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9年05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文章字数:5133
 


  刘 媛
  青春是悦动的音符,青春是活力的象征。新时代的商洛青年们脚踏实地,砥砺奋进,彰显了高尚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在全面助力脱贫攻坚、建设创新幸福美丽商洛征程中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绽放出属于他们的青春芳华。让我们一起走近首届“商洛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感受他们的精彩人生。
  1 独具慧眼的白衣天使
  因为有了超声科医生,准爸爸准妈妈们提早看见了腹中的胎儿,初次体会到为人父母的伟大和激动。在这群拥有独特视角、最早看到胎儿影像、甄别胎儿安危的群体中,有一位独具慧眼、敬业奉献的年轻人,她就是商洛市妇幼保健院超声科主任章静。
  参加工作以来,章静深刻体会到经验是超声医生不可或缺的资本。为了迅速提高技术水平,她精读各类专业书刊,从疾病在胎儿期的解剖、病理、生理、超声表现,到出生后的临床表现、手术时机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都一一认真研读。她常说:“超声科虽然是临床一线的辅助科室,但一个好的超声医生更是一个全科医生。”她主动申请外出学习,新婚不久便奔赴国家级产前诊断培训基地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超声科进修半年,结束后又辗转西京医院进修半年,取得了产前超声诊断技术合格证。进修期间,她珍惜分分秒秒的机会,下班时间和节假日从不外出游玩,而是利用大医院的资源,翻阅了近5年来所有的胎儿阳性病例,看了无数张胎儿的超声影像,在经验的积累和专业技术水平上得到了贮备与提高,逐渐练就了一副“火眼金睛”。
  回院之后,秉着对胎儿及其家庭负责的理念,对每一名问诊的孕妇,她都认真、仔细地为其检查,若有疑问就反复筛查,直到确定无疑为止。2018年以来,经她筛查出的畸形胎儿有150多例,经省级医院复诊准确率达95%以上。因为她的B超做得仔细认真,常能发现很多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更能分辨出许多特殊情况,渐渐的一些本地甚至外地的准妈妈们都慕名前来找她问诊。特别是四维筛查,对超声医生的经验和水平要求很高,找她的病人越来越多,需要提前1个多月排队预约。2015年年底,丹凤的一名农村孕妇预约未果,得知她除夕值班,在班车停运的情况下,让丈夫用摩托车带着颠簸40多公里赶到商州,她被病人的信任深深感动,加班给她做了检查,得知孕妇是贫困户,还免收了她的检查费。那天她工作了10个小时,回家已是夜色阑珊。2016年春节,旧况重演,她索性除夕、初一连续值班,在医院待了48小时。
  6年来,章静把科室当成了家,把患者当成亲人。每当看到患者等待的煎熬,她都于心不忍,加班已是家常便饭,每个月在科室工作的时间长达280小时,平均每天11个小时。因突发急性阑尾炎做了手术,术后8天便回到岗位上,即使虚弱到血压只有70/50mmHg,她也不愿让预约的病人多等一分钟。她常说,自己是一名医生、一名共产党员,万事得以患者为先,以工作为先。2016年1月,超声科原主任退休,一位医生进修,一位休产假,人员严重不足,恰逢二胎开放,出现生育高峰,科室一时间压力空前,人心惶惶。年仅27岁、参加工作只有3年的章静临危受命,挑起了科室负责人的重担。她带头加班,合理安排休息时间,每一例高危患者的检查都亲自把关,用公正与关爱、技术与担当赢得了同事们的认可。
  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导致她椎间盘受损,视力严重下降,下班经常直不起腰,吃饭时手抖得拿不住筷子。家人心疼,她却说再坚持坚持,多做一个筛查,就能避免一个缺陷儿的出生,就能造福一个家庭,减少社会和国家的一份负担。她的努力和无私让病患感激,让同事信服,连续多年年度考核优秀,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及先进个人。
  此外,章静还随医院的工作组到商南县赵川镇扶贫村义诊慰问20多次,跟村医密切联系,为需要检查诊断的贫困户预检分诊,给他们联系最合适最便捷的医院。贫困户邓国华的妻子患有多种妇科病,需要去省上进一步确诊,从没出过远门的两口子熬煎得快哭了,她知道后立即替他们联系好交大一附院的导师,不仅提前排上了号,还减免了很多检查费。她还加入了市巾帼志愿者协会,经常参与救助妇女儿童的公益活动。2016年,还背着房贷的她毅然开始资助两名贫困学生。
  6年的历练成长,让章静更坚定了从医的初心。她用自己的业务技术和赤诚之心,努力让大山里的亲人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她曾说过:“哪怕我永远站在临床医生身后,哪怕我只能尽一份绵薄之力,但我却感受到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我会带领我的团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助力脱贫攻坚,心系人民大众,为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每一个家庭的幸福保驾护航。”
