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江南
文章字数:1966
我喜欢江南,近乎执着地喜欢。闭上眼,就能想象那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扬州三月的烟花,西湖浩渺的烟波,耳边便回荡着姑苏城外那悠扬的钟声……
于是,怀着这种情结,我决定再去趟江南。看看江南的青石小巷、漫漫水路,江南的莲子、红豆,江南的油纸伞和乌篷船……
还记得几年前,在温柔的秋雨里,第一次邂逅了周庄古镇的素颜容妆。白墙黛瓦的阁楼,雕花镂空的小窗,柔软的风,缠绵的雨,错落有致的青石小巷,沉醉在半城烟雨半城风光之中,写下了小文《梦境中的周庄》。
时至今日,故地重游,夕阳西下,站在枫桥上驻足远望,让我不禁想起两个故事:一个是寒山寺的传说,相传寒山子自小家境贫寒,成年后以屠夫为生,孤儿拾得被寒山子收养,二人兄弟相称相依为命。那年大年三十像往常一样,辛苦了一天的寒山子手提热酒兴兴归来,却在窗外无意中发现昏暗的灯光下自己心爱之人正和兄弟窃窃私语说着情话,寒山子为了成全他们的好事,忍痛割爱选择离开,剃度为僧。多日不见哥哥的拾得焦急万分,终于明白其中的真相后,羞愧难当,四处寻找寒山子的踪迹,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此地找到已出家为僧的哥哥,二人不禁感慨万分,拾得放弃了所有的爱恨纷扰,跟着哥哥落发为僧,后人为了纪念他们,遂更名为寒山寺。
正是这二人的悲喜交集,才有了广为流传的那句富有禅意的问答。寒山子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如何处之乎?拾得答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是啊,我们若能常怀一颗恻隐慈悲之心,平和包容地面对纷扰繁杂的世界,懂得取舍学会放下,岂不简单快乐、自由洒脱。
另一个故事便是一千多年前一个秋末冬初的日子,赴长安赶考落榜的张继,载着沉甸甸的惆怅来到姑苏城散心解闷。白天他忘情的穿行于山水间,希望能忘却心中的郁闷,找到一丝慰藉。夜晚泊舟于姑苏城外的枫桥畔歇息,夜深人静之时,遍地银霜,明月西沉,一切归于沉寂。而此刻的张继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渔火点点中,林间枝头的乌鸦偶尔传来几声嘶哑的啼鸣,夹着瑟瑟袭来的寒风,徒增了孤寂落魄的感受。
恰于此时,不远处的寒山寺突然传来悠扬的钟声,这钟声瞬间激活了张继的思绪,点燃了灵感,一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便有感而发。把姑苏城、枫桥与寒山寺三个浑然不同的建筑牢牢的连在一起。使得原本普普通通的江南小桥赋予了诗的意境,名不见经传的荒郊小寺,从此名扬天下走向了世界。挑动天涯海角的人们无限慕思,不辞辛劳接踵而来。一个落魄的诗人断然不会想到,在千百年后商业化气息如此浓厚的今天,自己笔下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能悠扬地穿过历史长河,如此强烈持续地泛着波澜,荡涤人们的心灵,这无疑成为史上最成功的一句广告词。
无论是姑苏城还是寒山寺,仅从字面给我的直观就是朴素、是简单、是清雅、是脱俗。记得小时候初读枫桥夜泊时,虽然理解力不足,但脑海里却勾勒出眼前的这幅画面,只是那时候没有工具书没有电脑,更没有手机百度,不知这姑苏城到底是不是现在的苏州城。今天游至此地,也不禁有了新的疑惑,以前是先有城还是先有寺,或是城以寺而出名呢,还是寺因城而荣光,一时间难以取舍不得而知。
徜徉在寒山寺诗词碑廊里,就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久远。历朝历代风格各异的枫桥夜泊词,或公正,或狂放,着实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遐想当初每一位文人墨客至此,定然吟诵“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情不自禁地挥毫留下自己的墨迹,犹如今天有人每到一处景观,尽兴时会写上某某到此一游,涂鸦自己的大名。
在寒山寺的后院,终于见到了那座闻名于世的大钟。但见钟体高悬,气势恢宏,人体所能触及之处早已被摸的锃光发亮。我不知道这座饱含沧桑的古钟是否还能像往常一样发出浑厚洪亮的声音,悠悠远扬。寺内明码标价,撞钟收费十元,不禁感慨,这座历经千年风雨洗礼又经数次烈火焚烧的古钟,却没能褪去世俗的铜臭。
登上寺边的高处极目眺望,但见山水隐隐,林木葱葱,或金黄,或绛红,三五成簇,点缀其间。远处山势如屏,若隐若现。近处的运河柔弱蜿蜒,徐徐铺开,河面上的小舟似动非动。岸边的人家,透过门窗闪现出点点的灯光,淡淡地洒落在水面,像无数只眼睛忽明忽暗。多彩的水乡美景尽收眼底,阑珊中竟然分不清这是烟火还是渔火。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关于流浪的旅程,一路遇见,又一路再见。可我多想能停止流浪,只在这烟波云影中,静怡地安度余生未老的时光。待我两鬓斑白长发及腰,依然能有今天的雅致,看这褐色的门楣,镂空的轩窗,清新灵动的江南女子,嘻说着吴侬软语,伸手采撷多情的红豆……如果可以,从此放下许多的人事是非,只抚琴作画,赏景观月,春水煮茶,梅雪赋诗,对酒当歌。
