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巾帼力量汇入时代洪流
文章字数:5513
有人说,节日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纪念,更在于所有人共同在这一天做具有相同意义的事,从而形成强大的共识生长力和行为影响力。妇女节的意义也正在于此。今昔对比,“她力量”之贡献,“她魅力”之精彩,“她智慧”之非凡,也让一个结论愈发清晰:正是“她们”身上迸发出的“向阳生长”力量,给社会刻下美丽印记,为发展注入强大活力,正是“她们”凭借着巾帼不让须眉的韧劲,在自己平凡的工作中,彰显了新时代女性的风采与成就。“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在这个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的美好时节,迎来了第109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让我们向广大女同胞道一声祝福,向身边每一个“她”致一份敬意。
郭湾村的“马大姐”
记得第一次见到马兰是去年夏天,在杨斜镇郭湾村村委会的办公桌上,火辣的阳光透过窗户折射在周末伏案工作的马兰身上,却丝毫没有影响她加班的热情,因为经过她跟同事们的积极努力,郭湾村又有一位村民即将摘掉贫困户的帽子。没有比这更振奋人心的消息了,她顺手抹掉额头的汗,又开始准备明天的入户资料……这一幕画面是马兰在郭湾村驻村三年时光的缩影。三年来,她一次次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在乡间小道上,一声声叮嘱寄托着一个共同的扶贫心愿。如今,马兰虽已被单位调回,但每每想起在村上的日子,她恍然如昨。
马兰从小在城里长大,参加工作后,一直都是在区政协工作,2015年5月,组织派她去杨斜镇郭湾村扶贫。由于担心自己身体不好,马兰抱着先驻村一年试试看的想法走马上任了。一年后,她也很想回机关上班,但看到村干部的依依不舍、贫困户渴望脱贫的眼神、同事们全力扶贫的热情……她再次坚定了担任“第一书记”的信心和决心。开弓没有回头箭,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出名堂。于是,在郭湾村“第一书记”的岗位上她一干就是三年。
郭湾村位于商州城区西南20公里处,辖14个村民小组631户2148人,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02户596人,村上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集体经济薄弱,主导产业发展滞后。马兰没想到脱贫任务如此艰巨,通过多次入户调研,与一起驻村的同事们确立了“党建引领、产业脱贫”的工作思路,通过“一户一策”精准帮扶,使贫困户顺利脱贫。针对缺技术、缺产业的贫困户难以脱贫的实际,马兰与村上、区政协反复研究,认真选址,利用村集体的8亩土地,于2017年春季建起211千瓦光伏发电站一处,62户贫困户与区城投公司签订了认领合同,使他们当年户户增收2750元。与此同时,她多方协调解决实际困难,鼓励当地青年全文锋投资150万元成立了郭湾村宝芝源食用菌合作社,建起标准化香菇大棚28个,发展代料香菇22万袋,并与43户贫困户签订了4000袋认领合同书,4年下来,每个认领户将可分红1.04万元。合作社同时还吸纳当地没有就业门路的劳力20多个,其中妇女8名。贫困户李亚利在合作社上班,家务劳务两不误,月月还有1000元的稳定收入。
