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产业后劲足 乡亲日子有奔头
文章字数:1398
村民何建平在牡丹地里除草
村民将丹皮装袋称重
李河滩村村民在黄芩地里除草
骄阳似火,满山披绿。在商州区夜村镇李河滩村,山坡上的药田一眼望不到边,三三两两的村民在地里忙碌,时不时弯腰拔草。
李河滩村是夜村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较大的行政村之一,种植中药材1900亩,其中面积较大的药材是黄芩和柴胡。如今,中药材已经是李河滩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
夜村镇位于商州区东部,下辖31个行政村,耕地面积3.9万多亩,其中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37万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35%。全镇主要中药材品种有丹皮、黄芩、柴胡、桔梗、丹参、板蓝根、连翘、金银花、黄姜、防风、白术等10多个,全镇年药业收入7554万元,农民人均年药业收入达1770元。
6月7日下午,高桥村村民何建平拿着锄头顺着通村水泥路来到丹皮地里除草。这个季节每下一场雨,地里的野草就会疯长,何建平每天都要到地里除草。
69岁的何建平一生都在与土地打交道,10多年前他种植了8亩粮食作物养家糊口。2006年,何建平看到村里有人种植油用牡丹,便也将家里的2亩地用来种植油用牡丹。那时候,牡丹苗一株才一角多钱,成熟牡丹抽芯后留下的部分叫丹皮,丹皮的收购价格是一公斤六七元钱,何建平对种植牡丹寄予很大希望。牡丹的生长周期是六到八年时间,但产量高,1亩地能产1200公斤左右。种植牡丹的头两年,还可以在地里套种玉米。2012年,晾干后的丹皮市场收购价格颇高,一公斤能卖24元。从当年10月底开始,他每天都在地里忙着收牡丹,这一年何建平仅靠卖丹皮收入了两万多元。
尝到甜头后,何建平将家里剩余的地都用来种植药材,轮番着种植柴胡、桔梗、红参、黄姜、板蓝根、丹皮,家中的收入也在逐年增加。今年,何建平的8亩地里又有2亩多的牡丹成熟了。何建平说:“市场收购价一天一个价!价高了我就去地里多收点,价低了我就让它再多长几天。”
慢慢地,种植、收购、加工中药材成了夜村镇群众收入的重要来源。2012年,在外奔波多年的代建辉回到代街村,想带着村民一同致富。但想得容易做起来却难,村里多是留守老人和儿童,为数不多的妇女待在村里也没有收入来源。代建辉明白村里的中药材种植是多数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就鼓励村民扩大种植,并向村民“打包票”,没人收购中药材时他就掏钱收购。
2014年8月,代建辉拿出多年积蓄,又从银行贷款30万元,开始收购村上的中药材。后来,他外出前往多个制药厂联系销售。到2015年6月,代建辉先后收购了300多吨中药材,也联系到了药厂收购中药材。这更加坚定了代建辉的信心和决心。此后每年,代建辉都先出钱买来种子交给村民种植,待药材成熟后村民就把药材卖给他。如果有其他收购商给的价钱高,村民也可自愿出售,只需付给代建辉种子钱就行。
除了中药材种植,代建辉还琢磨中草药初加工。加工过的药材价格更高,也能让村民挣取务工费。2020年,代建辉成立了夜村镇众义康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维持原来订单式收购中药材的前提下,代建辉召集村民加工桔梗。2020年11月,100多名村民为众义康合作社加工桔梗,人均每天可收入四五十元。代建辉说:“中药材初加工是市场所需,药厂不希望收购回去的药材还需要挑选、清理,药厂愿意出这部分初加工费,所以我就让村民来做这些活,让他们多挣些钱。”
夜村镇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全镇现有20亩以上的种药大户120多户,10亩以上的大户300多户,发展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23个,中药材购销门店32家。目前,夜村镇已成商州区乃至全市闻名的中药材集散地。全镇中药产业持续发展,群众收入稳步增长。
