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愚公赞歌
文章字数:2904
(上接第一版)
“我长这么大,这样栽树还是头一次,一天最多凿五六个坑,干到晚上钻头就钝了,有时一天换几个钻头,手套也烂了,第二天又得换新的……”施工人员仁榜记回忆起当地施工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在经过两个多月异常艰辛的努力后,“洋铁板”植树任务胜利完成。
不光要苦干,还要巧干!在比老虎沟更艰难的大赵峪桃园村后山废弃采石场复绿造林中,面对近乎九十度、摇摇欲坠的悬崖峭壁,山阳县天竺山林场施工人员经过缜密勘测,别出心裁地想出了在悬崖上砌砖填土的方式栽植树木。他们首先组织人力开展排险作业,然后利用电镐在山坡平缓处凿坑、砖头砌坑,最后采取客土回填的方式,硬是在裸露的石头上栽植了300余棵侧柏,让这个生态受伤之地增添了一抹新绿。
商南县双山林场原党支部书记吴博负责蟒龙峪林村作业区的造林绿化工作,在为期两个月的施工期内,克服无路无水的困难,与工人一同坚守在荒山上,跑烂了两双运动鞋,脚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他对记者说:“城周绿化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干好工程。”
为攻克城周绿化“硬骨头”,每天上下几个山头已成了市林业局领导干部的家常便饭。主管造林的副局长余振忠已年过半百,他的膝盖半月板受过伤,仍坚持深入山头地块检查指导,走起山路来一般小伙子没人能撵得上。城周绿化开展以来,他长期为工队协调事务、解决问题,有人算了一下,他走过的路将近3000公里。
市林业局设计队长邓锁平负责城周绿化的检查验收工作,由于成天像山羊一样在山上行走,大家亲切地称他们的检查验收工作组为“山羊小分队”。去年秋季的一天,邓锁平带领队员在山里检查验收,走进了一堆“狼牙棒”和“枣刺”阵,前后动弹不得,情急之下,他咬牙带头向刺外冲去,等他突围出这片“枣刺阵”,衣裳被挂破了好几道口子,手上腿上鲜血直流……
造林科科长杜振良承担着城周绿化组织协调、文件起草、会议筹备等工作,他白天上山搞协调,晚上不顾劳累又加班写材料,深更半夜时分,科室的灯还经常亮着。新参加工作的研究生孟鑫是西安市人,经过这两年城周绿化艰苦环境的锻炼,很快熟悉了业务,也习惯了这种辛苦劳累工作,深深地爱上了造林绿化……
全市林业人用极其顽强的精神,终于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造林难题,出色完成了造林任务。
用“工匠精神”保造林质量
“植树造林三分造、七分管,要像经管孩子一样照看树苗,才能造成林,所以必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分管造林工作的市林业局副局长余振忠对植树造林有着独到的见解。
在以往造林中存在着年年栽树不见树的现象,究其原因是“整地走过场、浇水靠下雨、成活靠老天”。这样如何能造成林?
