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与健康相伴 与幸福同行
田琳
文章字数:2641



   
  3月1日8时许,市区的天空飘起了小雨。记者来到中心广场时,仍然有人手上转动健身球、绕着广场散步,有人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更有成群结队的人在音乐声中起舞。广场东边的开阔场地上,一个脚蹬红色运动鞋、脱掉外套露出绿色毛衫的老人引起了我的注意。
  锻炼三十年 风雨无阻
  她中等个头儿,头发花白,眼神专注,打起羽毛球来脚底不乱,动作连贯,张弛有度,发球接球有自己的节奏。随着她仰头抬臂挥舞球拍击球、弯腰挑球,荧光色的羽毛球在空中来回翻飞。老人名叫杨玉兰,已经在此打了近20分钟羽毛球了,她的对手打累了,又有人来接力。又打了近20分钟后,她停了下来,去草坪边取来毛巾,擦去额头的汗水。她的老拍档武玉娥在旁边的“太空漫步”上一边活动双腿一边说:“老杨锻炼时间长了,基本每天都来,有时候能打一个小时羽毛球,我都打累了,她还能打一阵子。”
  杨玉兰今年77岁,她的老伴儿已经94岁高龄,老两口家住北新街某小区,是小区很有名的长寿老人,身体硬朗。老人之前在商南工作,1989年来到商州后就坚持锻炼,至今已经30年。据老人回忆,中心广场中间当时还是312国道,她经常在这儿散步、打羽毛球、跳广场舞,跳舞时听着收录机播放的音乐,现在有了更方便的音响和小型便携式播放器。经常与老人相约在广场跳舞的唐彩莲老人,说起杨玉兰坚持锻炼的精神,非常感动与钦佩:“有时候太冷或者没休息好,我可能会给自己找个借口,但她天天都来活动。她不怕冷不怕热,一年到头只要能出门,就要来广场锻炼。”
  来到老人家里,只见客厅茶几上摆放的盘子里,有当季水果,窗台上有一摞报纸。她走进厨房,熟练地拧开天然气开关,在煤气灶上做起了她和老伴儿的饭。饭毕,她坐在沙发上休息,谈起打羽毛球,老人笑眯眯的,有说不完的话。羽毛球拍用一两年就坏,需要更换,老人的球拍就买了接近20个,已经扔掉十几个打坏的。说到锻炼的益处,“对身体好呀,心态会豁达啊。”她拿起水杯喝口白开水,“主要是自己的身体和精神上都能变得更加坚强。”
  去年8月份,老人在街上买面包时,在台阶上滑倒了,摔伤了腰部,但是不到半个月,就可以下床慢慢活动了,她说这都得益于坚持锻炼打下的基础。“自己锻炼得身体健康,不仅是给家庭减轻负担,更是给国家减轻负担!”
  关于保持健康,老人有自己的一套心得:生活简单,一切以家庭成员健康为中心,吃好的情况下更要营养均衡。老人爱吃水果,一日三餐以菜为主,搭配主食,肉类偏爱鱼肉和牛肉。“人也是一台机器,必须按时吃饭、睡觉,不定量定时吃饭,身体可能会坏!生活和饮食都要以健康为原则,这也是为自己和家人负责。自己不受罪,家里人也不受累!”
  感恩新生活 知足常乐
  杨玉兰戴上老花镜,拿起一张《老年日报》,指着“心态当像兰,凡事都能看得通透;性情当似梅,学会在命运的冬季盛开;意志当如水,你能包容什么,终会得到什么。”这几句话读了几遍,低声说:“说得很对,人要宽容感恩。”
  杨玉兰不但重视身体锻炼,还非常喜欢思想上的运动——学习。当下很多中老年人能熟练运用电脑和手机,她的文化生活和兴趣爱好仍比较传统,阅报读书看电视占据了大部分闲暇时光。“能增长见识和知识,开阔视野,学习先进、优秀的东西……”说起现在的生活,老人满意地频频点头:“六几年七几年的时候,没菜没油没买过肉,我连馍都没吃过。清水下面清水煮菜,这是常有的事情。没想到社会发展得这么好,吃好穿好生活质量好,家里通了天然气,开关一拧就是饭。尤其是人的素质都提高了,好人好事多。感谢党,感谢国家,给我这么好的日子!”