村民将丹皮装袋称重
李河滩村村民在黄芩地里除草
骄阳似火,满山披绿。在商州区夜村镇李河滩村,山坡上的药田一眼望不到边,三三两两的村民在地里忙碌,时不时弯腰拔草。
李河滩村是夜村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较大的行政村之一,种植中药材1900亩,其中面积较大的药材是黄芩和柴胡。如今,中药材已经是李河滩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
夜村镇位于商州区东部,下辖31个行政村,耕地面积3.9万多亩,其中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37万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35%。全镇主要中药材品种有丹皮、黄芩、柴胡、桔梗、丹参、板蓝根、连翘、金银花、黄姜、防风、白术等10多个,全镇年药业收入7554万元,农民人均年药业收入达1770元。
6月7日下午,高桥村村民何建平拿着锄头顺着通村水泥路来到丹皮地里除草。这个季节每下一场雨,地里的野草就会疯长,何建平每天都要到地里除草。
69岁的何建平一生都在与土地打交道,10多年前他种植了8亩粮食作物养家糊口。2006年,何建平看到村里有人种植油用牡丹,便也将家里的2亩地用来种植油用牡丹。那时候,牡丹苗一株才一角多钱,成熟牡丹抽芯后留下的部分叫丹皮,丹皮的收购价格是一公斤六七元钱,何建平对种植牡丹寄予很大希望。牡丹的生长周期是六到八年时间,但产量高,1亩地能产1200公斤左右。种植牡丹的头两年,还可以在地里套种玉米。2012年,晾干后的丹皮市场收购价格颇高,一公斤能卖24元。从当年10月底开始,他每天都在地里忙着收牡丹,这一年何建平仅靠卖丹皮收入了两万多元。
尝到甜头后,何建平将家里剩余的地都用来种植药材,轮番着种植柴胡、桔梗、红参、黄姜、板蓝根、丹皮,家中的收入也在逐年增加。今年,何建平的8亩地里又有2亩多的牡丹成熟了。何建平说:“市场收购价一天一个价!价高了我就去地里多收点,价低了我就让它再多长几天。”
慢慢地,种植、收购、加工中药材成了夜村镇群众收入的重要来源。2012年,在外奔波多年的代建辉回到代街村,想带着村民一同致富。但想得容易做起来却难,村里多是留守老人和儿童,为数不多的妇女待在村里也没有收入来源。代建辉明白村里的中药材种植是多数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就鼓励村民扩大种植,并向村民“打包票”,没人收购中药材时他就掏钱收购。
2014年8月,代建辉拿出多年积蓄,又从银行贷款30万元,开始收购村上的中药材。后来,他外出前往多个制药厂联系销售。到2015年6月,代建辉先后收购了300多吨中药材,也联系到了药厂收购中药材。这更加坚定了代建辉的信心和决心。此后每年,代建辉都先出钱买来种子交给村民种植,待药材成熟后村民就把药材卖给他。如果有其他收购商给的价钱高,村民也可自愿出售,只需付给代建辉种子钱就行。
除了中药材种植,代建辉还琢磨中草药初加工。加工过的药材价格更高,也能让村民挣取务工费。2020年,代建辉成立了夜村镇众义康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维持原来订单式收购中药材的前提下,代建辉召集村民加工桔梗。2020年11月,100多名村民为众义康合作社加工桔梗,人均每天可收入四五十元。代建辉说:“中药材初加工是市场所需,药厂不希望收购回去的药材还需要挑选、清理,药厂愿意出这部分初加工费,所以我就让村民来做这些活,让他们多挣些钱。”
夜村镇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全镇现有20亩以上的种药大户120多户,10亩以上的大户300多户,发展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23个,中药材购销门店32家。目前,夜村镇已成商州区乃至全市闻名的中药材集散地。全镇中药产业持续发展,群众收入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