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
文章字数:1287
听说,雨天的乌镇会更美,于是渴望来时会有一场雨。撑一把油纸伞,漫步在幽深的小巷里。雨声沙沙,薄烟袅袅,邂逅一位丁香似的姑娘。抑或是坐了乌篷船,摇摇晃晃,从人家窗下经过,伸出头,想看看窗前人的模样,那人却只痴痴地望着水巷,雨丝点成的小涟漪,随着小船送来的条条波纹,层层荡漾……
然而,到达乌镇时,空中仍是一轮火辣辣的太阳。没有了期待中的雨,只好尽力找寻那想象中的美。站在角落里,为大拨的游客让路,待人群夹裹着热浪远离时,赶紧享受片刻在小巷中独自行走的安宁。
东栅至今还保留着原始的水乡风貌,不必说染坊、木雕以及各种古老的物件,单是那依水而建、挤挤挨挨相互搀扶着的民居,便足以映现其穿越千年的沧桑,让人一不小心就要遗失在时间的洪荒里。
茅盾先生故居就在这样一个古老又浪漫的小镇上。典型的江南民居,没有大户人家的奢华气派,却处处散发出浓浓的书香气息。小庭院里先生亲手种植的天竹,悠然地簇拥在墙角,那一丛绿给人们带来丝丝凉意;还有那棵棕榈,亦全然不顾挤挤攘攘的游人,兀自高高地直立着。“漫长的岁月和迢迢千里的远隔,从未遮断我的乡思……”,先生虽然只在故乡待过十三年,却如千万个游子一样,童年、故乡永远是内心深处难以磨灭的记忆和牵挂。《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先生文章里对水乡以及诸多人物的描写,无不映射出故乡风俗人情留下的深深烙印。
木篷船在水巷里穿行时,渐渐觉到了些许凉意。“嘎吱嘎吱”的摇橹声,似乎在讲述着古老的故事。每个人都默默不语,沉寂、安然,时光就这样慢了下来。
在船上时,也曾四处张望,到底没有看到窗前的“痴人”。倒是在小巷里行走时,为了满足膨胀的好奇心,时不时往人家敞开的门窗里偷窥几眼,遇到几位从自家木栅门里朝外观望的老人,问及其中一位高寿,老人家伸出手指,做出九的手势,便知这小镇原也是极养人的地方。
傍晚时分,热气渐渐散去,坐在西栅的水边歇歇脚。乌篷船载着游客在水巷里鱼贯穿行,风儿轻轻吹着河边女子的秀发,那女子着一身古装,与眼前景融合地如此自然,忍不住偷偷拍了一张照片。你在岸边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旁边看你,为自己的“作品”暗暗小得意了一番。
儿子早被那一群锦鲤吸引了,只见它们个个体型肥大,颜色鲜丽,不断争抢着游人洒下的鱼食。我则更喜欢那些黑色的小鱼儿,它们并不单单等着游人撒鱼食,实际上水巷里到处都有它们自由自在的影子。
华灯初上时,是西栅最美的时候,那千盏万盏朦朦胧胧的小彩灯,把水乡装扮成了一个美轮美奂的梦境,使人沉醉不能苏醒。河岸边、石桥上、小巷里处处都是美景,坐着、走着、站着、瞧着,怎么着都舒服。
人们按着喜好选择不同的休闲模式。或是隔着水面,边享受美食,边观看水上戏台的地方戏曲表演,那咿咿呀呀的声音,在夜色里,显得格外婉转悠长;或是穿小巷、过石桥,像是要把不同的景致从每个角落里刨落出来,仔细珍藏了,以便日后慢慢回味似的;也有人选择远离人群,在一处幽静的酒吧里,抛却繁杂事务或旅途劳顿,完全放松了身心。
阑珊的灯火,寂静又热闹的夜。乌镇,曾经无限向往的梦里水乡,此刻,就这样呈现在了眼前,美得真实又虚幻。
夜色渐浓时,稀里哗啦,来了一场期待已久的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