马兰说:“每当回想起村上老人们热泪盈眶地拉着我的手,孩子们满脸笑容围着我转时,连日的劳累消失殆尽,心里乐滋滋的。”为了实现郭湾村的脱贫梦,她将政协“协调社会各界力量帮助党委、政府办大事情”的“看家本领”发挥到了极致,经多方努力争取资金140多万元,为村上硬化通村、通组水泥路8公里,新修便民桥两座、蓄水池3个,安装太阳能路灯80盏,建起了健身广场和“爱心超市”;经她牵线搭桥,社会力量为郭湾村小学捐赠了价值5万多元的图书和电子设备,还组织开展“老有所衣”、爱国教育和扶贫扶智公益活动。通过各方力量的不懈努力,郭湾村现已脱贫139户459人,呈现出村容整洁、尊老爱幼、脱贫光荣的新气象。村上条件简陋,生活不方便,为了让队员们有家的感觉,每到“扶贫日”和集中扶贫时,马兰就6点多起床,早早去买菜,中午做好可口的饭菜。同时,还要完成自己的包扶任务,既是战斗员又是炊事员,大伙亲切地称她“马大姐”。
开公交的女司机
春寒料峭,3月2日早上7点,寒风把早行人的衣服裹得更紧了,即便是周末,北新街商洛市中心医院公交站处,已经有公交车进进出出。此时,一位心态平和、相貌端庄的漂亮女司机,正驾驶着1路公交车缓缓驶进站点,她就是商洛市公交公司的第一位女驾驶员杜军利。
杜军利从小跟着开公交车的父亲往来于商洛的城乡之间,那时交通不便,公交车一天只有两趟,开车是大家羡慕的职业,杜军利也梦想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开上一辆公交车为大家服务。因为热爱与执着,杜军利1996年顺利拿上B照,紧握方向盘,成为1路车上最年轻的驾驶员,也是1路车历史上的第一位女驾驶员。寒来暑往,年复一年,这份看似平凡的工作已经深深融入她的生活,如今,她在这个线路上已安全行驶了20年。
“我所驾驶的是1路公交车,是东龙驾校至商洛职院,途经我市繁华的街道、商场、学校,常常会遇上早晚高峰期拥堵的情况。“沿线客流量大、线路较长,全程需要44分钟,到站停留不到5分钟。”聊起1路车,杜军利就像聊自己家人一般熟悉、亲切,“我们的公交是商洛开通线路比较早的一趟公交,车上的基础设施已经旧了,就连基本的车体清洁、驾驶喝水都是问题,然而条件再艰苦,我也会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洗车、拖地、擦玻璃,只要坐在车上的乘客是开心的、满足的,辛苦点也是值得的。”
驾驶员的第一课是“安全驾驶,文明服务,乘客至上”,作为一名驾驶员,杜军利一直牢记这点。她把安全行车当作自己的头等大事,在20年的驾驶生涯里,她的车辆零事故。“坐过我开的车的人都知道,我一般中速缓行,缓起缓停,让大家尽量都能感觉到舒适满意,安全第一,稳稳当当。”杜军利说,开车其实开的是心态,只要心态平和,就能做到停穏放缓,不抢灯,不超车。跟着杜军利,我们也见证了她的开车技术:到站了,只见杜军利把车停稳后,再打开车门,让乘客慢下,等乘客下完后,再起步行走,不急不躁。车上怀抱婴儿的乘客下车不方便,她便耐心等待,让她们平安上下。
20余载辛勤付出,20余载默默坚守。不管天气多热、雨雪多大,每次下班之后,杜军利都会检查自己的车辆、一遍遍、一趟趟。尽管此时她已经满身疲惫、饥肠辘辘,仍然仔细认真地排除车辆故障和安全隐患,这已经成了她每天必须要完成的“家庭作业”。从业20年来,她已安全行驶39万公里。“我积累的经验就是坚持每天对车辆进行‘三查’:一查,发车前做好油、电、水的检查;二查,做好运营中刹车、传动、灯光检查;三查,确保收车后的开关、保温、防冻检查。”杜军利说,这一切是她的职责所在。
商洛是个小山城,小小的城市周围被群山环绕,住在东龙驾校终点站周边的村民,每天天不亮就把自家菜园子的新鲜蔬菜采摘好,带去市中心售卖,一篮篮、一筐筐的。每次遇上这种情况,杜军利总是笑呵呵地说:“你们慢点啊,不着急,注意脚下。”日子久了,附近乘车的村民总是塞给她一些小葱小菜作为感谢,但都被她一一回绝了。“她们辛辛苦苦种点地不容易,只要对我工作认可,我就知足啦。”杜军利说。途中上下车时,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或是小孩,她总是习惯性地提醒周围的年轻人帮帮忙、让让座,以确保全车乘客的安全。
她把车厢当成自己的家,把乘客当作自己的亲人,用自己有限的力量去创造更多价值,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虽然平凡,但城市里需要这群默默行驶于大街小巷的公交人,职业不分性别,未来的日子我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做好服务工作。”杜军利说。
