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0年06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让“绝活儿”传承下去
文章字数:907
   胡蝶
  在商州区沙河子镇王山底村,有一个花团锦簇、温馨别致的小院落。院落里密密麻麻地分布着造型精巧、颜色鲜亮的牡丹、小兽等水泥雕塑。这些精巧的水泥雕塑即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古建雕塑”作品,而这个精致的小院落,便是远近闻名的“古建雕塑”手艺人任芳民的家。
  54岁的任芳民,不是很健谈,略显内向和羞涩,可谈到自己的作品时,却滔滔不绝,话语间尽是自豪。他从事的是“软活儿”,要先用水泥等物料做出大致的雕塑骨架,再徒手细细捏出花型。他雕塑的花朵层次分明、灰底白边,花蕊清晰可见;雕塑的飞禽走兽腾云驾雾、灵气尽显;装上夜灯,更是色彩斑斓。为了让自己的雕塑更有美感,他还专门去西安美院进修了一段时间。任芳民说,“去美院学习了美术知识后,在配色等方面更有灵感了。”因为他出的活儿好,来找他做活儿的人络绎不绝,经常需要提前预约。
  这一手出色的“绝活儿”,是他去世的父亲传给他的。初中毕业之后,任芳民就跟着做了一辈子手艺活儿的父亲学习做房脊、亭子等仿古建筑上的雕塑,用泥巴练习捏各种造型,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常常天黑了还在灯下练。”他说,“很苦,很累,但也乐在其中。”
  从年幼跟着父亲学习,到如今独当一面,在这一行当任芳民已做了30多年。“整个商洛,做这活儿的人特别少,能做得好的,更少。”任芳民说。因为太苦了,要和泥瓦工一样爬高上低,抹水泥,还要和雕塑师一样,慢慢捏造型,更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才能做出一件完美的作品。“我跟父亲学了十几年才出师。”他无奈地笑笑,“中间有一段时间特别想放弃,因为实在学不会、做不好。”但最终他还是坚持下来了,因为他觉得,家传的手艺需要传承。苦练了这么多年,现在的收益也不小,养活了一家老小,还成了远近闻名的名人。
  任芳民还根据实际需要,亲手做了各种木雕的模具,用于更加快速地翻制简单的雕塑作品,但最终还是需要亲手加工捏制,不然出来的造型会过于粗糙。
  目前,他在村里带了五六个徒弟。“我们这行太苦了,儿子不愿意学。”任芳民为此感到十分遗憾。为了将家传的手艺传承下去,他有意培养这五六个学生,并在其中寻找“绝活儿”的继承人。“我是在父亲手艺的基础上,再进行发明、创造、更新,希望他们当中也有能吃透其中精髓的人。”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