为提高造林成活率、确保造林质量,市林业局技术人员可是费了一番苦心,对各项工作要求近乎苛刻,提出必须挖大坑、栽大苗、浇大水、保成活。
在板桥镇竹沟梁半山上,施工人员正在开展整地作业,这个小班整地负责人王红亮描述了整地验收情况,“刚整地这一关,要经过施工队自查、林场初查和林业局技术人员验收三道程序,特别是在市局的验收中,要求非常严格,少1厘米也不行,不合格的立即返工。”
在板桥村的河岸边,记者见到了一株株丢弃的不合格松树苗。原来,为确保造林成活率,验收人员对树苗根部土球的大小、轮枝的多少、树苗的高度都有严格要求,施工中严把规划、清杂、整地、换土、种苗、栽植、浇水、覆膜、抚育、管护“十道关口”,实行规划设计、质量标准、指导验收、时间要求“四统一”和“定人员、定方案、定时间”,落实“包栽植、包管护、包成林”的“三定三包”责任制。对于不符合标准的,“谁家的娃谁抱走”。林业局技术人员验收时,不分远近、不分难易,块块不拉。
省林业厅一位专家来商洛调研检查验收工作时,惊讶地说:“没有想到,你们把工作当科研来搞。”
浇水是植树造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记者采访中,所到的每一个山坡,山顶和山腰都建有蓄水池,有的山太高就用高压水泵多级抽水向山上供水。“树木经过一个生长季成活,才算真正成活,浇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求树苗栽下除了浇定根水,还要根据土壤、天气情况在一年内浇多次水。”市飞播站正高级工程师汪登社说。
2017年5月至8月,商洛境内出现了严重的旱情,商州区大赵峪、陈塬、刘湾、杨峪河等地新栽的树苗面临枯死的危险,市林业部门先后组织了4次大规模抗旱行动,采取水泵抽水、水车异地运水、松土除草保墒等措施,实行工作人员每天三班倒,机器24小时连轴转,确保树苗成活率。
市森防站工程师屈顶柱清楚地记着当时情景。“室外近40度的高温,人稍微活动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但林业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在没有遮挡的山顶上,每天冒着高温酷暑,光着膀子开展抗旱保苗作业,这样的滋味可想而知。我们也是天天盼雨,晚上做梦都梦见下雨了。”在全体林业人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战胜了干旱。
虽然抗旱让林业人费尽了心思,但水多了也影响树苗成活。在杨峪河镇银明沟的植树造林中,由于坚硬的砂岩不渗水,新栽的松树苗有些被水泡死了,施工人员一筹莫展。后来,他们经过不断探索试验,通过打导流洞排水解决了这一难题。
过硬的措施、严格的检查和各项责任的落实,两年来栽植的树苗成活率达到95%以上,城周绿化成为商洛近年来质量最好、模式最佳、力度最大的生态修复样板工程。
“秦岭明珠”更妖娆
从2016年开始,商洛林业人坚守心中的承诺,不等不靠、连续作战,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共在商洛市区周边投入资金1.6亿元,投工投劳65万余个,投入机械工具4000台件,栽植各类苗木440万余株,造林2.6万多亩,让商洛山城焕发了勃勃生机。如今,这场造林还在持续。
2017年植树节前夕,市委书记陈俊带领市级四套班子领导成员参加城周义务植树活动,在商州区杨峪河镇检查城周绿化工作时,禁不住赞叹,“这是新时代的愚公精神啊!”市长郑光照检查城周绿化工作时由衷地说,城周造林绿化实施的艰难程度超出原来想象,林业部门取得的成效实属不易;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老干部视察城周绿化后,发出城周绿化规模、组织、举措、效果、影响“五个令人震撼”的感慨……
商洛城周的绿化美化,有效改善了市区人居环境,为“秦岭最美是商洛”文化旅游品牌赋予了新的内涵,增强了商洛城市竞争力,全市以生态旅游为主的旅游业持续火热,今年国庆黄金周全市共接待游客408.1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11%和26.52%。
时下,人们远眺城周山上,昔日光秃秃的荒坡已逐渐披上绿装,裸露的坡耕地被女贞、红叶李、红梅、山桃等花色树种装扮得色彩斑斓,坚硬的山岩上也长出了郁郁葱葱的松树和柏树,山城商洛犹如镶嵌在秦岭山中的一颗明珠,显得更加多姿多彩、婀娜动人。
退休老干部王有德欣喜地说:“看着我们的商洛山城一天天变绿了、变美了,环境变好了,我们的心情也舒畅了,林业人干的活儿,都是实实在在的。”
“今后,全市林业系统将放大城周绿化效果,扎实抓好丹江百里生态长廊修复工程,全面消灭造林空白区,让美丽商洛更加靓丽。”党世民表示。
采访完城周绿化工作,记者忽然悟出了一个理儿:树木也是有灵性的,特别是松树和柏树,它们生命力极其顽强,只要人们为它创造了最基本的环境,它们的根就会不断往下扎,再艰难的环境也能生长下来,为大自然奉献一片绿色。而松柏那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高贵品格,不正是全市林业人精神品质的真实写照吗?
