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0年08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昔日以种地为生 今朝喜吃“旅游饭”
本报记者 马泽平
文章字数:1636
   
  盛夏时节,柞水县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脚下的朱家湾,翠色欲滴,一辆辆外地旅游大巴和小车穿梭其中,户户农家乐门前游客熙熙攘攘。
  沿着花团锦簇、绿树成荫的整洁小路,来到朱家湾村二组“双艳农家”,户主柳太青刚送走一拨西安游客,就在大女儿的帮助下,忙着擦洗餐桌。“还是办农家乐好,种10年的地都比不上干一年农家乐的收入。”柳太青乐呵呵地说,现在日子好了,光农家乐一年纯收入5万元,三间老房还被旅游公司租去打造成民宿,一年租金还有1万元。
  柳太青一家五口人,岳母身体残疾,两个女儿一个上大学,一个读初中。10年前,柳太青除了种地,就靠在深山里挖野生中草药以及打零工挣钱养家糊口。“这山沟里土地稀薄,只能种点玉米和洋芋,全要靠天吃饭,收成不好时一天上顿下顿都是稀糊汤,连肚子都喂不饱。”柳太青说,2010年开始,村里不少人都办起了农家乐,过上了好日子,可他一家只能看着眼馋,家里负担重,又缺资金和技术,办农家乐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2015年,柳太青一家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村上扶持村民发展农家乐。在帮扶干部的协助下,柳太青通过贴息贷款贷了5万元,参加村上组织的培训,装修房屋,办起了农家乐。几年下来,趁着牛背梁景区的火热和“朱家湾——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的品牌,柳太青农家乐生意也火了起来,最忙时一天要接待七八十位客人。现在,柳太青不仅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住进了三层小洋楼,就连上大学的女儿刘运艳看到家庭富裕了,学习动力更足了,又有了新的目标——考研深造。
  朱家湾村党支部书记胡平志介绍,10年前,牛背梁还是柞水最穷的村子,2009年村人均收入刚过4000元,老百姓主要靠挖药、伐木、砍毛竹挣钱,那时靠山吃山吃不饱饭。现在,朱家湾村群众依托牛背梁景区、终南山寨文旅小镇,以及以花锦园、云林小屋、阳坡院子等为代表的高端民宿,或自己创业,或在景区就业,高兴地吃上了“旅游饭”,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高达17410元,成了柞水富有的村子之一。“现在群众也靠山吃山,但观念变了,不再是索取,而是保护,他们都懂得精心呵护这里的青山绿水、一竹一木,这才是村民迈小康路的‘金山银山’。”胡平志说。
  在终南山寨文旅小镇民俗村“老豆腐坊”店前,杨传红笑嘻嘻地迎接着一拨拨的游客,不少刚尝过豆腐的游客则抢着体验石磨磨制豆浆。随着景区越来越火,他经营的豆腐坊也成了景区的网红店。“我在景区卖豆腐去年收入超过8万元,今年上半年就挣了6万元,今年一年挣十几万元不成问题。”谈笑间,老杨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自得的笑容。
  杨传红曾是柞水县红岩寺镇本地湾村二组贫困群众,一家老小老的生病、小的上学,全家人的生活重担都压在他一人身上,靠种地打零工一年挣不到啥钱。去年开年,帮扶干部了解到老杨有一手做豆腐的好手艺,就协调他到终南山寨文旅小镇民俗村创业,两年免房租、免税费,每月还有1800元的保障补贴。在终南山寨景区的扶持下,杨传红只花了两万多元置办些开店用品,就和妻子办起了“老豆腐坊”,没想到,开店后生意一直不错,去年暑假期间,他一天就能收入4000元。凭借着豆腐店的良好收益,2019年,杨传红终于摘帽脱贫,如今他的儿子也在终南山寨景区高空漂流项目找到了工作。
  “像杨传红这样在终南山寨文旅小镇创业就业的,摆脱贫困面貌的有100多人。”柞水终南山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霍国博说,终南山寨文旅小镇在建设期就带动当地群众18180人就业,人均增收达到9000元,其中贫困群众2206人,通过建设佬林客栈安置点解决了376名居民的住宿问题,同时为群众自主创业创造了条件。运营期,小镇内的峡谷运动乐园、民俗村就业员工年收入由原来的人均不足1万元,增加到人均收入3万元,带动创业人员收入最高的户可达20多万元。
  近年来,柞水县紧紧抓住旅游资源禀赋,以全域旅游发展作为核心动力,积极探寻旅游产业与脱贫攻坚深度衔接,通过“文旅富民”举措,让曾经从事耕作的农民直接进入第三产业,吃上了“旅游饭”,摆脱了贫困,自信地奔上了康庄大道。据统计,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1015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58.8亿元,全县旅游产业已带动3500多户贫困户1.1万多人实现稳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