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扶贫,让人生更有意义
文章字数:2605
2017年,年近不惑的阮士洵被山阳县公路段派驻到流岭深处的三合村驻村扶贫。1000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战,他为自己的人生点燃绚丽的光彩。
自告奋勇挑重担
三合村是个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小山村,隐藏在距县城60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18公里的商州、丹凤、山阳3县区交汇的流岭山头,“三合”由此而得名。这儿是高海拔地区,山大沟深,自然条件差,全村9个村民小组409户1519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3户499人。村里的基础设施非常落后,一条通村砂石路时通时断,两相照明电时明时暗,全村一半以上的地方没有通信信号;群众住着破败的土房子,喝的是泥沟水,顿顿吃的不是糊汤就是拌汤。工作队初到村上时,不仅找不到一个会炒一两样菜的做饭人,全村就连种菜的人也寥寥无几。多年来,当地村民种地只种苞谷、小麦、洋芋和四季豆,这种单调耕作的背后,隐藏着一代代山民为了填饱肚子而辛苦劳作的窘迫状况。这里的农作物生长缓慢,多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遇到风调雨顺的年份,日子还将就能过,遇到雨涝旱灾,就得东借西赊饿肚子。高山气候寒冷,一年有9个月要烤火取暖。一到冬天,大雪封山,河水冰冻,吃水就非常困难,住在村子里的出不去,外面的也进不来。
县委、县政府把这样一个深度贫困村的脱贫担子交给山阳县公路段,大家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选择谁来驻村?又有谁愿意去?正在领导犯难时,办公室的阮士洵以家里拖累小为由,自告奋勇愿挑重担。其实,还是单身的阮士洵母亲过世后,家里只有他和年迈多病的父亲,并不是没有负担和拖累。同事们听说阮士洵的决定后,都对他刮目相看,领导也尊重他的选择,批准了他的请求。
“快去问小阮”
自向领导请战的那一刻起,阮士洵就暗暗下定决心,要把这份争取来的工作干出个样子。他的父亲曾在地方当过多年领导,叮嘱他做基层工作不仅要吃得苦、耐得烦,还要时刻替有困难的群众着想。抱着吃苦的决心,带着父亲的嘱咐,阮士洵背上行李,跟着驻村工作队队长李涛来到了村上。
面对村里的落后状况,他没有丝毫畏缩。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他往往一住就是一两个月,积极协助队长开展工作,深入村民家中调查了解,把掌握到的村情民意作为打赢这场攻坚战的突破口。每天天一亮,他就进村入户,在田间地头跟村民谈村情,和在家带孙子的老人拉家常,不仅对13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多次走访,对全村所有农户也进行了走访。
每到一户,他一方面宣传国家扶贫政策,一方面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有的群众反映需要修路修桥建水池,有的群众要求修建通信基站,还有反映核桃和栗子不挂果的、得病看不起的、孩子娶不到媳妇的、要低保争当贫困户的……这些,他都逐一做好记录。一个厚厚的笔记本,不到两个月就写得满满的,三合村的角角落落,很快被他用脚步丈量得清清楚楚。他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分类整理之后,一一向队长进行汇报,不仅说清了每个贫困户的当下情况,还把他们的家庭背景说得一清二楚。
白天去走访,到了晚上,阮士洵认真学习国家关于扶贫的政策和文件,研究村情,对全村怎样开展扶贫工作、各户应该怎样扶持,心里都有了数。所以,在制定帮扶方案、落实相关政策时,他的意见和建议就成了“四支队伍”中最准确最权威的声音,就连村上的一些老干部都佩服他对村情民情了解得那么深入细致,镇上的领导也夸奖他说:“想不到一个县城机关下来的包扶干部,竟然很快成了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后来,工作中一旦遇到不清楚的地方,大伙都说:“快去问小阮。”
精准施策开富路
找到制约贫困的“瓶颈”,摸清各户的基本情况后,阮士洵和“四支队伍”一道厘清发展思路,不仅协助村上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三合村3年帮扶规划、三合村2018至2020年度发展规划,而且制定了“一户一策”帮扶清单,实行挂图作战和销号,绘就了三合村攻坚路线图。
要啃就啃硬骨头,要打就要打胜仗。刚到三合村时,许多群众并不信任他们,进村宣传扶贫政策时,总是消极应付。驻村工作队千方百计为村上争取到修路、拉电,引水、民居改造项目,施工时很多村民或不愿意让出自己的一块地,或不愿意拆除破旧的房子,甚至连一个废弃的猪圈也不愿意腾让。阮士洵三番五次上门宣传动员,讲道理、讲政策、讲未来前景,群众被他的诚恳所感动,一一答应让出地势,同意拆除房舍。通过修路修桥修河堤、引水改电拉宽带和民居改造,村里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扶贫干部再挨家挨户落实各项扶贫惠民政策时,群众都把他们视作亲人、恩人。
没有产业,脱贫就是一句空话,所以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工作重中之重。三合村的核桃品质好,栽种面积大,问题是科管跟不上,产量上不去。村里有个产业大户,发展了500亩核桃产业园,却因交通不便,管理、采摘成本高,群众劳作也十分辛苦。当地的气候、土壤非常适宜天麻、猪苓、苍术等中药材生长,但当地群众却放不开手脚发展它们。他把这些情况向驻村工作队队长和公路段领导汇报后,最终得到单位领导的支持,出资3万元为该村修通了1.7公里的产业路。
产业路修通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方便、省工了,产业大户的效益也提高了,积极领头建立专业合作社,主动帮助扶贫工作队开展扶贫带贫工作。这时,阮士洵又建议两岭镇大力发展天麻等中药材种植,镇上很快便出台了建设天麻小镇的发展规划,并制定了一列扶持政策。他抓住这个机遇,请求单位出资10万元扶持资金,通过各种方式在全村发展天麻等中药材种植160多亩,三合村成了全镇乃至全县的天麻种植大村,群众收入很快得到大幅度提高,村集体经济也从无到有。到2019年,村集体收入7.8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133户499人,其中已脱贫131户491人,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80元,较2016年度增长24%,三合村整体退出贫困村。
驻村4年结深情
4年驻村扶贫,三合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河村的群众和阮士洵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村民都记得,孤寡老人李长有家里失火烧伤后,是阮士洵及时赶到,把老人从火海中救出,并背下山送到医院救治的;李双引的残疾手续,是阮士洵帮助办好送上门,又帮他们争取到低保、实行房屋改造的;沃土核桃专业合作社的核桃产业发生病虫害,是阮士洵及时联系林业部门用无人机来打药除虫,才保住了当年的好收成的;贫困户李忠智被子烧毁后,是阮士洵自掏腰包给他购买了一套全新的被褥……
在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阮士洵虽然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驻村干部,可是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坚持4年多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用行动和汗水书写了人生最光彩的一页,被山阳县委、县政府表彰为“优秀驻村工作队员”,这不仅是他个人的光荣,也让所有人看到,怎样的人生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