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一瞥
文章字数:1401
大凡行走,时间总是不经用,步履匆匆。在闷热的八月天,我的目光轻轻抚过梦中的婺源。
水润的江南,河流、山谷、树木、稻田、荷塘,一色青碧。树木挨挨挤挤,一顶顶树冠隆起,满山凝翠,绿色的波涛汹涌起伏。稻田如百衲衣般或安静地铺展在公路两边,或零星地补缀在山坳间。无尽的青绿之中,粉墙黛瓦的房屋若隐若现,错落有致,人仿佛走进了吴冠中笔下的水墨江南,淡然悠远。徽派民居,钩沉起古徽州的文化记忆,远去的徽商们的故事,就在导游纤巧细腻的江水润泽的嗓音中娓娓道来了。导游是个三十多岁的小伙子,五官颇具南方人的精致清秀,衬出了我们这些北方人的粗犷豪放。导游讲着自己的人生故事,让萍水相逢的人们品味着、共鸣着,一时间,人与人心的距离拉近了。
车窗外不远处,碧绿的稻田边,一农妇用锄头刨坑,后面跟着两个十五六岁的半大小伙子,一个端着碗撒种,一个用脚踢着盖土。不知道他们在种植什么。那些年,十五六岁的我,暑假里,不也与父母一起也做着同样的活计?天热难忍,他们是欢喜还是悲苦?许是那农妇在践行她独特的教育子女的方式,耕读传家,让孩子尝尝种田的苦,他们才会发奋读书吧。突然想到我的孩子,此刻在空调房里做什么呢?真该带他出来接受一回教育。我坐在旅游大巴里,唯有隔着玻璃,看着窗外的山水田园风光,失落又惆怅。
这不是赏油菜花的季节,晒秋也没到时月。游人稀少,我们来到的篁岭村很是宁静。村四周的梯田,一台一阶满布着收割完的稻茬。比梯田更让人产生兴趣的是那些参天的古木,有树龄一千二百年的红豆杉,上千年的樟树、枫树、香榧,也有树龄一二百年的糙叶树。为什么这个村落里的古木如此众多呢?据说最早落脚于此的村民,看中的正是此地的风水,这些古木是佑护村民的“风水林”,在村民们的心中,树已不是植物,而是神仙了。婺源一带的村落里,历来重视对林木的保护,流传着“杀猪封山”的故事。村落的林木被严格封禁,除了孤寡老人可捡拾少许枯枝,其他无论老少,只要谁捡拾禁林内的树木(即使枯枝),谁家的肉猪(或责令买来的)将被宰杀,猪肉分给村民,以示惩戒。这些敬畏天地万物的观念,今天更加突显了它的意义和价值,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同等重要。
这样的“风水”,会滋养出什么样的人呢?篁岭村口的曹氏宗祠简介里记载,清乾隆年,篁岭出了一位金殿传胪兼殿前侍士,即四品以上的武官。清曹文植创立了竹山书院,供族人子弟读书。手艺高超的木雕艺人,以刀为笔,在木头上书写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信仰、道德规范和崇文尚武、光宗耀祖的人生追求。这些,让我在久久的徘徊中,心生敬慕。
踩在天街的青石板上,耳边飘来悠扬婉转的笛声,卖酒的店铺里,须发皆白的老者,对着满室大大小小的青花瓷酒坛,独自吹奏。那旁若无人的样子,让人生出一种超然世外的感觉。导游逗大家说,“一会儿领你们去我媳妇店里看看,她可漂亮了!”一群人,涌进那家名为“村姑的天堂”的小店,小店卖绣花和水墨印花的鞋子,也卖书签之类的文旅产品。老板娘长得纤巧秀丽,皮肤白皙。她耐心地招呼着一拨拨顾客,显得格外从容娴静。出了店门,同行的女友叹息一声,“唉,这女的长得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在这里卖鞋子,可惜了!”怎么会可惜呢?静安于一隅,做自己喜欢的事,应该是快乐的。没有那么多的抵御,就没有那么多的安静。我想,这位女子,一定抵御过俗世中的诸多诱惑。
以至于从婺源回来好长时间,每当静坐读书,凝视那枚刻着“晒秋人家·篁岭”的樟木书签,我就想起了那位女子,想起了婺源。
