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多措并举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文章字数:1023
本报讯(张瑞)今年以来,柞水县积极践行“两山”理论,深入挖掘地处秦岭腹地的天然生态优势,围绕“全域景区化、景区公园化、生态经济化”目标,着力构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合、景区景点与乡村旅游相得益彰”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在全县设置柞水溶洞、牛背梁、凤凰古镇3个重点景区管委会,组建旅游中小企业、饮食文化、渔鼓文化等行业协会,完善优质服务商评定、志愿者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投诉处理、应急救援等规范化管理机制,制定旅游购物、农家乐接待等行业标准,形成旅游综合执法大队、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市场监督管理大队、旅游巡回法庭“1+3”监管体系。
县上累计投资48.05亿元,实施水、电、路、视、讯等涉游基础设施项目89个。开通水阳高速、315省道小岭隧道,改造县城至柞水溶洞二级公路20公里,实现重要旅游景点3级以上道路全覆盖。建成县全域旅游服务中心与大数据中心,全县A级以上景区、秦岭美丽乡村均成立游客咨询服务中心。重点涉旅场所导游导览设备配置齐全,主要景区景点全部配备导游讲解人员,全县共建成17座旅游标准化厕所,3A级以上景区旅游厕所全面达到A级标准。
县上每年落实800万元宣传经费,对全县旅游进行整体策划营销。策划举办“高山杜鹃花节”“百名画家进柞水”“艺术名家采风”“秦岭生态旅游节”“木耳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唱响了“秦岭山水·美在柞水”旅游品牌。旅游形象宣传片《柞水·揽尽秦岭之美》在央视等媒体展播,柞水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来柞游客人数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速。
县上创新全域联动、产业联接、景区联带、入股联营“四联”旅游扶贫模式,累计投资5.8亿元,将全县81个村(社区)建成风格各异的旅游村落。与89个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签订收购协议,与140家宾馆、酒店、农家乐签订供货协议,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解决贫困群众景区就业两万多人,带动2500多名贫困群众从事涉游服务业,人均旅游收入1.7万元,走出一条旅游脱贫、旅游富民的新路子。
县上将全域旅游与“美丽柞水”建设深度融合,累计投资4000多万元,实施了百里绿色长廊及涉游镇村绿化美化工程,完成流域治理、生态修复、珍稀动植物保护等项目62个。围绕“秦岭最美会客厅”建设,累计投资48.05亿元,先后实施鲜花之城、水体景观、生态广场等项目89个。聚焦乡土文化保护,以传统建筑、传统饮食、传统曲艺、传统习俗为重点,加大对凤凰古镇、花门楼古道遗址等自然村落、文化遗址的保护力度,整理挖掘了25个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一批彰显特色、承载乡愁的文化旅游产品。
在全县设置柞水溶洞、牛背梁、凤凰古镇3个重点景区管委会,组建旅游中小企业、饮食文化、渔鼓文化等行业协会,完善优质服务商评定、志愿者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投诉处理、应急救援等规范化管理机制,制定旅游购物、农家乐接待等行业标准,形成旅游综合执法大队、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市场监督管理大队、旅游巡回法庭“1+3”监管体系。
县上累计投资48.05亿元,实施水、电、路、视、讯等涉游基础设施项目89个。开通水阳高速、315省道小岭隧道,改造县城至柞水溶洞二级公路20公里,实现重要旅游景点3级以上道路全覆盖。建成县全域旅游服务中心与大数据中心,全县A级以上景区、秦岭美丽乡村均成立游客咨询服务中心。重点涉旅场所导游导览设备配置齐全,主要景区景点全部配备导游讲解人员,全县共建成17座旅游标准化厕所,3A级以上景区旅游厕所全面达到A级标准。
县上每年落实800万元宣传经费,对全县旅游进行整体策划营销。策划举办“高山杜鹃花节”“百名画家进柞水”“艺术名家采风”“秦岭生态旅游节”“木耳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唱响了“秦岭山水·美在柞水”旅游品牌。旅游形象宣传片《柞水·揽尽秦岭之美》在央视等媒体展播,柞水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来柞游客人数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速。
县上创新全域联动、产业联接、景区联带、入股联营“四联”旅游扶贫模式,累计投资5.8亿元,将全县81个村(社区)建成风格各异的旅游村落。与89个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签订收购协议,与140家宾馆、酒店、农家乐签订供货协议,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解决贫困群众景区就业两万多人,带动2500多名贫困群众从事涉游服务业,人均旅游收入1.7万元,走出一条旅游脱贫、旅游富民的新路子。
县上将全域旅游与“美丽柞水”建设深度融合,累计投资4000多万元,实施了百里绿色长廊及涉游镇村绿化美化工程,完成流域治理、生态修复、珍稀动植物保护等项目62个。围绕“秦岭最美会客厅”建设,累计投资48.05亿元,先后实施鲜花之城、水体景观、生态广场等项目89个。聚焦乡土文化保护,以传统建筑、传统饮食、传统曲艺、传统习俗为重点,加大对凤凰古镇、花门楼古道遗址等自然村落、文化遗址的保护力度,整理挖掘了25个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一批彰显特色、承载乡愁的文化旅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