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9年05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暖春
孙荣
文章字数:1306
   
  牛娃今年五十多岁,跛腿,单身,与八十多岁的老母亲一起过活,是洛南县一小山沟有名的贫困户。
  仲春一早,大约十点钟,我们几个文友一起走进了牛娃家的院子。
  听到动静,牛娃从老土屋内迎出来,看着眼前全是陌生的面孔,显得有些纳闷。他一边招呼我们一边问我们要找谁。此时,正值农村的饭点,牛娃母子俩正在吃饭。我们说,我们都是从农村走出去的城里人,总想到农村走走。牛娃听了就像人来疯小孩子一般更加热切起来,硬是将我们让进屋子。
  屋内,小方桌上是早饭。我凑近看看,顺便问他们这都吃的是什么?牛娃娘正给我说着,牛娃见老母亲言语不利落,便插了嘴,亮着嗓子说:“早饭一般都是糊汤或者米汤,我就爱吃这。今早是米汤。看,这是凉调灰条子(灰灰菜),洋芋丝。这是咱自家蒸的包子,包的是萝卜丝粉条子。看,还有这杂粮蒸馍,现在不是说杂的素的吃着好木。”
  牛娃说着,抓过一个白省省的包子,掰开了让我们看,还说:“虚活得很,很香哩。你们吃,给,吃吧!”
  说话间,牛娃的母亲安详地坐在小方桌边温和地笑着。八十多岁的老人家脸上紧实滋润,看上去只有六十多岁的样子。末了,她收了笑,说:“都是我带累了我娃子,他出不了门,成了贫困户,给国家和政府丢脸哩!要不,他就能出外打工。虽说他一条腿不够活泛,但他人勤快,做活扎实。”牛娃母亲的声气里既有慈爱又有愧疚。
  走出屋子,开阔的水泥场面平展展的。院子的上房是四间砖木结构的高台大房,厦屋是低矮的老土屋。牛娃热情介绍:“看,我这上房畅宽亮堂,美得很,只是我妈上了年纪,上下台阶不方便我就住这旧房里。”
  一阵风吹过,有点点花香入鼻,场院边的杏树上已有青青果粒,苹果树上粉嘟嘟的花儿正在开放,数只蜜蜂往来其间。稍远处,几只大白鹅伸着脖子“客来客来”地欢叫。鹅舍的矮墙上一溜溜地摆放着牛娃栽培的花卉,紧边上是齐整的竹篱小菜园。园里嫩生生胖乎乎的菜刚刚淋过水,如洗过澡的娃娃般可疼可爱。这满满的家园味使我不禁向牛娃慨叹道:“你这日子还挺美活嘛!”牛娃听后害羞地搔着头憨实地笑笑。这时,牛娃母亲从屋里走出来,硬是让牛娃给我们取凳子坐。我走过去,问老人家日子咋样,过得好不好。她叹口气,不紧不慢地说:“娃呀,这青天白日的,咱不说空话。我时常给我这娃子说,咱娘俩真真是共产党亲亲的亲娃,咱的穷日子多亏了党,多亏了政府。咱种药没销路政府给咱卖,咱买蜂没技术政府给咱养,咱有啥难处打电话政府给咱管……不说啦……不说啦……”她挥挥手低头止了声,那声音不高不低却饱含深情。那种蕴含感激,愧疚与知足的情感似乎招惹得她有点儿不受用——她低着头,又是叹气又是摇头。少顷,她又抬头用手指引着说:“看,我这上房就是政府给翻修的,这水泥场面也是政府给铺打的。娃呀,我老婆子活了八十六岁啦,今辈子没积福没行善,却尽逢好事好人……”牛娃见母亲太过激动,便走过去搀扶住她。
  临别时,站在场院边宽敞的通村水泥公路上,路边的清溪“嘻嘻哈哈”地欢笑着。牛娃母子搀扶着站在场院边,老人家一边挥手一边吩咐:“得空就来,天热了给你们漏凉鱼吃……”
  春风吹过,场院的花木枝丫舞动,大白鹅“客来客来”的欢叫在空中不时回荡。走出不远,当我再次回眸这春光暖暖的农家小院时,心中满是亲切,温暖,诗意与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