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1年04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求医记
若白
文章字数:1499
   
  老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此说今天看来前半句已不准确了。如今科学发展,风云不仅可测,而且可以预报,准确率已很高。只是祸福于人,却往往难料,譬如去年以来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例。
  春节前夕,不知何故,我突然每天下午6时许,出现无名发热,呼吸之间,鼻孔总是热乎乎的,自测体湿,已近38℃。感冒?自觉似无其他症状,便自取感冒退烧药服用。似有效,睡一夜,次日早上感觉一切正常。不料下午6时许,又如昨日一样,测体温,又是37.8℃。此后连续六七天反复不已。自觉不敢轻视,应去医院求诊吧!
  次日上午,去市第二医院挂了内科门诊号,走进内科第一诊室。一位中年医生正在为病人切脉,见我进门,便微笑点头示意。他对面坐着一位年轻医生,大概是他的助手或学生吧,招手让我坐等。
  坐下候诊。环视室内四面墙上悬挂着十多面患者赠送的锦旗,十分醒目。这告诉我这位主治医生是张建康。对于张医生,我以前并不认识,也没有见过。看上去是中年人,可已有华发。他与病人说话,悄言低语,温和儒雅,诊查十分耐心细致。我判定他应是行医有年的老医生了。
  轮到我就诊,就先诉说自己发病情况和感觉,张医生便是一番细致地望、闻、问、切。我感觉他切脉的时间似乎较长,而且手指时轻时重,多有变化。写处方时,他迅速写了12味药品,也都是普通中草药,然后才慢慢地在每味药名下填上剂量,写完又一一核对,还时有圈划修改。这一举动很像做文章,写好草稿,又字斟句酌,推敲一遍。他手边放着厚厚一本抄写和剪贴的资料,还不时地查核什么,似乎觉得一切无误了,才在桌上的电脑中敲出一张正规处方。
  张医生把处方给我,我发现只有一剂,很意外。他说:“就一副。”语气肯定,也很自信。他又详细交代如何浸泡,熬制的顺序、时间。
  我拣了药回家如法煎服一遍。下午3时许,突然接到张医生的电话。他问药喝了没有?又特别提示,不要服用其他药品。当天我服用了两次张医生的药,下午晚上再没有出现发热现象。
  小时候喝中药,乡里人总是熬三遍的。第二天早上我以老习惯,又熬地喝了一遍,下午同样感觉良好,心中很高兴,也很佩服张医生的医术。
  第三天,我想给张医生报喜也表示真诚的感谢。又出我预料,张医生先给我来电话,问我3天来的情况,这很使我感动。他了解了我的情况后,说:“那你来让我再看看,要不要再巩固一下疗效。”可见其为病人彻底负责的精神。
  我如约去拜见张医生。他看了看我的舌苔,又仔细诊脉,然后又开了一张处方,9味药,拣3剂。我按时服用了3剂药,一星期平安稳定,病情痊愈。打电话向他再表谢意。他只说:“好了就好,祝你春节愉快!”
  张医生开的两张处方,我视为验方,已收入我的个人医档,也是与张医生友谊的纪念。
  这次求张建康医生看病,于我虽是一次小恙,却感受良多。我想起宋朝著名文学家、官至副宰相的欧阳修讲过两类医生的故事。他说有一类医生,为人医病,出门衣帽光鲜,要车马接送,仆夫陪侍。到病人家需酒席招待,不是先看病人如何,而是高谈阔论,从华佗到医圣大讲一通,汤头歌诀背得滚瓜烂熟,可是病人吃了他的药并不见效。另一种医生,衣着朴实,自备针药急需,不要病人家接送招待,入门只问病人如何。病人服用他的药,病情日益痊愈。他说前一类医生不过是江湖客罢了,后一类医生才是良医。
  时下讲医德医术之风甚盛。何谓医德?何谓医术?恐怕不仅是口头上的说辞。是要实实在在体现在实际的医疗作风中的。如果对病人缺乏体贴入微的仁爱之心,彻底负责的精神,所谓医德高尚,医术高妙,不过是空话而已。我感念张建康医生,是因为亲身见证了他令人敬重的医风。
  古人说:“不为良相,便做良医。”把医生与治国宰相相提并论,可知在国人心目中,医生有多么崇高的地位!
  感谢你,张建康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