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0年07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梅花庵悟道者
——记青年书画家张淼
段开瑞
文章字数:1586



  
  他从小酷爱书法和绘画,极具天赋,一根柴火棍儿能想象成万种事物,一滴颜料能让他沉醉于奇妙的梦幻世界,14岁时承蒙书画名家葛伟先生青睐并收为爱徒,16岁时花鸟作品在日本大阪参加中日友好文化交流活动荣获“金赏”,高考入学专业课素描、水粉成绩位居全省第一,2016年花鸟作品《柳塘双棲图》入选法国巴黎国际艺术沙龙展暨中法艺术名家国际学术交流展,并在法国卢浮宫卡鲁赛尔厅展出。经过30多年磨砺,潜心修道,如今的他已是画坛公认的一位新秀。他就是梅花庵主、商州区文化馆副馆长——张淼。
  追求逼真是每一个绘画爱好者最初的心愿,先生也是一样。“绘画就像打墙一样,根基没打好,就撑不起广厦。”他说。像,是他多少年执着的追求;不像,是他多少年摒弃的烦恼。直到现在,他无论走到哪里,还保留着“每日一课”的练功习惯,那就是每天都要练笔,刻苦钻研。他把它视为作业,就像学生每天要为老师交作业一样,须认真地细心地虔诚地完成。多年来,他一直保持着每天完成1至3幅习作,每年创作几百幅作品。他苦心筑牢根基,为此积累的白描画稿、写生作品达千余幅,并乐此不疲。日复一日,躬耕深夜,油灯熬尽,魂牵梦萦,下足铁棒磨针的功夫,终以量变求得质变,如今他的笔下,无论花鸟还是山水,均骨干明朗,神态惟妙惟肖,色彩层次分明,意境空灵幽远。
  灵感来源于生活。他常常面对人物、花鸟、山水长时间凝神静思,细心观察,用心感知,采取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记录其细微的变化,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体现“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观念。他从线条开始临摹,以粗与细的变化、长与短的交接,巧妙营造自然的和谐构架;以淡与浓的调节、色与空的比对,渲染万物的季节特征。仅靠构图完成不了情感的宣泄,细节的表达需要特殊的表现形式,他虚心请教前辈,揣摩皴、擦、点、染、勾技法并熟练掌握于心,以点、线、面的形式描绘对象的形貌、骨法、质地、光暗及情态神韵,完成了由形像到神似的跨越。墨分五色,以调入水分的多少和运笔疾缓及笔触的长短大小,造成笔墨技巧的千变万化和明暗调子的丰富多变,完成主次、层次、远近的表现。他创新墨与色的相互结合,而又墨不碍色,色不碍墨,形成了墨色互补的多样性画法。同时,因他从小临习“二王”,用笔规范,飘逸流畅,画作中的题跋也为他的作品增色不少。
  走进先生书房,唯书案作画处有空,其余架上、几上、床上塞满书籍。平日里,他钻进陋室就如牛进了菜园,只知如饥似渴地啃食。他说,艺术的本质还在于爱,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他都觉得自己属于山水花鸟,属于这方陋室,在画室就是一种享受,忘记吃饭、忘记睡觉是司空见惯的情景。他常常站在作品面前沉思:为什么要创作这幅作品?这幅作品的主题是什么?他认为艺术的形态应该是灵动的,需要通过捕捉与挖掘、感受与分析、整合与运用等方式,对表现的对象进行感知、意会、思考,并把它表达出来。艺术是真、善、美的结晶,是内在美和形式美的统一,艺术创作的过程是传承和创新的过程。经过多少个日夜的参悟,他终于豁然开悟,道不远人,他希望每一幅作品都有其内涵,都赋予其灵魂,要塑造出属于“我”的唯一的内涵和表现形式。静能生慧,先生作画,总是不慌不忙,沏一杯香茶,燃一炉信香,放一首禅曲,沉静气息,方入情入境入画,能一笔完成的,绝不两笔,需多次渲染的,绝不省时省功。
  先生乃真性情,帅气、率真,把做人看得很重。不论对待同事还是朋友,他就像做画一样,真诚厚道,胸怀坦荡,乐于助人。其妻乃省级教学能手,从教音乐,雅静贤淑,艺术上相互熏陶感染,比翼齐飞。先生常常感叹:“爱妻是我进取的源泉和动力,军功章里有人家一大半呀!”
  张淼的作品气势贯通,气象新颖,耐人寻味。画两只鸟儿戏游,似能听见鸟语亲昵;画一枝兰花,能使花瓣呈现三维,似有幽香扑鼻。如此传神佳作,几十年来年年获奖,常有作品被海内外知名机构或藏家收藏。近日,先生又忙于集结画册,其艺术之路必将越走越远,成就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