  锻炼和学习教会了老人知足常乐,使她思想豁达。生活中难免有不顺心的事情,克服之后一切往前看、往好处想,日子照样过。2014年之前,老伴儿身体好的时候,她感觉一切都顺当,有一天老伴儿在院子里散步,忽然摔倒了,送去医院确诊为脑梗。杨玉兰回忆说,当时感觉眼前都发黑,为此熬煎发愁,怕老伴儿落下什么病根儿受罪,怕儿子女儿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照顾,思想前后翻来覆去,度过了好几个难眠之夜。心里有事情,杨玉兰走路时思想不集中,不慎也摔了一跤,检查出来腰椎骨折。那是家里最困难的一段时期,万般无奈之下请护工在医院照顾老伴儿,在西安的小儿子请了半个多月假,在医院与家里两点一线来回奔波。
  “多亏了我们都坚持锻炼,老伴儿只是年纪大了有点轻微的脑梗,在医院治疗后也不是很要紧了,我在家里躺了几个月,能出去时我还是照旧慢慢恢复以往的活动量。”
  培养好家 风代代传承
  2月4日下午,杨玉兰一家11口人在女婿家里欢聚一堂,围坐用餐。桌上有清蒸龙虾、蒜蓉扇贝、年糕蟹腿这些为了庆贺新春特意准备的菜肴,也有凉拌黄瓜、清炒豆角等家常菜。杨玉兰和老伴儿坐正中,其他人依次而坐。长辈先动筷,一起举杯说了吉祥话儿之后,再依次说祝酒词,祈盼新的一年家人平安,万事顺心。儿女和孙辈帮老两口剥好虾,杨玉兰老人乐得合不拢嘴。
  2月5日大年初一清晨,先由长孙起头,给并排坐在椅子上的老人磕头拜年,之后依次是长子长媳、女儿女婿和小儿子夫妻。老人依次发了压岁钱。
  孝敬老人、与人为善是杨玉兰家中代代传承的优良家风。20世纪80年代,身在山西省沁县的杨玉兰与弟弟杨天佑在条件非常差的情况下尽心尽力照顾父母,直到老人相继去世。“不惹老人生气是最大的孝顺,他为人非常善良厚道。”杨玉兰说起弟弟的善良、隐忍与宽容大度,忍不住拭泪。父母过世后,即使后来与弟弟身处异地,逢年过节杨玉兰都会给他邮寄钱物,从1994年开始的200元钱,到工资涨后的四五百元,直至如今的1000元。新的旧的衣服,承载着杨玉兰的牵挂,每年都会随着塞得满满的蛇皮袋子寄到弟弟手中。“多少人因为离得远了、时间长了淡了来往,她能坚持20多年牵挂自己在老家的亲人,这是很多人做不到的。”邻居李淑芹赞许的目光投向了杨玉兰。过年时,杨玉兰给多年未见面的弟弟打电话,他一听到姐姐的声音,就因为想念失声哭了起来。
  “老杨见我们总是笑呵呵的,买什么回家,老远就要给我们分着尝尝。”小区邻居李淑莲说道,“她的老伴儿后来身体不如以前,该帮的忙我们都很愿意去帮助她。她总觉得过意不去,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都会特地给我送来。”
  “吃亏是福。善良对人,对别人好,其实就是对你自己好……”这是杨玉兰经常在儿孙面前说的话,她也在用自己的言行熏陶、影响着家里的每一个人。有一次早晨回家,她帮老伴儿穿衣服时,老伴儿在床边没坐稳滑到了地上,她实在拉不起来,只好去院子求助邻居。张海峰夫妇知道后,立刻随她赶到家里,帮她拉起老人,安顿妥当。“我感激我的好邻居们,对我帮助过的人我会加倍地对他好,这份情是我一辈子报答不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