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1年01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打工青年返乡养猪
本报记者 王孝竹
文章字数:1017
  1月15日,孙朝阳开车拉着刚从外地购买的7吨包谷回村,这是他喂猪的主要饲料。将车开至猪舍门口,孙朝阳就招呼家人来卸货。孙朝阳说:“这是主料,还要加上麦糠、麸皮、猪草,再配上少量的饲料才能喂猪。”
  今年39岁的孙朝阳初中毕业就一直在外打工,也有了一些积蓄。看到村里其他人靠养殖过上了好日子,他也琢磨起来,但实在是不懂养殖技术,2018年,恰逢村里的养猪户缺少资金,他就拿出六万元投入进去,自己也跟着学习养猪。
  一年后,孙朝阳完全掌握了防疫、配料、看病等技术,就拉着自己的姐夫何新红说:“姐夫,你看咱们都是在外面打工的,也知道在外面挣得多,但花销也大,真正能留在手里的钱也不多。现在各个村上都在搞产业,只要有人做,村上都会尽全力帮助,咱也不搞别的,一起养猪吧。”何新红回家与妻子商量一番,觉得孙朝阳说的事情可行,在外这么多年也没挣啥钱,还不如在家创业。
  去年春节过后,孙朝阳与何新红一人拿出15万元,在紧邻孙朝阳家旁的空地上修建猪舍。粮食喂养,主打黑猪,这是他们对自己提的养殖要求。4月12日,他们以每头1250元的价格购买了48头黑猪崽。但很快孙朝阳发现黑猪崽吃得多,却没有村里人养的白条猪长得快。孙朝阳想着他们盖的猪舍够大,容纳200头猪都不是问题,就跟何新红商量着再养一些白条猪。5月份,孙朝阳又购买了50头白条猪猪崽。近一百头猪,不到半年就吃了20多吨包谷,在附近村里收购的不够,孙朝阳就从外面联系收购包谷,自己开车往回拉。
  好在白条猪出栏早。10月27日,孙朝阳家的猪第一次出栏,卖了38头,收入了11万元。这是今年孙朝阳与何新红的第一笔收入,拿到钱两人心里都踏实了许多,也让他们有了足够的流动资金用于购买猪崽跟粮食。11月份,又出栏了34头,其中有23头黑猪。黑猪虽然没有白条猪重,但收购价高,平均一头要比白条猪多卖好几百元。
  不光从外面买来猪崽,孙朝阳从最开始就想着长期发展养殖,自己养殖场就得搞繁育。11月份,猪舍里的三头母猪先后都下了崽,小猪崽们身体都很不错。12月份气温骤然下降,孙朝阳害怕刚出生的猪崽冻出病来,就给猪舍上搭盖保温膜,又在猪舍里放置一个取暖炉。再加上孙朝阳又订购了70头白条猪猪崽跟60头黑猪崽,猪舍温度不能太低,猪崽回来会不适应。
  孙朝阳说:“最近还要再出栏二三十头猪。猪舍里的猪崽都长得很健康,猪舍最大也就能养个200头猪,而且母猪跟肉猪还是分开养比较好,随后地方就有点不够用了。准备跟村里流转一些土地再建个猪舍,也可以让邻里们以土地或其他方式入股,大家一起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