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穷山沟 过上新生活
文章字数:2624
在商州区杨峪河镇下赵塬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最南端,有一排门面房,经营着便利店、早餐店、鲜面店等店铺,这些店铺的主人都是在搬迁点居住的贫困户。贫困户经营店铺,既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也给搬迁点群众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
“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
9月1日下午,记者走进小杨鲜面条加工店,36岁的杨焕珍正在给村民压面,动作麻利娴熟。等她忙完手中的活,记者上前和她聊天,坐在一旁的一位年过六旬的妇女提醒记者:“她耳朵不太好,你们说话声得大些。”
原来,杨焕珍年少时因为药物过敏导致听力受损,右耳更为严重,现在是听力二级残疾,每月享受国家残疾人补助。
杨焕珍一家人以前住在距离集镇5公里的沟垴,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他们家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后,一家人就搬进了杨峪河镇下赵塬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在这之前,能拥有一套120平方米的楼房是他们一家人想都不敢想的事。
杨焕珍的丈夫一直在外打工,家里的大小事情都靠杨焕珍操持。住进新家后,他们不用再为接送孩子而奔波。杨焕珍就想找点事情做贴补家用,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
今年6月,杨峪河镇楚山社区正式成立。“怎样让贫困群众搬得出,能致富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解决的事情,考虑到有劳动能力的居民大多都在外务工,家里基本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如果能在家门口找个营生那是最好的。”楚山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李建涛说,经过多番研究,社区决定免费为居民提供门面房,鼓励辖区贫困群众自主创业奔小康。这样减轻了大家的负担,提高了创业积极性,希望他们不等不靠,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好日子。
得知这一政策后,杨焕珍和家人经过商量,打算抓住机会开个店铺。“我没什么技术,刚开始也不知道要干啥,孩子他爸后来想了想,说要不然开个压面店吧,简单好操作,也不费什么力气,再带点粮油、日用品。”杨焕珍说,下定决心后,他们开始购置压面机器,装修了门面房。
“装修没花多少钱,主要是这个压面的机器贵,总共花了1万多元,对我们来说是笔不小的数目。现在我一个月能收入近2000元。自己年龄大了,患有多种病,自从搬进了安置点生活便利了很多,现在每天乘坐公交仅花两元钱,就能去市区一家理疗馆做免费理疗。我儿子平时在外打工,家里都是焕珍忙前忙后,但是再忙,她都要想办法给我做口饭吃,我打心里谢谢她。国家政策好,给我们分了房子住,现在还能不要租金开个店,真是太好了。”杨焕珍母亲笑着说。
杨焕珍说:“小店刚开始经营,我的经验也不够,收入虽然不是很多,但也多少贴补了家用,我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
“如今的生活已经很满足了”
“叔叔,我妈让我来买缝被子的针,有没有?”“有哩,叔叔给你拿。”“我要几个西红柿,做下午饭呀。”“在那里,你挑下我给你称。”
在园园便利店内,买东西的顾客一个接一个,35岁的赵小锋正忙着招呼进店的顾客。
赵小锋是商州区金陵寺镇房店子村人,他家有4口人,2018年7月从房店子村搬迁到下赵塬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没过多久就开了家便利店。如今商店生意红火,一家人生活过得幸福美满。
小时候的赵小锋家境贫困,十几岁就辍学打工。他最初跟着师傅学习装修,不怕累不怕脏,虚心学习技术,干了两年装修活。那段时间,他经常感觉腰部疼痛不适,却舍不得花钱去医院检查,想着自己还年轻,腰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在19岁那年的一天,他感觉腰部疼痛难忍,就去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装修活重,还要经常弯着腰,以后不能长干了,但一家人还指望他挣钱养活呢。于是,他等到年龄符合报考驾照的要求后,就去学驾照,跑起长途运输,一跑就是10多年。
跑了多年运输,赵小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越来越严重。搬了新家后,赵小锋寻思着利用便利条件和媳妇做点小本生意,避免到处奔波,少受腰疼折磨。考虑到搬迁安置点周围没有商店,大家买东西要走很远,他和媳妇一商量,决定开个小商店。
不久,赵小锋到周围的多家商店了解了开店要办理的手续、商品种类、发货渠道、经营方法等,想方设法筹集了六七万元钱后,从城里批发了第一批日常用品,商店正式开始营业。
“刚开始,不知道店里都进啥东西,就看大家需要啥我进啥,两年下来投资规模从六七万元发展到10多万元。”赵小锋说,现在大伙去他店里,基本上都能买到需要的东西,不用再跑远路了。每天早上五点多,赵小锋到市区批发蔬菜后回到店里,这时他的妻子已在店里等着他,两人一起摆放好蔬菜,他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一直营业到晚上十一二点才关门。现在,赵小锋一月收入5000元左右。
比起跑运输,开商店让赵小锋不再承受高强度工作给腰椎带来的折磨,他每天能按时吃上妻子做的可口饭菜,每天能陪着孩子玩耍,和母亲说说话。“如今的生活已经很满足了。”赵小锋一脸幸福地说。
“我们一家人再加一把劲”
在社区免费提供的门面房里,李秀芳在女儿的帮助下,经营着一家早餐店铺。
李秀芳烙的饼子又香又脆,在老家吴庄村时,经常有邻居请她帮忙烙饼子。现在,她和女儿一起将小吃铺经营得有声有色。如今,快到中秋节了,李秀芳除了卖早餐外,还抽空做些手工月饼,一部分放在店里卖,另一部分让女儿拿着走街串巷去卖。
今年50岁的李秀芳是在2018年搬到下赵塬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以前,由于居住地理条件差、交通不便,加上她的丈夫身体不好,经常要花钱看病,家里生活一直困难。现在,他们一家拥有了新房子。李秀芳的老公在西安做环卫工,女儿已经出嫁,25岁的儿子在外打工。她觉得不能一个人住在新房子里等着花钱,得知社区免费提供门面房并鼓励贫困户做生意的消息后,李秀芳积极报名,也想做点什么挣点钱贴补家用。
多几年,李秀芳在饭店打工时,曾给饭店烙饼的师傅打下手帮过忙,时间一长,她也学会了烙饼。李秀芳觉得自己有手艺,另外小区住户多,周围几乎没有卖早餐的,在社区干部的鼓励下,李秀芳就开了家早餐铺。
李秀芳很勤快,她每天晚上12点发面,早上5点多就起床熬稀饭、打豆浆、烙饼,这个时间点,外出做工的邻居正好能赶上吃早餐。因为喜欢吃她家饼子的人很多,时不时就会有人上门买。经营了两个月时间,赢得了好口碑,李秀芳每天毛收入100元左右。
“住在这里,天天都要花钱,在这里卖早餐挣钱虽然不多,但是离家近。现在靠店铺挣的钱,我和女儿两个人日常开销花不完。”李秀芳说,有了早餐铺这笔收入,加上丈夫、儿子打工挣的钱,还有在老家种植两亩药材的收入,以及产业补贴、光伏分红,这些钱都能积攒下来了。
“现在房子有了,我们一家人再加一把劲,生活就会越来越好了,就能攒够钱给儿子娶媳妇了,儿子有了媳妇,我和老汉就算交差了。”李秀芳憧憬起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