梦里江南身是客。就在今夜,我真想托一枕清梦,和寒山寺的月光一起穿越前世今生。能把江南的万般妩媚,悉数刻进眼眸中,永远珍藏于心里。我多想啊,能终老在这诗画般的梦里天堂江南水乡。
于是,怀着这种情结,我决定再去趟江南。看看江南的青石小巷、漫漫水路,江南的莲子、红豆,江南的油纸伞和乌篷船……
还记得几年前,在温柔的秋雨里,第一次邂逅了周庄古镇的素颜容妆。白墙黛瓦的阁楼,雕花镂空的小窗,柔软的风,缠绵的雨,错落有致的青石小巷,沉醉在半城烟雨半城风光之中,写下了小文《梦境中的周庄》。
时至今日,故地重游,夕阳西下,站在枫桥上驻足远望,让我不禁想起两个故事:一个是寒山寺的传说,相传寒山子自小家境贫寒,成年后以屠夫为生,孤儿拾得被寒山子收养,二人兄弟相称相依为命。那年大年三十像往常一样,辛苦了一天的寒山子手提热酒兴兴归来,却在窗外无意中发现昏暗的灯光下自己心爱之人正和兄弟窃窃私语说着情话,寒山子为了成全他们的好事,忍痛割爱选择离开,剃度为僧。多日不见哥哥的拾得焦急万分,终于明白其中的真相后,羞愧难当,四处寻找寒山子的踪迹,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此地找到已出家为僧的哥哥,二人不禁感慨万分,拾得放弃了所有的爱恨纷扰,跟着哥哥落发为僧,后人为了纪念他们,遂更名为寒山寺。
正是这二人的悲喜交集,才有了广为流传的那句富有禅意的问答。寒山子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如何处之乎?拾得答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是啊,我们若能常怀一颗恻隐慈悲之心,平和包容地面对纷扰繁杂的世界,懂得取舍学会放下,岂不简单快乐、自由洒脱。
另一个故事便是一千多年前一个秋末冬初的日子,赴长安赶考落榜的张继,载着沉甸甸的惆怅来到姑苏城散心解闷。白天他忘情的穿行于山水间,希望能忘却心中的郁闷,找到一丝慰藉。夜晚泊舟于姑苏城外的枫桥畔歇息,夜深人静之时,遍地银霜,明月西沉,一切归于沉寂。而此刻的张继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渔火点点中,林间枝头的乌鸦偶尔传来几声嘶哑的啼鸣,夹着瑟瑟袭来的寒风,徒增了孤寂落魄的感受。
恰于此时,不远处的寒山寺突然传来悠扬的钟声,这钟声瞬间激活了张继的思绪,点燃了灵感,一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便有感而发。把姑苏城、枫桥与寒山寺三个浑然不同的建筑牢牢的连在一起。使得原本普普通通的江南小桥赋予了诗的意境,名不见经传的荒郊小寺,从此名扬天下走向了世界。挑动天涯海角的人们无限慕思,不辞辛劳接踵而来。一个落魄的诗人断然不会想到,在千百年后商业化气息如此浓厚的今天,自己笔下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能悠扬地穿过历史长河,如此强烈持续地泛着波澜,荡涤人们的心灵,这无疑成为史上最成功的一句广告词。
无论是姑苏城还是寒山寺,仅从字面给我的直观就是朴素、是简单、是清雅、是脱俗。记得小时候初读枫桥夜泊时,虽然理解力不足,但脑海里却勾勒出眼前的这幅画面,只是那时候没有工具书没有电脑,更没有手机百度,不知这姑苏城到底是不是现在的苏州城。今天游至此地,也不禁有了新的疑惑,以前是先有城还是先有寺,或是城以寺而出名呢,还是寺因城而荣光,一时间难以取舍不得而知。
徜徉在寒山寺诗词碑廊里,就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久远。历朝历代风格各异的枫桥夜泊词,或公正,或狂放,着实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遐想当初每一位文人墨客至此,定然吟诵“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情不自禁地挥毫留下自己的墨迹,犹如今天有人每到一处景观,尽兴时会写上某某到此一游,涂鸦自己的大名。
在寒山寺的后院,终于见到了那座闻名于世的大钟。但见钟体高悬,气势恢宏,人体所能触及之处早已被摸的锃光发亮。我不知道这座饱含沧桑的古钟是否还能像往常一样发出浑厚洪亮的声音,悠悠远扬。寺内明码标价,撞钟收费十元,不禁感慨,这座历经千年风雨洗礼又经数次烈火焚烧的古钟,却没能褪去世俗的铜臭。
登上寺边的高处极目眺望,但见山水隐隐,林木葱葱,或金黄,或绛红,三五成簇,点缀其间。远处山势如屏,若隐若现。近处的运河柔弱蜿蜒,徐徐铺开,河面上的小舟似动非动。岸边的人家,透过门窗闪现出点点的灯光,淡淡地洒落在水面,像无数只眼睛忽明忽暗。多彩的水乡美景尽收眼底,阑珊中竟然分不清这是烟火还是渔火。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关于流浪的旅程,一路遇见,又一路再见。可我多想能停止流浪,只在这烟波云影中,静怡地安度余生未老的时光。待我两鬓斑白长发及腰,依然能有今天的雅致,看这褐色的门楣,镂空的轩窗,清新灵动的江南女子,嘻说着吴侬软语,伸手采撷多情的红豆……如果可以,从此放下许多的人事是非,只抚琴作画,赏景观月,春水煮茶,梅雪赋诗,对酒当歌。
梦里江南身是客。就在今夜,我真想托一枕清梦,和寒山寺的月光一起穿越前世今生。能把江南的万般妩媚,悉数刻进眼眸中,永远珍藏于心里。我多想啊,能终老在这诗画般的梦里天堂江南水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