“我长这么大,这样栽树还是头一次,一天最多凿五六个坑,干到晚上钻头就钝了,有时一天换几个钻头,手套也烂了,第二天又得换新的……”施工人员仁榜记回忆起当地施工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在经过两个多月异常艰辛的努力后,“洋铁板”植树任务胜利完成。
不光要苦干,还要巧干!在比老虎沟更艰难的大赵峪桃园村后山废弃采石场复绿造林中,面对近乎九十度、摇摇欲坠的悬崖峭壁,山阳县天竺山林场施工人员经过缜密勘测,别出心裁地想出了在悬崖上砌砖填土的方式栽植树木。他们首先组织人力开展排险作业,然后利用电镐在山坡平缓处凿坑、砖头砌坑,最后采取客土回填的方式,硬是在裸露的石头上栽植了300余棵侧柏,让这个生态受伤之地增添了一抹新绿。
商南县双山林场原党支部书记吴博负责蟒龙峪林村作业区的造林绿化工作,在为期两个月的施工期内,克服无路无水的困难,与工人一同坚守在荒山上,跑烂了两双运动鞋,脚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他对记者说:“城周绿化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干好工程。”
为攻克城周绿化“硬骨头”,每天上下几个山头已成了市林业局领导干部的家常便饭。主管造林的副局长余振忠已年过半百,他的膝盖半月板受过伤,仍坚持深入山头地块检查指导,走起山路来一般小伙子没人能撵得上。城周绿化开展以来,他长期为工队协调事务、解决问题,有人算了一下,他走过的路将近3000公里。
市林业局设计队长邓锁平负责城周绿化的检查验收工作,由于成天像山羊一样在山上行走,大家亲切地称他们的检查验收工作组为“山羊小分队”。去年秋季的一天,邓锁平带领队员在山里检查验收,走进了一堆“狼牙棒”和“枣刺”阵,前后动弹不得,情急之下,他咬牙带头向刺外冲去,等他突围出这片“枣刺阵”,衣裳被挂破了好几道口子,手上腿上鲜血直流……
造林科科长杜振良承担着城周绿化组织协调、文件起草、会议筹备等工作,他白天上山搞协调,晚上不顾劳累又加班写材料,深更半夜时分,科室的灯还经常亮着。新参加工作的研究生孟鑫是西安市人,经过这两年城周绿化艰苦环境的锻炼,很快熟悉了业务,也习惯了这种辛苦劳累工作,深深地爱上了造林绿化……
全市林业人用极其顽强的精神,终于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造林难题,出色完成了造林任务。
用“工匠精神”保造林质量
“植树造林三分造、七分管,要像经管孩子一样照看树苗,才能造成林,所以必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分管造林工作的市林业局副局长余振忠对植树造林有着独到的见解。
在以往造林中存在着年年栽树不见树的现象,究其原因是“整地走过场、浇水靠下雨、成活靠老天”。这样如何能造成林?
