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为群众解难题
文章字数:994
“我是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深知百姓的疾苦,了解百姓的期盼,我由衷地希望自己,能为村民实实在在做点事情……”马云琦在自己的驻村扶贫工作日记中写道。
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万寿村位于镇安县回龙镇以东两公里处,辖8个村民小组419户1546人,其中贫困户174户530人,山高坡陡、土地贫瘠、道路崎岖、交通不便、产业不明晰是该村的现状。2018年4月,镇安县委组织部选派县扶贫局的马云琦到万寿村担任第一书记。进村的第一天,他就和“四支队伍”的干部一起翻山越岭入户走访,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工作,村里的实际情况和村民的需求他都铭记在心。
驻村期间,马云琦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为村民办了许多实事好事。该村贫困户李正平今年54岁,患有智力残疾障碍。因为没有办理残疾人证,无法享受政府的相关优惠政策,这一困难让马云琦上了心。他积极与县残联沟通协调,将李正平送往西京医院进行智力检测鉴定,帮其办理了智力2级残疾证。
村民张长英因脑梗后遗症,生活无法自理,平日里也不愿与人交流,甚至还想过寻短见,整日意志消沉,唉声叹气。马云琦得知后,迅速帮其办理了一级残疾证,同时隔三差五地上门和她谈心聊天,给她讲述镇安境内许多残疾人自强自立的鲜活事迹,鼓励她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狠抓产业促脱贫
在多次走访和调研中,马云琦发现,因地理环境限制,万寿村产业基础十分薄弱,养蜂、中药材等传统产业规模较小,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不乐观。他和村两委会反复研究论证、深入走访考察,得知万寿村蜜源、温度、湿度等一系列条件符合发展养蜂产业后,积极为该村申请资金5万元,利用农户闲置房屋,组建万寿村居家式养蜂扶贫车间,主要发展万寿中华蜂养殖、蜂蜜回购与销售。现在车间已投放中华蜂100多箱,年产值可达16万元以上,带动低收入群众11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是马书记帮助我养了25箱蜂,年收500斤糖,可以卖到两万多块钱,今年还要多养几笼蜂。”发展养蜂产业的村民李功琴感激地说。
同时,在万寿村的阳坡山发展了板蓝根、射干、白及、紫锥菊等中药材300多亩,稳定增加群众收入,实现了“特色产业到村,增收项目到户”两个全覆盖。
目前,万寿村的路面硬化已经全面铺开,村集体经济日益壮大。村民一天天富起来,31户村民危房变新房,51户村民实现易地搬迁,人均年收入从2700元达到8000元,所有的贫困户通过帮扶2018年底已经全部脱贫退出。村上的基础设施、饮水、道路、电力入户等全部实现达标,昔日贫困的万寿村正朝着村美民富的新农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