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各项工作,汇聚起加快建设创新美丽幸福商洛的强大精神力量。
举旗帜——推动新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唱响时代最强音
伟大时代必有伟大思想领航。党的十九大一闭幕,我市就迅速组建各级各类宣讲团,领导干部带头,宣讲成员纷纷走进机关、企业、社区、农村、学校、军营,与干部群众促膝交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带到基层一线。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发挥“领头雁”作用,带头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更新观念,提升能力,引领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在规范中改进、在创新中提升,通过集体学习、个人自学、交流研讨、专家辅导、外出培训、党性锻炼、实践感悟等形式,争做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排头兵。市县分级负责,建立县区大讲堂,创新开辟“理论微课堂”“互联网+宣讲”等平台,广泛开展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宣讲。
五年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141次,七县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均荣获过全省“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先进集体”称号。“商洛大讲堂”举办专题报告会36期,开展基层宣讲7000多场(次)。在一系列接地气、聚人气的宣传宣讲中,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理论只有被群众接受、所用,才能拥有持久的生命力。提升理论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从实际问题入手,深化调查研究,先后组织举办了“打好五大攻坚战建设三个商洛”“新时代新使命新作为”和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等理论调研征文活动,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服务商洛高质量发展的源头动力。其中《着力实施七大工程,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受到省委领导肯定,被多家媒体转载;《关于贫困山区广播电视网络建设现状及发展方向的思考》,被中宣部《调研专报》刊发,引起中省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市委宣传部连续5年荣获“全省宣传思想文化调研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获全省创新奖励项目近20个,“话新貌·谢党恩”小戏小品展演、“四扶五风六化”精神脱贫行动等创新之举,在全省引起较大反响。
聚民心——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高奏发展主旋律
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从报纸、广播到电视荧屏,从笔尖、指尖到手机网络,市级媒体主动设置栏目议题,辨析热点,阐释难点,壮大主流声音,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激荡起强烈的思想共鸣,发挥了主流舆论“定音鼓”“风向标”“压舱石”作用。
五年来,围绕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部署、重大活动,我市精心组织形势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主题宣传,策划开展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追赶超越”“三大攻坚战”“一体两翼”等主题系列宣传报道,推出了“决战十三五·脱贫奔小康”“砥砺奋进追赶超越”“十九大精神在商洛”“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等100多个专题专栏,年均在中省媒体发稿5000多篇,充分反映了各级各部门在“三个商洛”建设中的新实践、新变化、新成就,生动展示了基层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特色亮点,党建领航脱贫路、产业扶贫看商洛、绿色循环发展、“三化”路径、“五个战役”“三变”改革、全域旅游等亮点频传。
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市属国有文化企业商洛新闻网传媒有限公司组建成立,商洛手机台、商洛发布、商洛日报客户端等一批融媒体强势推出,形成了全市“一报一台一网一号”的媒体传播总体布局。全市首家融媒体平台镇安县级融媒体中心挂牌运营,“互联网+”经济、“飞阅新商洛”“四十年巨变看商洛”等一批“现象级”融媒体精品频频涌现。
育新人——深耕厚培核心价值观,城乡遍植文明花
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是困扰我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拦路虎”。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把扶志、扶智、扶技、扶德相结合,大力开展“四扶五风六化”精神脱贫行动,组建政策宣讲团、典型模范报告团、文艺演出团,举办各类宣讲、文艺演出、技能培训2000多场次,受众70多万人次,确保贫困群众物质、精神双脱贫,受到省委领导批示肯定,在全省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上交流了经验。
五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以培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持续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全社会道德水准和公民素养得到了稳步提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进”活动广泛开展,“德载商洛山、大美商洛人”“厚德陕西、善行商洛”主题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在城市街道、农村社区等基层单位设立善行义举榜,积极选树、宣传、褒奖凡人善举和身边好人……推出了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陈进梅、张德凤,全国“最美孝心少年”马佩瑶、张钊,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李长庆等一批先进典型。制定出台《奖励帮扶礼遇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实施办法》,树立了好人好报的鲜明价值导向。