为提高造林成活率、确保造林质量,市林业局技术人员可是费了一番苦心,对各项工作要求近乎苛刻,提出必须挖大坑、栽大苗、浇大水、保成活。
在板桥镇竹沟梁半山上,施工人员正在开展整地作业,这个小班整地负责人王红亮描述了整地验收情况,“刚整地这一关,要经过施工队自查、林场初查和林业局技术人员验收三道程序,特别是在市局的验收中,要求非常严格,少1厘米也不行,不合格的立即返工。”
在板桥村的河岸边,记者见到了一株株丢弃的不合格松树苗。原来,为确保造林成活率,验收人员对树苗根部土球的大小、轮枝的多少、树苗的高度都有严格要求,施工中严把规划、清杂、整地、换土、种苗、栽植、浇水、覆膜、抚育、管护“十道关口”,实行规划设计、质量标准、指导验收、时间要求“四统一”和“定人员、定方案、定时间”,落实“包栽植、包管护、包成林”的“三定三包”责任制。对于不符合标准的,“谁家的娃谁抱走”。林业局技术人员验收时,不分远近、不分难易,块块不拉。
省林业厅一位专家来商洛调研检查验收工作时,惊讶地说:“没有想到,你们把工作当科研来搞。”
浇水是植树造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记者采访中,所到的每一个山坡,山顶和山腰都建有蓄水池,有的山太高就用高压水泵多级抽水向山上供水。“树木经过一个生长季成活,才算真正成活,浇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求树苗栽下除了浇定根水,还要根据土壤、天气情况在一年内浇多次水。”市飞播站正高级工程师汪登社说。
2017年5月至8月,商洛境内出现了严重的旱情,商州区大赵峪、陈塬、刘湾、杨峪河等地新栽的树苗面临枯死的危险,市林业部门先后组织了4次大规模抗旱行动,采取水泵抽水、水车异地运水、松土除草保墒等措施,实行工作人员每天三班倒,机器24小时连轴转,确保树苗成活率。
市森防站工程师屈顶柱清楚地记着当时情景。“室外近40度的高温,人稍微活动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但林业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在没有遮挡的山顶上,每天冒着高温酷暑,光着膀子开展抗旱保苗作业,这样的滋味可想而知。我们也是天天盼雨,晚上做梦都梦见下雨了。”在全体林业人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战胜了干旱。
虽然抗旱让林业人费尽了心思,但水多了也影响树苗成活。在杨峪河镇银明沟的植树造林中,由于坚硬的砂岩不渗水,新栽的松树苗有些被水泡死了,施工人员一筹莫展。后来,他们经过不断探索试验,通过打导流洞排水解决了这一难题。
过硬的措施、严格的检查和各项责任的落实,两年来栽植的树苗成活率达到95%以上,城周绿化成为商洛近年来质量最好、模式最佳、力度最大的生态修复样板工程。
“秦岭明珠”更妖娆
从2016年开始,商洛林业人坚守心中的承诺,不等不靠、连续作战,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共在商洛市区周边投入资金1.6亿元,投工投劳65万余个,投入机械工具4000台件,栽植各类苗木440万余株,造林2.6万多亩,让商洛山城焕发了勃勃生机。如今,这场造林还在持续。
2017年植树节前夕,市委书记陈俊带领市级四套班子领导成员参加城周义务植树活动,在商州区杨峪河镇检查城周绿化工作时,禁不住赞叹,“这是新时代的愚公精神啊!”市长郑光照检查城周绿化工作时由衷地说,城周造林绿化实施的艰难程度超出原来想象,林业部门取得的成效实属不易;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老干部视察城周绿化后,发出城周绿化规模、组织、举措、效果、影响“五个令人震撼”的感慨……
商洛城周的绿化美化,有效改善了市区人居环境,为“秦岭最美是商洛”文化旅游品牌赋予了新的内涵,增强了商洛城市竞争力,全市以生态旅游为主的旅游业持续火热,今年国庆黄金周全市共接待游客408.1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11%和26.52%。
时下,人们远眺城周山上,昔日光秃秃的荒坡已逐渐披上绿装,裸露的坡耕地被女贞、红叶李、红梅、山桃等花色树种装扮得色彩斑斓,坚硬的山岩上也长出了郁郁葱葱的松树和柏树,山城商洛犹如镶嵌在秦岭山中的一颗明珠,显得更加多姿多彩、婀娜动人。
退休老干部王有德欣喜地说:“看着我们的商洛山城一天天变绿了、变美了,环境变好了,我们的心情也舒畅了,林业人干的活儿,都是实实在在的。”
“今后,全市林业系统将放大城周绿化效果,扎实抓好丹江百里生态长廊修复工程,全面消灭造林空白区,让美丽商洛更加靓丽。”党世民表示。
采访完城周绿化工作,记者忽然悟出了一个理儿:树木也是有灵性的,特别是松树和柏树,它们生命力极其顽强,只要人们为它创造了最基本的环境,它们的根就会不断往下扎,再艰难的环境也能生长下来,为大自然奉献一片绿色。而松柏那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高贵品格,不正是全市林业人精神品质的真实写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