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9年05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扶贫路上的孺子牛
本报记者 谢非
文章字数:1894

   
  柞水县曹坪镇中坪社区的扶贫工作队里有一位扶贫干部,自2015年来到社区,一扎就是5年。5年里,他克服了种种困难,满腔热情地投入帮扶工作,成了群众的知心人、老朋友,并在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获得“柞水县先进脱贫个人”的荣誉称号。他叫屈侃弟,来自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初来乍到困难重重
  中坪社区位于柞水县东北部,距离县城55公里,由过去的4个村子合并而成。金井河从中坪社区缓缓流过,河岸边搭建的太阳能发电板一眼望不到头,形成了一个高科技的长廊,在发电的同时,为行人遮阳避雨,提供了出行便利。路边配套修建了绿化带,整个社区呈现出美丽新农村的景象。
  过去,中坪社区并不是这番模样,“走到哪里都是两脚泥”是整个社区基础建设的真实写照。2015年,屈侃弟作为驻村干部第一次来到中坪社区时,有种“恍然隔世”的感觉,似乎回到了20年前,9个村民小组没有一条像样的硬化路,群众家中的通电率只有60%,也没有自来水可用。
  小小的村委会没有多余的房间让屈侃弟当宿舍,他就在村委会旁边租了一间民房。床是几块木板和两条板凳搭起来的,睡觉时稍不留意就会滚下床去。山里的冬天异常寒冷,他每天睡觉前都把围巾戴上,以抵御寒气。面对这样艰苦的条件,屈侃弟没有退缩,一待就是5年。他平易近人,不摆架子,愿意跟群众交心,走在社区里,经常有群众打招呼:“屈主任,上我家坐会吧。”
  俯身向下服务群众
  为了尽快摸清社区的实际情况,屈侃弟每天6点多起床,步行上山,挨个到每户村民家中走访。由于村民居住得比较分散,为防止中午找不到吃饭的地方,每次走访他都会自备干粮,常常是天刚亮就出门,天黑了才打着手电回来。“最远的小组是9组,来回路上就要5个多小时。”屈侃弟说。
  以前,尽管社区有蓄水池,但一遇到天气干旱,自来水就没了。屈侃弟知道这种情况后,决定去蓄水池看看,一行人走到半路,天上下起了小雨,上山的小路变得又湿又滑。屈侃弟一不小心摔倒了,从山坡上往下滑了十多米,同行的村干部跑过去把他扶起来,劝他说改天再看也不迟,但是,屈侃弟拍了拍身上的泥水说:“没事,滑了一下而已,群众吃水要紧。”又继续跟着村干部去检查蓄水池。如今的中坪社区实现了自来水全覆盖,还计划再投资1500万元,修建一座大型饮水工程,彻底解决整个社区的饮水。
  除了在社区的基础建设上费心费力,群众的生活他也同样上心。2017年11月,山里的天气已经有些冷了,有天早晨6点多,屈侃弟接到一个村民的电话,说他的邻居、独居老人李振河病重。屈侃弟连忙制作了一副简易担架,往李振河家赶去。去老人家的路有10多里,全是只能步行的山路,等他们赶到时,老人已经去世了。由于老人的儿女都在外打工,不能及时赶回来,屈侃弟就立即下山购买米面油、蔬菜和办丧事用的东西,和社区干部一起用肩扛回去。这些实实在在的小事被社区干部和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大家都很佩服这位城里来的扶贫干部。发展产业事事躬亲
  如今的中坪社区,各种脱贫产业蓬勃发展。社区以光伏发电为主导产业,成立了柞水县金沙湾光伏发电有限公司,计划建设光伏发电4兆瓦,分为两期建设,目前一期建设正在施工当中;成立了4个中药材种植合作社、一个黄花菜种植合作社、一个杭白菊种植合作社和4个养殖合作社,重点发展菊花、艾叶、黄花菜、中药材种植和淡水鱼、生猪、土鸡、蜜蜂养殖。
  在发展产业过程中,屈侃弟也是费尽心力。2016年,社区引进企业种植胎菊,屈侃弟和社区干部一起前后三次去大荔县考察学习。2017年,社区开始集中发展光伏项目,很多群众因为对其不了解而表示反对,工作很难做,气得当时的村主任准备辞职。屈侃弟觉得不能放弃这么好的脱贫机会,多次召开群众大会,反复向村民讲解光伏发电的优势,公布收益方案,终于让光伏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在为光伏建设清理违建过程中,为了将一处猪圈拆除,先要把猪移走。屈侃弟二话没说,直接跳进猪圈,和社区干部一起把猪抬出了猪圈。有一户人家,老头特别倔,任谁上门去说流转土地的事情,都吃了闭门羹。屈侃弟也去了,但他没有以干部的姿态施压,而是跟老人拉家常,耐心地向他讲述发展光伏的好处,讲了几次之后,老人终于答应了土地流转。今年3月,中坪社区被选为镇上发展吊袋木耳产业示范点,一个月的挂袋时间里,屈侃弟都在大棚里帮着村民挂菌袋……
  在屈侃弟的宿舍门后,有两根削得十分光滑的木棍。他笑着说,这是给自己做的拐杖,每次进山走访时就带上。这两根拐棍见证了屈侃弟的扶贫工作,陪着他走遍了中坪的沟沟岔岔。去年年底,已经55岁的屈侃弟在决定是去还是留的时候,有过犹豫,但最终他还是决定继续坚守在脱贫一线。“作为一个有着27年党龄的老党员,我肯定服从组织的安排,为贫困村和贫困群众早日脱贫尽一份责,出一份力。”屈侃弟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