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重点,多层次开展“七大创建”工作。巩固提高商南、山阳、柞水省级文明县城成果,指导商南争创全国文明县城、丹凤争创省级文明县城。全面启动市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创文“十项活动”获得省委、市委领导批示肯定。
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为载体,推进“十个一”文化阵地建设,广泛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公婆”等创评活动,推广“一约四会”制度,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全市荣获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130个,评选市级文明建设先进集体477个。
兴文化——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增强群众获得感
2019年春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暨迎新春系列文艺演出活动在市县持续巡演一个月,音舞诗画剧《古道流韵》、传统汉剧《三凤求凰》、古典舞剧《七剑下天竺》等优秀剧目,情节跌宕起伏,文艺色彩浓郁,深受百姓青睐。
如今的商洛人,可以在家门口看演出、观展览、泡图书馆,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是我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一个缩影。
五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扶持文艺精品创作,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繁荣发展。
覆盖市县镇村四级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更加完善。建成公共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8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318个、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1173个、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广场126个,701个贫困村数字电影放映实现全覆盖,13家城市数字影院遍布六县一区,基本实现全市村级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全覆盖。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场所免费开放率达到100%,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7%、99%。
“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陕西秦腔电视大赛”“陕南民歌大赛”分会场活动在我市成功举办,“中国新诗百年论坛”“广场舞大赛”“全民朗读大赛”“寻找商洛好声音”等活动“点亮”了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百姓戏曲大舞台”“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文化品牌家喻户晓,“周末大家唱”“送欢乐乡村行”等群众文化活动被评为全省示范服务项目,我市荣获“中国文化经济活力城市”称号。
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花鼓《带灯》荣获全省“五个一”工程奖,秦腔《沉香》荣获第七届陕西省艺术节优秀剧目奖,花鼓《紫荆树下》和渔鼓《孝义川》荣获第八届陕西省艺术节文华优秀剧目奖,花鼓《情怀》荣获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陕西片区优秀剧目奖。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落实市属国有文化企业“四管”责任,实施亿元产业项目培育计划,打造文化产业园区,兴建商於古道、商洛印象、金台山文化旅游区、漫川人家、棣花古镇等项目30多个,规上文化企业达到40家。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推出《棣花往事》《闯王寨马战》等一批大型仿古实景演艺,形成了具有地方文化内涵的新增长点,年均旅游创收223.23亿元。组团参加中国文博会、西部文博会等大型文化招商活动,签约项目100多个,文化产业增速名列全省前列,在全省文化产业现场会上交流了经验。
展形象——讲好故事打造精品,提升商洛美誉度
讲述好故事,是时代命题,展示好形象,是时代使命。
五年来,我市全面实施“商洛形象整体提升与传播”行动,倾力打造“秦岭最美是商洛”品牌。
每年都策划中省媒体来商采访采风,先后开展了“南水北调、商洛贡献”“绿镜头、发现中国”“让世界倾听商洛声音”“四十年巨变看商洛”“海外华文媒体商洛行”等外宣活动,从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生态旅游等不同角度报道商洛取得的发展成就,讲述商洛故事,展示商洛魅力。
组织开展商於古道“十大文化符号”评选活动,评选出商鞅封邑、商山四皓、棣花驿、武关、大云寺、龙驹寨、闯王寨、内乡县衙、蓝关、淅川於邑等商於古道“十大文化符号”,成为宣传推介商於古道文化旅游的响亮名片。山阳漫川大调、洛南“静板书”多次赴海外参加民间艺术展演,有力彰显了商洛独具地域特色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借力秦岭生态旅游节、环秦岭自行车赛等重大节会赛事,精心组织主题外宣推介,让更多人了解商洛,认识商洛,爱上商洛。
打造外宣精品,通过电影、纪录片、歌曲、戏剧等表现形式,讲述一串串神奇美丽的商洛故事,向外界呈现真实、立体、全面的商洛。拍摄反映商南茶叶发展的电影《北纬33度》荣获中国优秀农村题材故事片奖,以全国竞走冠军丹凤女孩张丹红为原型拍摄的电影《奔梦》在央视电影频道热播,电视系列纪录片《丹江探秘》《商於古道》登陆央视,《秦岭里最美的地方是商洛》《我的家在商洛山》《棣花之恋》等原创系列歌曲广为传唱。脱贫攻坚主题歌曲《山区人民感谢党》唱响商山洛水,深切表达了老区脱贫致富群众对党的感激之情。城市形象片《最美商洛》《这就是商洛》传播久远,“秦岭休闲之都,丝路产业新城”城市形象愈加生动。特别是,《夫妻观灯》《许婚》《一文钱》等传统经典戏剧经过打磨提升,远赴美国、加拿大、乌克兰等国交流演出,向世界讲述商洛故事,让商洛好故事、好声音远播国外。(市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