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胜于鱼
文章字数:1230
不久前,参加完棣花景区的一个文学活动后,大伙对其成功举办感慨不已。一个小小的民间活动,竟然吸引了那么多的大咖前来祝贺,这不能不说是地域文化研究中的一件盛事。贾平凹、穆涛、孙见喜、韩鲁华等,他们的到来一下子给活动增光添彩。正如商洛市作协主席鱼在洋发言中所说的那样,棣花已不再是丹凤人的棣花,贾平凹已不再是商洛人的贾平凹,他已成为丹凤、商洛、陕西乃至全中国的一张名片。难怪贾平凹一行刚出现在清风街上,就被他的粉丝蜂拥般围住,那种前呼后拥的场面令人羡慕至极。
在返回的车上,一文友感慨道:“把作家做到贾老师的份上,就算成功了。”
另一文友接着说:“不容易呀,如今有谁还能那么用功,据说他握笔的那根手指头上,磨出的老茧有花生仁那么大,与老农民手上的茧子不差上下。”
又一位文友说:“其实,贾老师就是一个农民劳模,别看他的庄稼种在纸上,没有在土地上耕作,但那期间的劳累程度,并不比农民轻松。像我们这些不入流的作家,即使坐上火箭,一辈子都追赶不上。”
也有文友认为,这一生最不该爱上的是文学,白白浪费一生的精力,若把这种精神用在仕途上,至少能混个一官半职,若把这种精神用在生意上,不要说大款,至少可家庭富足,不为生计发愁。
听着大伙你一言我一语的感慨,我却不这么认为。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与其他娱乐活动相比,是高雅的,她既可悦己又可悦人。试想我们当初爱上文学,并非是为了追名逐利,更不是为了当大作家,仅仅是出于自己的爱好而已,并没有想到非要和那些大家比高低,更何况贾平凹这样的世界级作家。也许,我们这一辈子都成不了大家,但只要我们努力了,自己感到对得起自己就行了,不必刻意地模仿谁、成为谁,甚至超越谁。文学的魅力在于学习、感悟、创作的过程,发表与获奖并不重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只管耕耘,不问收获。有收获了莫要高兴,收获差了或者款收甚至颗粒无收,也不必气馁,权当是一次练笔积累的过程。
古人有句名言,钓胜于鱼。说是爱好钓鱼的人,他看重的是钓的过程,而不是鱼。
现实中,我就有位嗜好钓鱼的朋友,他对钓鱼的喜好程度,简直到了忘我的地步,用一句走火入魔来形容并不为过。自从他退二线后就爱上了钓鱼,不但购买了套高级的钓具,还对家务不管不顾,只一心一意钓鱼。天冷了能冷得,天热了能热得,不冷不热了能饿得,常常是早出晚归,直至后来夜不归宿,却往往是收获甚微,即便如此,仍乐此不疲。一次闲聊,我问他你是不是特爱吃鱼?他答不爱吃。我说你不爱吃那么辛苦为啥?他反问我:“你认为我辛苦吗?告诉你吧,我一点都不辛苦,而且很快乐,如果是为了吃鱼,那就不如去市场买鱼好了。很多次,我把钓来的鱼又放掉是为啥,就是为了快乐。这好比你爱好写作是一样的,你说你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停地看不停地写,是为了当作家还是为了挣稿费?据说网络进入普通百姓生活后,只要会写字的人都是作家,更不要说靠稿费来养活自己。”
朋友的话,让我茅塞顿开。是呀,钓胜于鱼。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还有什么比写作更能用来寄托我们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