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孝脱贫两不误
文章字数:1867
镇安县青铜关镇前湾村的善行义举榜上,展示着一个孝老爱亲模范——邓永廷。8年来,他对偏瘫在床的母亲细致入微的照顾赢得村民交口称赞,大家茶余饭后说起他的故事,无不感动、钦佩。
邓永廷住在柳林沟里,家里一贫如洗。因为父亲体弱多病,不到18岁他就扛起家庭的责任,跟随乡亲到山西,在矿山务工12年,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养家糊口,为父亲治病。2010年送走被疾病夺去生命的父亲后,邓永廷刚计划成家、盖新房,怎奈祸不单行,2011年1月,母亲突然在家门前的场院摔倒,送到医院后,被确诊为脑溢血,经治疗命是保住了,却落下了严重偏瘫,大小便不能自理,自己也无法活动。从此,命运将这个而立之年的小伙拴在家里,照顾母亲的饮食起居、按摩翻身、接大小便,还要种田做家务。
从柳林沟的水泥路进去不久,有一条随山就势、蜿蜒而上的机耕路,可以通到邓永廷家的老房子。县上引导扶持搬迁贫困群众依托原有林山、土地和闲置房屋等资源,鼓励大家发展种养业。邓永廷只付了5000元钱,于去年8月搬进火石梁安置点48平方米的新房,但为了照顾母亲的时候兼顾种地和养殖,他与母亲大部分时间仍居住在柳林沟的3间老房里。在邓永廷的精心照顾下,老人头发整齐,脸上白净红润,胸前系着红格围裙,穿的衣服很干净。邓永廷是老人的小儿子,1980年出生的他还不到40岁,浅浅的皱纹已爬上额头,粗糙的手掌上遍布老茧,衣着朴素,但面容显得沉稳而又坚毅。“出事时我妈已经快70岁了,只有保守治疗。医生估计我妈只能活一两年,但只要她活一天,我就会好好照顾一天。”他细心地擦拭着母亲流出的口水。
8年来,老人白天基本上是坐在椅子或趴在长凳上。每天早上,邓永廷先去坡上干活儿,到8点左右回来给母亲穿好衣服,抱到椅子上洗脸、梳头,然后给母亲做饭,只要有时间,他都是一口一口喂给母亲。担心自己去地里劳作时母亲摔倒,他把母亲绑在椅子上,隔一两个小时回家看一次。母亲头发长了,他自己学着给母亲理发,定期给母亲更换被褥衣物。为了防止肌肉萎缩,他每天抽空给母亲按摩1至2次,所以母亲如今还能慢慢使用勺子。“邓永廷8年如一日地照顾着老人,至今还没有成家,也不能外出务工。”县移民办包扶邓永廷的干部毛博说。老人每每听到儿子与上门的干部谈话,嘴就张得大大的,眼泪像断线的珠子直往下掉。虽然不能言语,但在场的人都能感受到老人内心对儿子的愧疚。因为自己的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寸步不离地照顾,导致儿子无法出门打工,至今成不了家,老人无声的哭泣让人心碎。毛博直言,帮扶工作开展之初被这样的亲情、这样的孝心、这样的家庭深深感动,知道他们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条件可以解决住房问题,但对于邓永廷和他的母亲周洪香如何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脱贫,自己毫无头绪,内心十分焦灼。
当时,邓永廷家除了猪圈里养着两头猪外,只有几只羊和鸡。后来几经协商,在镇村干部和单位同事的指点、帮助下,毛博在县残联给其母亲争取了一辆轮椅,将一头肉猪卖给了镇上的廉政灶,帮他家制定了产业帮扶计划,逐一落实。
青铜关镇前湾村贫困户退出核实台账上,清晰地记载着邓永廷今年实际年度人均收入达到15200元。他这一户享受到残疾人补贴政策、易地扶贫搬迁、“三带四联”资金、实用技术培训、低保政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退耕还林政策、产业奖补政策共8项措施的帮扶。此外他养鸡20只,卖掉10只鸡与40斤鸡蛋,挣了900元;养猪5头,出栏3头,收入3800元;养羊7只,出售3只,收入1500元;种植玉米及土豆6亩,蔬菜0.5亩,实际收入3500元;长期产业核桃建园5亩,种植魔芋3亩,还暂无收入。“三带四联”年固定收益4000元,他与母亲全部参加新农合及大病保险。
5年前,母亲的左腿还能用力,邓永廷帮她穿裤子时还能踩到地上,后来邓永廷只有抱着或者托起她。如今,母亲牙齿脱落得只剩两颗门牙,邓永廷时常去镇上买些面包、蛋糕等软和的东西给她吃,母亲用勺子吃饭时掉在地上的饭菜,他都收集起来喂鸡。今年2月,母亲左脚第二个指头关节发炎,指节溃烂,疼痛难忍,哭泣不止,邓永廷拍照发给西安的朋友,希望他找医生根据照片开药治疗,但没有结果,他又想用刀片挖掉母亲脚上的烂肉,但医生不建议他这么做,因为偏瘫的人血液流动缓慢,伤口难以愈合,一旦感染后更难处理。邓永廷只好买来云南白药等消炎药,一天四五次给母亲涂抹患处,擦洗伤口,坚持了半年多时间,母亲的患处终于痊愈,不再痛苦。
邓永廷说,他曾收到过浙江嘉兴寄来的信,那里也有人和他有同样的经历,照顾瘫痪在床的家人五六年,直到家人离开。如果看到谁家用轮椅推着人,他都感同身受,能体会到别人的辛苦和不易。“政策这么好,脱贫我不发愁,身上有钱照顾母亲,我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