为富水镇特色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依托企业和合作社的带动,目前,富水镇的茶产业(含无性系茶园)基地达1.75万亩,可采摘茶园1.1万亩;猕猴桃基地已发展到0.94万亩。
  “三变”改革——激发活力
  产业要做大做强,做成有影响力的品牌产业,过去的小打小闹、传统的一家一户生产显然已不合时宜。体制机制的创新迫在眉睫。
  富水镇将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提升特色产业效益的动力源,以“三变”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为抓手,向改革要出路、向创新要空间,不断激活产业发展活力。
  2016年开始,该镇积极借鉴外地经验,大力推行“三变”改革。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等模式,建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找准产业项目与贫困户增收的结合点,引导鼓励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基地务工、配股分红等方式,参与到产业发展中。
  富水镇龙窝村依托优越的土壤、气温条件,落实优惠政策,引进了河南省西峡县一家企业入驻,2016年11月开始发展猕猴桃,目前已建设产业基地262亩。据企业负责人袁江华介绍,该企业目前已吸纳20户贫困户入股,去年给贫困户分红1.2万元,今年前9个月,仅务工费就发放15万元;他们栽植的猕猴桃树苗2019年将挂果,之后还将建设冷库、生产线,加工猕猴桃果汁、果干、果酒等,经济辐射带动效益更强。
  在龙窝村,除了这家企业外,该村成立的伏龙果蔬专业合作社也参与发展猕猴桃产业,目前建设基地200多亩。村主任汤继涛告诉笔者,在猕猴桃产业发展中,涉及土地流转的有320户,通过流转土地、资金入股、务工等带动400户农户增收,对全村112户贫困户实现了全覆盖,户均年增收3000元。
  笔者采访中得知,目前,富水镇的“三变”改革破除了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体制束缚,激活了产业发展的一池春水,实现了企业合作社盈利、贫困户增收、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镇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的多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