镇安有位“园长妈妈”
3月1日,在镇安县幼儿园初次见到阮侠时,她正在校门口目送孩子们放学,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跟她打招呼,说再见,她也眉眼含笑,非常耐心地一一回复,时不时还跟孩子们的小手击个掌。“小可爱们,拜拜,回家记得给爸爸妈妈一个爱的抱抱哦,周一再见。”她热情大方、和蔼可亲的邻家大姐姐形象,让人如沐春风,经过了解之后,又会对她干事创业时以身作则、雷厉风行的“女汉子”气魄感到佩服。作为园长,她真诚地关爱全园的每一位幼儿,用慈母般的爱温暖着他们,孩子们都亲热地叫她“园长妈妈”。
“轩轩(化名)是大二班的一名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幼儿,很聪明,但性格孤僻,特别好动,刚入园时,曾咬伤老师的手。”阮侠记得轩轩刚上小班时,一入园就冲向玩具区,如有小朋友对他的玩具感兴趣,他就会打抓,甚至咬人。“孩子的性格肯定与原生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阮侠多次深入班级了解情况,和轩轩的家人沟通后得知,轩轩父母离异,妈妈为了生活背井离乡去外地打工,孩子一年都见不上妈妈一面;爸爸嗜酒,轩轩便被丢给奶奶,目不认丁的奶奶看在眼里,愁在心里,除了叹气流泪之外,无能为力。说起轩轩,阮侠心疼不已:“本应是五彩斑斓的童年,但轩轩幼小的心灵却经历了多少他无法承受的暴风骤雨。”接下来的日子,阮侠常去“偶遇”轩轩,拉拉他的小手,亲亲他的小脸,微笑着和他交流、沟通。为了帮助轩轩所在的班级家长能理解包容轩轩,阮侠为轩轩所在的班级召开了以“家园共筑乐童年”为主题的家长会,会上解读了孙瑞雪教授的“捕捉儿童敏感期”,让家长了解人的一生中有31个敏感期的特点及在此期间的教育建议,让家长们对轩轩的抓咬现象有了科学的认识。同时,阮侠积极联系轩轩的奶奶、叔叔和婶婶,劝导家人尽可能地多陪伴轩轩,家园共育。渐渐地,小轩轩有变化了,能和小伙伴儿友好相处了,能安静地听讲、快乐地做游戏了,小朋友们也愿意和他交往了。这一些细微的变化,老师和家长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如今轩轩特别喜欢拉着阮侠的手,依偎在她的怀里。
“镇安县地处偏远的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比较滞后,许多幼儿园甚至家长都把幼儿园小学化,把幼儿当做小学生,教孩子们识字、写字、算术,认为孩子写得字越多,算得数越复杂,教育就越成功。”说到这里,阮侠一直微笑的脸上,出现了紧缩的眉头,露出了更多的担心。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多年的阮侠,在担任镇安县幼儿园园长之后,担心的是全县幼儿教育的发展,下定决心要改革。改革之路是艰辛的,一次又一次,她带领骨干教师外出学习、观摩,利用多媒体手段让教师了解国家级、省级示范园的教师是如何让孩子快乐成长、愉悦生活的。“要给幼儿一个幸福的童年,要培养出有灵气、有悟性、有潜质、有好奇心、有操作能力、有想象力的孩子,要让幼儿开心地过好每一天。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他们身上很多宝贵的东西千万不能在机械的‘几加几等于几’中被磨灭。”这是阮侠一再强调的育儿理念。为此,她见缝插针,逢会必讲,把正确的幼教理念传达给老师们,还经常去班级、年级组参加活动。老师们终于理解了,也敬服了,对弹、唱、跳、讲、画、写、上课“七项技能”过关不再抱怨叫屈,普遍认为这是作为一名合格幼儿教师必备的技能,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不仅如此,她每学期都要自备材料召开多次家长会,邀请专家来作报告,帮助家长转变陈旧的育儿观念。在镇安县幼儿园的引领辐射带动下,全县学前教育的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妇女群众的“娘家人”
