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瓜塬上赏红叶
文章字数:1209
秋日里,进山赏红叶是一大雅事。此次,我们的目的地是金瓜塬。
南秦水库上游两岸山崖上一簇簇红叶,加上它们在水中的红色倒影,水天一色红,不说大家都感觉到火红的秋天来了。从此开始,沿路两边山崖上一片一片的红叶和我们相伴,大家看了左边望右边,忙个不停,忘记了坐车之劳顿。
行至药王坪,从西二岭子梁上向前望,西边脚下山野火红火红,提示我们商州观红叶最佳地——二峪河到了。
由东而西几十里长的一条二峪河,串起商州山阳两地,形成了两个紧相连的二峪河。商州境内叫黑山镇二峪河村,山阳境内称二峪河镇,颇有镇管村的意思,其实是镇管不了村,村与镇也没有啥关系。
二峪河处在秦岭褶皱里,从民居上看,就知道经济发展不咋样,但在二十世纪五六十乃至七八十年代,这里却是相当有名气的地方。因这儿过去有个出产无烟煤的二峪河煤矿,尽管产量不大,但方圆百十里的单位都撵到这里来买煤,不红都不由它。那时候,谁能到二峪河煤矿转转,都是一种荣耀。
2016年冬,我同一驴友从药王坪步行到牛槽口,专门在这里停留,那时国家强行关闭了小煤窑,昔日二峪河煤矿的矿部成了村两委会办公室,山上过去挖煤留下的矿坑和一堆堆煤矸石还在,依稀能看出当初二峪河煤矿的辉煌。
此次爬山一行九人。顺山脊没爬高多少,转身望上下左右,四处都是红叶,人处在红叶的海洋之中,大有鸿运当头之势。不管摄影技术好坏,大家都掏出手机照个不停,可惜树枝太过浓密,要想找个没有遮挡的地方,还得好好寻找一番。
走个二三百米就有个大平台,供大家歇息和拍照。赏红叶、拍红叶,看多了,拍够了,也就不稀奇了,就寻找其他东西来拍照。冬日山野能引起大家新奇的东西很少,就坐下聊一些日常所闻所见。
攀爬两个多小时后,透过浓密的树枝空隙,看见黑山镇和杨斜镇在金瓜塬南北分界公路的垭口,远比我们所在位置要低好多,只是要到达那里,还必须要沿山脊右拐绕个马蹄形,爬几百米的东西向山脊,再顺之西向慢慢下到那儿才行。在最高处,我们发现了大片的白桦树,从山座林带算起来,先松树林带,再落叶混合林带,这已经是按等高线高低排列平行分布的第三个林带了。这儿山脊在和人开玩笑,一路笔直,最后来个大半圆,总体看来,就像山野放置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不知道啥讲究,高山垭口处,大大小小总要修建庙宇,要么一座,或者几座。我分析,山太高,路太远,人们走到这儿时都要歇息。歇息够了,精神恢复该再走路了,去庙里烧香拜佛,祈求自己一路平安。
领头者带大家顺垭口阴坡往西走去,进了杨斜镇砚池河村十九组。这儿虽说处在山的阴坡,但地势相对要平坦得多,为山窝避风保暖处,土地多又肥沃,几乎家家都有人在,比相隔不远的南坡黑山镇金瓜塬有生气多了。这儿的人们都在为越冬作准备,要么晒制柿饼,要么腌制咸菜,要么为明年春季种洋芋和玉米作准备,在田间挖地。山里人厚道,给我们让座,又让喝水,让人大为感动。
上山难,下山易。加之经过大半天的爬山,大家已经没有了新鲜感,专心致志走路,半个多小时就下到泊车处,乘车回城。
南秦水库上游两岸山崖上一簇簇红叶,加上它们在水中的红色倒影,水天一色红,不说大家都感觉到火红的秋天来了。从此开始,沿路两边山崖上一片一片的红叶和我们相伴,大家看了左边望右边,忙个不停,忘记了坐车之劳顿。
行至药王坪,从西二岭子梁上向前望,西边脚下山野火红火红,提示我们商州观红叶最佳地——二峪河到了。
由东而西几十里长的一条二峪河,串起商州山阳两地,形成了两个紧相连的二峪河。商州境内叫黑山镇二峪河村,山阳境内称二峪河镇,颇有镇管村的意思,其实是镇管不了村,村与镇也没有啥关系。
二峪河处在秦岭褶皱里,从民居上看,就知道经济发展不咋样,但在二十世纪五六十乃至七八十年代,这里却是相当有名气的地方。因这儿过去有个出产无烟煤的二峪河煤矿,尽管产量不大,但方圆百十里的单位都撵到这里来买煤,不红都不由它。那时候,谁能到二峪河煤矿转转,都是一种荣耀。
2016年冬,我同一驴友从药王坪步行到牛槽口,专门在这里停留,那时国家强行关闭了小煤窑,昔日二峪河煤矿的矿部成了村两委会办公室,山上过去挖煤留下的矿坑和一堆堆煤矸石还在,依稀能看出当初二峪河煤矿的辉煌。
此次爬山一行九人。顺山脊没爬高多少,转身望上下左右,四处都是红叶,人处在红叶的海洋之中,大有鸿运当头之势。不管摄影技术好坏,大家都掏出手机照个不停,可惜树枝太过浓密,要想找个没有遮挡的地方,还得好好寻找一番。
走个二三百米就有个大平台,供大家歇息和拍照。赏红叶、拍红叶,看多了,拍够了,也就不稀奇了,就寻找其他东西来拍照。冬日山野能引起大家新奇的东西很少,就坐下聊一些日常所闻所见。
攀爬两个多小时后,透过浓密的树枝空隙,看见黑山镇和杨斜镇在金瓜塬南北分界公路的垭口,远比我们所在位置要低好多,只是要到达那里,还必须要沿山脊右拐绕个马蹄形,爬几百米的东西向山脊,再顺之西向慢慢下到那儿才行。在最高处,我们发现了大片的白桦树,从山座林带算起来,先松树林带,再落叶混合林带,这已经是按等高线高低排列平行分布的第三个林带了。这儿山脊在和人开玩笑,一路笔直,最后来个大半圆,总体看来,就像山野放置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不知道啥讲究,高山垭口处,大大小小总要修建庙宇,要么一座,或者几座。我分析,山太高,路太远,人们走到这儿时都要歇息。歇息够了,精神恢复该再走路了,去庙里烧香拜佛,祈求自己一路平安。
领头者带大家顺垭口阴坡往西走去,进了杨斜镇砚池河村十九组。这儿虽说处在山的阴坡,但地势相对要平坦得多,为山窝避风保暖处,土地多又肥沃,几乎家家都有人在,比相隔不远的南坡黑山镇金瓜塬有生气多了。这儿的人们都在为越冬作准备,要么晒制柿饼,要么腌制咸菜,要么为明年春季种洋芋和玉米作准备,在田间挖地。山里人厚道,给我们让座,又让喝水,让人大为感动。
上山难,下山易。加之经过大半天的爬山,大家已经没有了新鲜感,专心致志走路,半个多小时就下到泊车处,乘车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