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0年11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赤诚绘出新画卷
聂光玲
文章字数:2191
  金秋十月,步入丹凤县花瓶子镇油房坪村,秋风习习,天高云淡,层林尽染,村间的一条条水泥路交织绵延伸向远方。路修通了,横在百姓面前的难题解决了,百姓的气也顺了,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4年前,油房坪村还是另外一番景象:村民出行依靠的是一条条土路,遇到雨雪天气,道路泥泞、人车难行。因为路难行,耽误了村民太多的事,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村民采收的粮食和土特产运不出去,有时只能眼睁睁看着生虫甚至是发霉。路成了村民的一块“心病”。
  2017年春,冬雪初融,大地还未完全苏醒,丹凤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办公室职工冯凯怀着一腔热血,主动请缨到油房坪村扶贫,并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在村里,冯凯和村两委成员一起走访村民。在深入调研后,冯凯发现,路不通、事不顺,首先要解决路的问题。
  “最让我难忘的是,石撞沟组李家沟的路。”冯凯说,走访了11户村民,看到原来的便民路被水冲毁,村民平时出行十分艰难,他们只有靠肩扛背驮生产生活物资步行1.2公里,才能走到水泥路上,然后再去附近借一辆架子车,靠人工拉到村委会,仅这段路,村民来回步行需要2个小时。
  在80多岁的丁香兰老人家,柜里装的麦子有10年时间了,吃不了也卖不出去。“没有路,误了太多事儿。打下的粮食和土特产运不出去。我们老两口和50多岁的哑巴儿子相依为命,眼睁睁看着生虫,也没办法!”丁香兰老人无助地说。
  “2019年,我再次到李家沟与村民座谈时,提出准备帮大家修路的想法。”冯凯说,当时村民齐刷刷地注视着他。修路是好事,大家都非常支持,但是一说到要占用村民的猪圈,否则就要顺着河道修路或者架桥修路,这样的话,修路的费用就更多了。如何修?这又一次成了难题。
  从2017年7月开始,从修龙王碥组铁匠沟的第一条路开始,冯凯已陆续帮村里修了七八条路了。不管是打申请报告、跑项目、规划线路,他都没有退缩过。虽说部分群众工作不好做,但是冯凯认为,只要把道理讲清楚,以真诚换真心,事情都会迎刃而解。“我是党员,是第一书记,当然我来做工作嘛。”冯凯说,之前很多棘手的问题都解决了,这次肯定同样能解决好。
  经过耐心交谈和沟通,樊大叔终于同意在修路时占用猪圈。冯凯和村两委成员一起,当即与上级对接,并争取资金,不到两个月时间,1.2公里长3米宽的路终于修通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物资直接可以运到家门口了。丁香兰老人拉着冯凯的手哽咽地说:“娃啊,你帮我们把路修好了,真给我们办了件大好事啊!”
  在驻村的几年时间里,在冯凯的推动下,像这样“跑出来”的便民“致富路”,有凉水沟、大岔、李家沟、小西沟共有11条。
  交通问题解决了,冯凯又在想,村里的经济该如何发展呢?冯凯说,一次,镇上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给了他极大启发:油房坪村的绿水青山不也是金山银山吗?油房坪村生态环境好,有群众也养蜂。但由于部分群众缺乏技术,不懂投资,养殖规模比较小。于是,冯凯决定学习养蜂技术,给群众当“技术员”。
  2018年3月,冯凯自费到丹凤县中蜂协会学习。他花费一个月时间翻阅了十几本养蜂专业书,记了2万多字的笔记,基本掌握了蜜蜂的生活习性和养蜂技术。学成归来,他踌躇满志地号召群众养蜂。在他准备一显身手时,却没人响应。面对“冷场”的尴尬,冯凯决定“做个样子”给大家看。
  冯凯自掏腰包买了20箱中华蜂带到村上进行养殖,一有时间就去观察蜜蜂的生活习性,并查阅书籍资料,不断总结经验,还经常和村里有经验的养蜂散养户交流,冯凯的蜂很快就有了收益。
  “有了收益,老百姓看到甜头,托我帮忙买蜂种。”冯凯说,这正是他想要看到的样子,于是他趁热打铁,邀请专家到村上搞专业培训。掌握了技术后,村民积极性高涨。2018年至今,村里的70多户群众共发展蜜蜂360多箱。甜甜的蜂蜜给群众带来了甜头,冯凯也不担心村民增收没产业了。
  群众的事无小事。为了解决村民理发难题,冯凯自学理发技术,为村民免费理发200多次。为了让患病困难群众得到更多关爱,冯凯主动联系省市医院的专家多次送医送药上门。他积极争取爱心组织捐赠温暖包、羽绒服、座椅、米面油等价值7.6万多元的物资,分发给村上的小学和部分贫困群众。一件件小事,一个个贴心的举动温暖着村民的心。大家说,冯凯事事替他们操心,待群众像亲人一样。如今,油坊坪村的道路四通八达,养蜂、食用菌、中药材产业齐头并进,群众日子红红火火。有了钱,大部分村民盖起了楼房,美化了庭院,昔日的穷山沟有了现代城镇的模样。
  “不仅环境得到了改善,自家生产的农产品也有了出路。我还有自己的甜蜜产业了,我买回的8箱蜜蜂,是冯书记用他的车帮我拉回来的。”残疾人程开云高兴地说,在冯书记的帮助下,他已经掌握了养蜂要领。
  程开云高兴地计算着8箱蜜蜂到年底产蜜多少,大概收入多少?如吃了蜜一般高兴。
  “不怕付出、不怕艰辛,我怕的是青春流逝,无疾而终。我从不后悔做了油房坪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虽然有诸多心酸,尤其是爱人临产时,我还在村上忙活。待我气喘吁吁赶到医院时,孩子已经出生了,妻子抓着我的手狠狠地咬了一口,满眼泪水,颤抖着双唇半天才挤出一句‘你咋才来呀’……”说完,冯凯眼中充满泪水。
  驻村扶贫期间,冯凯和家人聚少离多,无暇照顾年幼的孩子,但是这段经历充实了他的青春,也将成为他人生中最为闪耀的一段经历。
  “因为扶贫工作突出,2018年我被市委表彰为‘全市优秀第一书记’,这是给我莫大的荣誉。以后的日子里,我还将继续努力,用自己的双手,用真实的行动,为村庄画出最美图画,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冯凯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