3月1日清晨,刘丹早早地来到市妇联办公室。机关的冬天,暖融融的,也许是最近下乡太多的缘故,刘丹反倒有些不适应。打开电脑几分钟,她就有点恍惚,仿佛又来到了商州区杨斜镇峪明村二组村的“姊妹”李书敏家中……
说起李书敏,刘丹的同事都知道那是她在峪明村的“好姊妹”。在一次调研农村妇女生活情况中,她们偶然结识,虽然身体不好,但李书敏仍坚持在周边打工,供孩子读书,她坚强勇敢、自强自立的精神感动了刘丹,一来二去,俩人十分投缘。了解到李书敏的家境十分贫困,刘丹常常提着米面油去看她。有一年夏天的一天,暴雨倾盆,刘丹想到李书敏家所在的地方可能有滑坡的危险,想给她打电话,才想起她家连电话都没有,刘丹由此想到很多贫困妇女家中都存在信息沟通不畅等棘手问题,于是,她多次与电信公司沟通协商,为100多名贫困留守妇女争取到电信公司赠送的手机和亲情卡,并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自信心不足、难以沟通、法制观念淡薄等问题,邀请教育专家对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心理咨询辅导,并争取各种爱心资金近150万元,为6所小学建起了“爱心书屋”,对60名贫困儿童建立了“一对一”的长期救助。尤其是为了帮助贫困妇女摆脱贫困,她向全市妇女发出“脱贫攻坚、巾帼同行”倡议,组建了200人的巾帼志愿者队伍,向上级妇联和社会各界争取项目10多个,资金200多万元,惠及12万妇女儿童。
刘丹说:“只有把妇女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在实践工作中想妇女所想、帮妇女所需、解妇女之难。”为此,她经常奔走于广大妇女中,了解她们的生活条件、生存状态,感受她们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与广大妇女融在一起、打成一片,成为她们的好姊妹和自家人。
“做妇女儿童工作,爱心是最基本的,没有爱心,干不好也干不出成绩。”她这样说,也这样做。为了提高村级妇代会主任报酬,增强村级妇联组织工作的积极性,她奔走于市县多个部门之间,讲真话、道实情、求谅解,终于在2015年底实现了村妇代会主任工资报酬全面提升;基层挂职镇党委副书记的两年,当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孩子李凡的父亲哭着为女儿寻求救助时,她二话不说自掏腰包捐出500元,并向相关单位寻求救助款3000元;当市妇联包扶的商州区杨斜镇领导反映本镇贫困残疾人多、生活困难时,她马上联系多家单位,如实反映本镇残疾人家庭实际困难和急迫需求,最终为本镇争取到全省的重度肢残人扶助项目,为20个残疾人每人发放3500元的补助资金,为这些残疾家庭送来了温暖,解了燃眉之急。一件件事情虽小,却饱含了她对这份事业的执着和热爱,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爱戴。她凭着一腔热血,无论是在寒风凛冽的严冬,还是烈日炎炎的盛夏,都竭尽全力为妇女群众办实事,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好事,把党的温暖撒向千家万户的妇女同胞,把妇联的关怀送进每一个困难妇女的家里。
“今后我要继续努力,以昂扬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妇女工作中,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使自己能够发挥更多的光和热,当好妇女群众的‘娘家人’,为推动全市妇女儿童工作再上新台阶作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刘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