  2 扎根基层的大学生村官
  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两年多来,大学生村官蒋萌实现了从“大学校门”向“基层农门”的转变,从“初出茅庐”向“脱胎换骨”的嬗变,从“意识朦胧”到“思想转型”的质变。
  2016年9月,刚到柞水县乾佑街办马房子村的时候,她没有任何农村工作经验,时刻提醒自己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一切困难。为了尽快进入角色,她走遍了村里的每一个角落。在之后的工作中,她时刻不忘学习,工作之余每天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虚心向前辈们请教,很快便掌握了村情,拉近了和村民的距离,她也从村民眼中五谷不分的“书呆子”变成了真心为他们着想的“小村官”。
  好的政策需要宣传,好的声音需要传播。她充分发挥村广播室的信息传输功能,定期为村民播送惠民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道德模范学习、健康养生等丰富多彩的内容,不断提升村民文化素质,也为村民播放“村头新闻”,让村民及时了解村里的大小事项。同时,将广播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开展志愿者活动,通过广播播放消息、招募志愿者,吸引了很多村民前来参加。
  一个村发展得好,关键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支部。作为村支书助理,她着重抓好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注重把复退军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致富能人中的优秀人员吸纳进党组织,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培养;引进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回村任职,有针对性地加强跟踪培养,为村级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围绕支部如何抓党建、如何带领群众脱贫,她突出了“一三三”党建工作法,采取“支部+”的模式,把辖区各类经济组织整合起来,把贫困户吸纳到各个产业中来,切实增加收入。通过在一线设立党组织,有效地提升了党员帮扶和带领脱贫的作用。
  马房子村山大沟深,她深深体会到扶贫工作任务之重,挨家挨户走访,按照村情民意因户制宜,为每个贫困户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清单,并到红河、平峰两条沟里实地勘查产业基地发展项目,在召开30多次村民大会后,最终确定以养殖、种植为发展方向,建立了以“一个协会、两个基地、三家企业、四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的脱贫产业模式。目前,已成立红丰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德海菌业合作社等四个农民合作社,新建连片蔬菜大棚88座、连片食用菌大棚72座,发展土鸡养殖户21户,发展大鲵养殖200多尾、林麝养殖50只,养猪1000多头,带动80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她切实发挥包联干部、村组干部、第一书记作用,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如今,马房子村民过起了“走路不沾泥,吃水不用挑,房子更敞亮,交通很方便”的幸福生活。大家都说:“小蒋支书不仅能干摘菜卖菜的苦活,还能干谋发展定规划的精细活,是咱们马房子的参谋家和演说家呀。”
  想到村上基础设施落后,各方面都得不到长久的发展,她积极探索,致力将马房子村转型打造成一个乡风文明、和谐美丽的旅游村,多方争取资金10万元,用于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村里已经建起了百姓舞台、村史馆、文明一条街等。协调改造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村文化广场,安装了群众健身器材、核心价值观舞台以及精神文明橱窗,开展“日行一善”活动,引导村民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坚持每天做一件好事,帮助他们养成行善、乐善的品质,让行善在村里成为一种理念、一种习惯、一种风气。同时,设立善行义举榜公示栏,对大家公认的善行义举张榜公示、表彰奖励,便于群众学习传颂,形成了“人人做好事、好事就上榜、好人有好报”的浓厚氛围。她牵头组建了秧歌队、锣鼓队、广场舞队等60多人的乡贤文化骨干队伍,聘请了专业老师教授广场舞,组织群众自娱自乐开展文化活动,吸引村民农闲时间参加,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现在群众打麻将的少了,矛盾纠纷少了,跳广场舞的多了,邻里关系更和谐了,有效弘扬了健康向上的文明新风。
