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绿洲”汇聚强大精神力量
文章字数:2016
12月1日,我市首家智能化自助图书馆——书香商洛“城市书房”开放,当日漫天飞雪,仍然阻挡不住市民前来参观、阅览的热情,“对于我们这些爱读书的人来说,这是件值得高兴的大事。这里的书种类很多,环境也好,周末带上孩子,可以待上一整天!”读者葛慧荣说。“城市书房”的开放,是我市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一个生动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化“文化商洛”建设,在商洛这片生机勃发的“文化绿洲”上,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文化节目,一件件琳琅满目的文化产品,一处处百花齐放的文艺园地,共同催生“秦岭最美是商洛”品牌的文化内涵和影响力,为奋力谱写商洛新时代追赶超越篇章汇聚着强大的精神力量。
传承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坚持“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保护”,完善好非遗名录体系,加快建立商洛花鼓、漫川大调、柞水渔鼓等戏剧文化,柞水十三花、洛南花馍等饮食文化,丹凤葡萄酒等传统工艺的传承机制,发掘守护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老工艺、老技术。
年底了,在山阳县漫川关镇开饭馆的阮诗彬正忙着腌制猪肉、鱼肉等,为来年接待客人做准备。阮诗彬是省级非遗项目“漫川菜肴八大件”传承人,据说,他祖上就有做“八大件”的独门绝活,传到他手上已经是第五代了。
过去,阮诗彬的饭馆没多大名气,2017年,被推荐为省级第一批传统手工技艺振兴项目后,他的经营规模随之扩大,并辐射带动景区58户贫困户依靠农家乐脱贫致富。这一切,得益于当地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
近年来,市上编制完成《商洛市(洛南县)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制定出台《关于推动非遗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的实施办法》,申报丹凤葡萄酒酿造技艺、柞水王家成小夹板治骨伤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2个、省级非遗项目11个,新增市级第三批非遗名录33项。洛南草编、柞水杏坪皮纸、洛南老李家挂面进入国家重点支持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项目,拍摄记录洛南花石浪猿人遗址等重点文物和非遗保护项目16项。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系列活动,文物保护利用水平不断提升。
创新 精品创作结硕果
11月23日晚,商洛花鼓现代剧《情怀》参加全国脱贫攻坚题材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获得圆满成功。
依托商洛花鼓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洛市剧团创排了现实题材剧目《情怀》于2018年年底进行首演,反响十分热烈。曾受邀参演南京市文化艺术节,入选2019年度文化和旅游部重点支持项目,摘得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最高奖项——文华优秀剧目奖。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升级,从“有没有、缺不缺”向“好不好、精不精”发展。为此,我市文艺创作队伍及时转变观念,精心打造文化精品,力促文艺工作繁荣发展。着力创编、打磨、推出一批写商洛、演商洛、唱商洛、画商洛的文艺力作,将“戏剧之乡”“文化绿洲”的牌子擦得更亮。
以贾平凹、陈彦为代表的商洛籍作家群享誉当代文坛,其中,王卫民的中篇小说《北风吹》、黄朴的中篇小说《镀金时代》分别荣获第五届柳青文学奖,汉剧《程豫》参选全省重点剧本研讨;秦腔现代戏《洪湖赤卫队》《西京故事》成功首演,商洛花鼓戏《屠夫状元》复排演出,启动策划红色革命题材渔鼓山歌剧《红色谷子沟》。舞蹈情景剧《洋芋湖汤疙瘩火》、歌伴舞《一曲乡音唱希望》参演第七届乡村春节联欢晚会。小品《八戒娶亲》、舞蹈《采薇》荣获国际大奖;商洛原创歌曲《幸福家园》荣获第十届全国村歌大赛“十大金曲奖”;9幅作品入选全省少儿美术作品展,其中1幅作品被省美术馆收藏,组建文艺抗疫志愿服务队105支,创作推广抗疫文艺作品1300多件,有效释放文艺新活力。
惠民 汇聚强大正能量
11月3日,2020年商州区戏曲进乡村文艺演出在腰市镇屈村开演,虽然天气寒冷,但乡亲们早早就来到临时搭建的戏台前等候,平时安静的村委会大院变得热闹起来。自去年启动戏曲进乡村演出活动以来,商州区文工团已演出了50场次。
“我们搞乡村文艺演出,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而且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精神支撑。”商州区文工团团长南鹏告诉记者,随着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商州区这几年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也得到持续提升,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昂扬向上、多姿多彩的精神食粮。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这些年,我市紧紧围绕以服务群众为导向,文化惠民成效显著。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加快推进,建成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381个;市图书馆入选全省首批“家庭亲子阅读体验基地”,市博物馆获“陕西青少年教育基地”称号;陕西广信IPTV商洛电视频道上线,解决了44万用户收看难题,98个村“百县万村”广电设备配送到位;多次开展诗歌朗诵、演讲大赛、戏曲进乡村等系列主题活动,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这些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推动了商洛文化事业大繁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化“文化商洛”建设,在商洛这片生机勃发的“文化绿洲”上,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文化节目,一件件琳琅满目的文化产品,一处处百花齐放的文艺园地,共同催生“秦岭最美是商洛”品牌的文化内涵和影响力,为奋力谱写商洛新时代追赶超越篇章汇聚着强大的精神力量。
