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9年06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从朱家大院到朱家寨
文章字数:1341




  蔡红旗
  今年清明节期间,应好友朱烨之邀,我和世福、富民一起前往索峪河朱家大院。听富民讲,朱家大院不远处有一座山寨叫朱家寨,是商南三大寨之一,姚家明的长篇小说《生龙寨》中也描绘过朱家寨匪事,更想前去探访一下,也许能看到一点历史遗迹,听到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从商南县城到朱家大院,走郭山路只有10公里,我们到时友人已在路边等候。朱烨指着一处老屋告诉我们,那便是朱家大院。
  趁着准备午饭的空闲时间,朱烨的母亲给我们讲起朱家往事。朱家自清初从武汉迁入索峪河,大顺兄弟二人在此定居,至今已经历整整十代人。朱家先祖从汉口运回盐巴、瓷器、布匹,销往商南各地,再从商南收购桐油、木漆运往汉口,用经营所得广置田地,经过不断的积累,富甲一方,享有“朱半县”的俗称,即商南县一半的田地归朱家所有。
  朱家大院虽得以保存,却不完好,临近道路的5间瓦房只剩下3间,其余两间被拆除后建起楼房,正屋大门上方一块砖雕彩绘上书“利民旅社”,应是改革开放初期遗留下的。
  进门走过一排房屋通道,来到一个四合院,进深10米左右,宽5米多,两旁厢房比正屋稍低一点,有排水沟,立柱底部的石鼓石凳雕工精美,图案线条清晰。再往里走,进入第二个四合院,半边厢房被拆去,只留下堂屋和半边厢房。
  整个朱家大院除临路一面是砖墙,其余都是土墙,土墙厚50厘米以上,虽历经百年,墙体没有变形,墙面未见脱落。前后两院相通,木质楼板早被拆去。院外山墙底部有离地面一米高的石墙,石灰灌浆,里面半边黄土夯实,一尺多宽的墙体,半边石墙半边土墙。
  朱家大院虽比不上豪门大宅,在这样一个穷乡僻壤也够气派的。
  离大院不远处是朱家祖坟,碑文显示“清光绪三年立”,石刻碑文、碑联刚劲有力,字迹清晰可见。
  朱家大院前隔河的一面山叫猪头山,猪耳耷拉,猪背扁长,猪尾巴伸向远处。猪头山是朱家的风水宝地,猪朱同音,暗合朱家发家契机。
  离朱家寨一里多地的山上,有座山寨名叫朱家寨。山脚有“玄坛庙”,香火不断。我们一行4人从庙旁上山,山不高,午后的阳光热烈地炙烤着我们,加上知了的叫声,让我们感受到夏天来了。
  我们从东面进入山寨,不见寨门,寨墙也只半米高,看不出是商南三大寨的迹象。
  站在寨里放眼望去,眼前的景象使人称奇,东面罗家堡就在脚下,和县河、索峪河围成一个三角形,里面一座低矮的孤山好似一颗珍珠散落群山中,远处低山绵延起伏,碧波荡漾,一条高压输电线像是绿海中架起的银桥。
  南面县河水绕了一个大大的“几”字形弯,此弯叫刘家湾,黑色的郭山路、蓝色的县河水、黄色的田地像一条条飘带缠绕着群山。我们站在它的一侧,感受到的是刘家湾柔顺的美,如果站在弯的顶部,感受到的肯定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南面没有寨墙,但寨外是陡坡,从这里上寨几乎不可能。
  北面连着远山,人工开挖出一条深10米多宽7米多的壕沟,石砌寨墙隔断山脊,这里是寨的尾部。
  只有北面有寨墙,长百米有余,高七八米,比我之前登过的山寨寨墙高许多。
  坐在寨墙上,沐浴着阳光,朱烨告诉我们,朱家曾在山寨建有房屋,养有家丁,金银财宝存放在此处,几百条枪护卫着。这山并不高,把这里作为抗击土匪的城堡,是因为这里位置极佳,一眼就能看到县河,一有风吹草动,周围的百姓很快就能登上山寨躲避匪患。
  沿着寨墙往东走,终于看到寨门。整个寨子依山而建,东西长200多米,南北最宽处不足2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