  她与村民零距离接触,听取群众的利益诉求和意见建议并做好梳理归类,与村民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她还充当了村里的讲解员,将村里转型发展的成果宣传出去,使马房子村先后获得省市诸多殊荣。在得知荣获“五四奖章”时,蒋萌说:“作为奋战在基层的青年工作者,这份荣誉是对我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广大服务基层的青年朋友们的肯定,我们一定会用爱心和诚心服务群众,不遗余力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之歌。”
  3 舍生忘死的平安卫士
  “让我来!”这句话已经成为祁明明的口头禅。不管处于何种境地,这句话都会脱口而出,没有丝毫的畏惧。10年的战斗生涯,是祁明明用生命填写的消防履历。
  来自甘肃的90后消防员祁明明,入伍以来,先后参加灭火救援战斗800多次、社会救助200多次,从深井、山岳、火海、激流中救出遇险群众100多人。在一次次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他敢打敢拼,舍生忘死,用实际行动奏响了一曲曲革命英雄主义的壮丽凯歌。
  2018年7月31日凌晨2时20分,商州区消防中队警铃骤响,沪陕高速商洛北向河南方向7公里处一辆满载33吨聚乙烯的半挂车在行驶过程中自燃起火,20多米高的火柱拔地而起。抵达现场后,在30米远处就感受到热浪滚滚,现场还出现大面积流淌火。沪陕高速已被堵塞近40分钟,周围停有私家车、槽罐车及货车,如不及时处置后果难以预料。
  消防指挥员立刻下达作战部署:铺设单干线出两支水枪,利用高浓度泡沫灭火剂对可燃物进行强攻,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控制火势,防止蔓延。消防测温仪显示火场中心温度已达800℃,面对高温的炙烤和大面积的流淌火,指挥员在一线战斗的人选上犯了难。正当此时,祁明明站了出来,坚决表态:“让我上!”随即,他佩戴好空气呼吸器,带领攻坚组一头扎入火海之中。现场的高温已经将路面的沥青融化,他扛着水枪,艰难地一步一步向前挪动。攻坚组多次被袭来的火焰逼退,敌进我退,敌退我追,就这样,祁明明带领的攻坚组与火魔展开了拉锯战。汗水浸透了身上的战斗服,他不断鼓励身边的战友,始终将自己的身躯顶在年轻同志的前面,用一名党员的思想觉悟践行着入伍时的铮铮誓言。经过4个小时的艰苦作业,终于将大火扑灭,祁明明却因为体能流失严重,瘫坐在地上无法起身。
  “把自己的事做到最好”是祁明明给自己定下的标准。踏进部队的门槛后,祁明明就暗暗下定决心,要用特殊的意志练就特殊的本领,完成特殊的任务。刚入伍时,祁明明身单力薄,在同批的战友中无论悟性还是体能,都不算出色,但他有毅力、不服输。在体能训练中,他每天坚持跑五公里、做到“五个百”(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100个深蹲、100个杠铃推举、100个握力棒),经过长期努力,终于在支队体能考核中脱颖而出;在业务训练中,他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手掌上的茧子磨破了好几层,膝盖、胳膊肘、小腿迎面骨上伤痕累累。在总队、支队考核中,他的体能、技能等实战化科目考核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很快被提拔为班长。对中队配备的上百种特种器材装备,他样样懂性能、会操作、能讲解,成了消防领域的“行家里手”。
  在中队,祁明明是公认的拼命三郎,在为民服务中,祁明明是群众满意的贴心人,但在家人眼里,他却是个“不孝顺”的儿子、“不称职”的丈夫。
  祁明明的父母已近60岁,在家务农,当他面临转改士官时,家里多次让他退伍回老家发展。面对组织的召唤和亲人的期盼,祁明明毅然选择了前者,因为他想得更多的是组织对他的培养和驻地群众的安危。正是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使他始终把消防事业的需要作为人生第一选择。当兵10年,他仅回家探亲6次,其中2次还因紧急任务被部队提前召回,休假加起来不超过3个月。消防救援工作紧张危险,面对家人的担忧和询问,他总是回答:“没啥事,很安全!”这句善意的谎言,只是因为“说多了,家人会担心”。2018年春节,父母来中队看他,打算和连续9年没回家的儿子共度除夕,可精心准备的年夜饭刚端上桌,警铃骤然响起,刘湾街道3间民房发生火灾。直到大年初一下午,祁明明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队里,看到满面焦虑的亲人,他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当兵10年里,祁明明几乎取得一名战士能够获得的所有荣誉。他已经30岁,是名副其实的老兵,但是职级升了,资格老了,祁明明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没有变,习武练兵和冲锋陷阵的战士本色没有变,一如既往地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在灭火救援现场流血流汗。
  事业重如山,使命高于天。祁明明以一个革命军人坚贞的气节、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用青春、热血乃至生命,身处险境镇定从容、生死瞬间义无反顾、历经生死却信念不改,把一个灭火救援尖兵的形象写入了商洛消防的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