传承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坚持“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保护”,完善好非遗名录体系,加快建立商洛花鼓、漫川大调、柞水渔鼓等戏剧文化,柞水十三花、洛南花馍等饮食文化,丹凤葡萄酒等传统工艺的传承机制,发掘守护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老工艺、老技术。
年底了,在山阳县漫川关镇开饭馆的阮诗彬正忙着腌制猪肉、鱼肉等,为来年接待客人做准备。阮诗彬是省级非遗项目“漫川菜肴八大件”传承人,据说,他祖上就有做“八大件”的独门绝活,传到他手上已经是第五代了。
过去,阮诗彬的饭馆没多大名气,2017年,被推荐为省级第一批传统手工技艺振兴项目后,他的经营规模随之扩大,并辐射带动景区58户贫困户依靠农家乐脱贫致富。这一切,得益于当地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
近年来,市上编制完成《商洛市(洛南县)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制定出台《关于推动非遗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的实施办法》,申报丹凤葡萄酒酿造技艺、柞水王家成小夹板治骨伤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2个、省级非遗项目11个,新增市级第三批非遗名录33项。洛南草编、柞水杏坪皮纸、洛南老李家挂面进入国家重点支持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项目,拍摄记录洛南花石浪猿人遗址等重点文物和非遗保护项目16项。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系列活动,文物保护利用水平不断提升。
创新 精品创作结硕果
11月23日晚,商洛花鼓现代剧《情怀》参加全国脱贫攻坚题材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获得圆满成功。
依托商洛花鼓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洛市剧团创排了现实题材剧目《情怀》于2018年年底进行首演,反响十分热烈。曾受邀参演南京市文化艺术节,入选2019年度文化和旅游部重点支持项目,摘得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最高奖项——文华优秀剧目奖。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升级,从“有没有、缺不缺”向“好不好、精不精”发展。为此,我市文艺创作队伍及时转变观念,精心打造文化精品,力促文艺工作繁荣发展。着力创编、打磨、推出一批写商洛、演商洛、唱商洛、画商洛的文艺力作,将“戏剧之乡”“文化绿洲”的牌子擦得更亮。
以贾平凹、陈彦为代表的商洛籍作家群享誉当代文坛,其中,王卫民的中篇小说《北风吹》、黄朴的中篇小说《镀金时代》分别荣获第五届柳青文学奖,汉剧《程豫》参选全省重点剧本研讨;秦腔现代戏《洪湖赤卫队》《西京故事》成功首演,商洛花鼓戏《屠夫状元》复排演出,启动策划红色革命题材渔鼓山歌剧《红色谷子沟》。舞蹈情景剧《洋芋湖汤疙瘩火》、歌伴舞《一曲乡音唱希望》参演第七届乡村春节联欢晚会。小品《八戒娶亲》、舞蹈《采薇》荣获国际大奖;商洛原创歌曲《幸福家园》荣获第十届全国村歌大赛“十大金曲奖”;9幅作品入选全省少儿美术作品展,其中1幅作品被省美术馆收藏,组建文艺抗疫志愿服务队105支,创作推广抗疫文艺作品1300多件,有效释放文艺新活力。
惠民 汇聚强大正能量
11月3日,2020年商州区戏曲进乡村文艺演出在腰市镇屈村开演,虽然天气寒冷,但乡亲们早早就来到临时搭建的戏台前等候,平时安静的村委会大院变得热闹起来。自去年启动戏曲进乡村演出活动以来,商州区文工团已演出了50场次。
“我们搞乡村文艺演出,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而且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精神支撑。”商州区文工团团长南鹏告诉记者,随着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商州区这几年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也得到持续提升,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昂扬向上、多姿多彩的精神食粮。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这些年,我市紧紧围绕以服务群众为导向,文化惠民成效显著。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加快推进,建成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381个;市图书馆入选全省首批“家庭亲子阅读体验基地”,市博物馆获“陕西青少年教育基地”称号;陕西广信IPTV商洛电视频道上线,解决了44万用户收看难题,98个村“百县万村”广电设备配送到位;多次开展诗歌朗诵、演讲大赛、戏曲进乡村等系列主题活动,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这些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推动了商洛文化事业大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