水润的江南,河流、山谷、树木、稻田、荷塘,一色青碧。树木挨挨挤挤,一顶顶树冠隆起,满山凝翠,绿色的波涛汹涌起伏。稻田如百衲衣般或安静地铺展在公路两边,或零星地补缀在山坳间。无尽的青绿之中,粉墙黛瓦的房屋若隐若现,错落有致,人仿佛走进了吴冠中笔下的水墨江南,淡然悠远。徽派民居,钩沉起古徽州的文化记忆,远去的徽商们的故事,就在导游纤巧细腻的江水润泽的嗓音中娓娓道来了。导游是个三十多岁的小伙子,五官颇具南方人的精致清秀,衬出了我们这些北方人的粗犷豪放。导游讲着自己的人生故事,让萍水相逢的人们品味着、共鸣着,一时间,人与人心的距离拉近了。
车窗外不远处,碧绿的稻田边,一农妇用锄头刨坑,后面跟着两个十五六岁的半大小伙子,一个端着碗撒种,一个用脚踢着盖土。不知道他们在种植什么。那些年,十五六岁的我,暑假里,不也与父母一起也做着同样的活计?天热难忍,他们是欢喜还是悲苦?许是那农妇在践行她独特的教育子女的方式,耕读传家,让孩子尝尝种田的苦,他们才会发奋读书吧。突然想到我的孩子,此刻在空调房里做什么呢?真该带他出来接受一回教育。我坐在旅游大巴里,唯有隔着玻璃,看着窗外的山水田园风光,失落又惆怅。
这不是赏油菜花的季节,晒秋也没到时月。游人稀少,我们来到的篁岭村很是宁静。村四周的梯田,一台一阶满布着收割完的稻茬。比梯田更让人产生兴趣的是那些参天的古木,有树龄一千二百年的红豆杉,上千年的樟树、枫树、香榧,也有树龄一二百年的糙叶树。为什么这个村落里的古木如此众多呢?据说最早落脚于此的村民,看中的正是此地的风水,这些古木是佑护村民的“风水林”,在村民们的心中,树已不是植物,而是神仙了。婺源一带的村落里,历来重视对林木的保护,流传着“杀猪封山”的故事。村落的林木被严格封禁,除了孤寡老人可捡拾少许枯枝,其他无论老少,只要谁捡拾禁林内的树木(即使枯枝),谁家的肉猪(或责令买来的)将被宰杀,猪肉分给村民,以示惩戒。这些敬畏天地万物的观念,今天更加突显了它的意义和价值,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同等重要。
这样的“风水”,会滋养出什么样的人呢?篁岭村口的曹氏宗祠简介里记载,清乾隆年,篁岭出了一位金殿传胪兼殿前侍士,即四品以上的武官。清曹文植创立了竹山书院,供族人子弟读书。手艺高超的木雕艺人,以刀为笔,在木头上书写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信仰、道德规范和崇文尚武、光宗耀祖的人生追求。这些,让我在久久的徘徊中,心生敬慕。
踩在天街的青石板上,耳边飘来悠扬婉转的笛声,卖酒的店铺里,须发皆白的老者,对着满室大大小小的青花瓷酒坛,独自吹奏。那旁若无人的样子,让人生出一种超然世外的感觉。导游逗大家说,“一会儿领你们去我媳妇店里看看,她可漂亮了!”一群人,涌进那家名为“村姑的天堂”的小店,小店卖绣花和水墨印花的鞋子,也卖书签之类的文旅产品。老板娘长得纤巧秀丽,皮肤白皙。她耐心地招呼着一拨拨顾客,显得格外从容娴静。出了店门,同行的女友叹息一声,“唉,这女的长得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在这里卖鞋子,可惜了!”怎么会可惜呢?静安于一隅,做自己喜欢的事,应该是快乐的。没有那么多的抵御,就没有那么多的安静。我想,这位女子,一定抵御过俗世中的诸多诱惑。
以至于从婺源回来好长时间,每当静坐读书,凝视那枚刻着“晒秋人家·篁岭”的樟木书签,我就想起了那位女子,想起了婺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