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1年11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大学生返乡创业传承竹编技艺
本报记者 贾书章
文章字数:2375

    群众选购竹编制品

    何静在做直播

  一边直播,一边手法娴熟地做着手工竹编,她甜美的笑容和流利的话语给粉丝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就是洛南县景村镇御史村80后大学生返乡创业者何静。
  从打工妹到创业者,何静走过了一段很漫长的路。在她看来,创业的过程是艰辛的。但她抱着对家乡的热爱、对传统竹编技艺传承的信心,潜心学习竹编技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濒临失传的传统竹编重新绽放光芒,并成为带动父老乡亲致富的新门路。
  11月12日,记者来到御史村何静的竹编厂,听她讲起了自己的创业故事。
  2009年,何静从西安培华女子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这个来自秦岭大山深处的大学生,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通过努力留在了大城市。在大城市打拼的10多年,她主要在一些电商公司从事网络销售以及企划工作。何静坦言,那10多年,她一直在历练沉淀自己,当初离开家乡是为了以后更好地回报家乡。因此,无论走得多远,她始终不忘故土亲人,家乡不能只有养育没有反哺,故乡在等着更多的有志青年返乡创业。
  说起何静和竹编制品的结缘,还得从他们村里的竹编师傅张新民说起。
  张新民不仅人品好,而且练就的竹编绝活可谓炉火纯青,是当地为数不多的竹编手艺人。张新民从15岁开始学习竹编技艺,一共拜过6位师傅,带过五六个徒弟。但因为竹编产品渐渐退出了生活舞台,很多人都放弃了这门技艺。张新民开门店近20年,他一直想努力把竹编手艺传承下去,不想让这个传统老手艺在自己手上失传。
  一次偶然机会,何静看到了张新民手工编制的竹编产品,初见惊叹,再见惊艳。
  何静不想错过这个机缘,她和张新民通过交流谈心,觉得自己的目标渐渐明朗了起来,了解到竹编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她有了传承竹编技艺的想法。而张新民对于竹编的这份热忱与坚持也深深打动了何静,她越是了解竹编技艺就越懂得竹编艺人的不易。
  2020年,突如其来的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何静经过一番自我斟酌后,毅然离开工作和生活了十几年的城市,选择了逆流返乡创业。就这样,她成为了一名返乡创业者,也成了为数不多立志从事竹编事业的年轻人。
  刚开始,何静的做法遭到了家人和亲友的反对,为了创业,她一度背负了很多难以想象的痛楚。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家人看到她铁了心要创业,开始转而支持她。何静的父母帮她照看孩子,让她一心忙事业。她的爱人在西安上班做后备力量。何静从事竹编事业前期投资都是爱人支持的,她和张新民每人各投资了3万多元,村上不但给他们提供了厂房,还出资购买竹编机器设备。有了大家的支持,何静信心百倍,她一心经营竹编产业,希望把小竹编做成大产业。
  2020年6月,洛南县景村镇御史村股份经济联合社竹编厂宣布成立,竹编厂位于御史村八组,占地面积2亩,初期厂房面积90平方米,配备4米开片机1台、去节定厚分皮机1台、拉丝机1台。厂子以批量生产群众最常用的竹笼为切入点,逐步开展适应市场需求的竹编产品,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何静通过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针对传统竹编前期备料出篾子要一刀一刀分出来,篾子要出得均匀而长,但需耗费大量时间。何静对备料环节进行了技术上的简化优化,购进分节定厚分皮机和拉丝机备料,大大缩短了竹制品编织的前期加工工艺,提高了工作效率。
  目前,竹编厂有2名师傅和5个徒弟。何静还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抖音推广洛南竹编产品。西安、渭南、韩城、南阳等地客户从线上联络到线下上门购买竹编产品,洛南竹编已经销售到了省内外多个城市,成为人们家里既实用又可观赏的工艺品。
  何静作为为数不多的女性创业者,她身上有一股子不服输的精神。她跟着张新民学习竹编技艺,因为悟性好,手眼勤,很快就掌握了竹编技艺。她先从一个竹笼子做起,逐步学会了各种竹编制品的方法。她还对竹编产品花样做了很多尝试,她编的竹笼子、馍盘、花篮、竹帽子等产品美观、实用,很受群众喜爱。何静深有感触地说:“从事竹编就是在坚持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没有捷径可走。”因为做竹编,何静的手磨出了茧子,竹篾子经常划伤了她的手,母亲劝她少编一点,可她还是一直在坚持做。
  经过近两年的起起伏伏,磕磕碰碰,何静才真正领悟到了创业的不易。她坦言,刚开始那会,自己的想法就像空中楼阁,华而不实。而如今终于躬身入局,沉下心从一根竹篾子开始做起,创业不再是高谈阔论,而是脚踏实地地去奋斗。
  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何静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竹编创业模式。目前主要是依托线下实体,实现线上线下同销,线上电商平台也在逐步开通中。令何静高兴的是,她近期联系了几个外地的大客商,目前正在研发产品。她计划等订单稳定之后培养一批当地的闲散劳动力,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把小竹编做成大产业,让农村这门传统技艺重新绽放光彩。
  竹编工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的产物,也是大自然给予人
  类 的 一个恩赐。2008年,竹编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老一辈的竹篾匠人因为年纪较大的原因已经不再从事这一职业,年轻的一些匠人因为养家糊口也被迫选择改行或者外出务工,真正能够从事的竹篾匠人是越来越少,而年轻人就更不愿意做这个又苦又累又不赚钱的行当,竹编这门传统技艺在农村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一根竹子一把刀便是竹编手艺人的生活和全部,这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坚守和执著。
  何静说:“竹子前4年时间仅仅长了3厘米,把根深深扎在泥土里,从第五年开始,每天以30厘米的速度疯狂生长。创业也是如此,需要扎根,需要储备,最主要的是要熬得住没成功之前的痛苦和扎根的漫长。我现在也是如此,还只是刚刚开始,没有取得多大的成绩和成功,竹编事业道路漫长,既然干了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农村,天地广阔,大有可为,何静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孩子不再留守,更多的父母老有所依,她希望通过竹编织这一条别样的致富路,助力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