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1年12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两水寺变迁记
文章字数:1915

  洞底村新貌

  宽阔平坦的通村公路

党根虎
  商州区夜村镇的两水寺,顾名思义,就是境内有两条河和一个寺庙。从流岭槽流下来的一条河与西沟河交汇处,很久以前有个寺庙,后来改建成两水寺乡政府,周边有初中、小学,后来撤区并乡,两水寺乡归属夜村镇,初中也并入沟口的白杨店中学。
  两水寺历来以风景秀美著称,境内沟壑纵横,各种林木郁郁葱葱,景点也有不少。从丹江南岸进沟,遇到的第一村是黄沟,黄沟对面的夹里沟,是两面石崖夹出的一条缝隙。再往南有个金洞子,高宽一丈多,里面全
  是水,人不敢进去。继续南行,有个绣花岭,传说王莽
  追刘秀时,刘秀在此被一绣花女所救。
  再往前,就到了洞底村。该村原来的小学由寺
  庙改建而成,教室合围着操场。沿着石阶而上,老
  师的宿舍就是建在崖窝窝里的庙宇。现在这所学
  校已经废弃了。学校北面是一面山崖,上面有许
  多跑匪洞,从半山腰可以进去。
  西沟河里的担水沟,年年都有庙会,很是热闹。南边的官掌地,传说以前有钉马掌的。距沟口约10公里的流岭槽,集市上山货成堆,应有尽有。再翻过几座松涛阵阵的大山,就到了山阳县境内。
  过去,沟里的农户大多住在半山腰上,点的是煤油灯、桐油灯,穿的衣服补丁压补丁。一条通沟路,全是石头尖尖,去流岭槽赶集时,一路上坡,得一步一步推着自行车走,回来时虽然骑着自行车,但得躲避路上的石头尖尖,如同在大风大浪里颠簸,再好的自行车也经不起几番折腾。
  那时,木料是两水寺唯一的资源。流岭槽的集市几乎就是个木头集,盖房用的椽、做家具用的木料排成一行行,专等川道里的人来买。树木是特产,也是祸害。那年月川道里柴火奇缺,经常有人到沟里来偷砍树木。只要听见对面山梁上有“梆梆梆”的响声,山里人就知道偷柴的来了,喊叫几声,一般人就走了,可有时遇上胆大的,就是不放手,山里小伙气不过,便扛上一把农具过去吓唬一下。即便这样,川道里的人还是把山上的树木一背篓一背篓地背回去了。
  两水寺人爱种豌豆,一种一面坡,长得很茂盛,绿油油的到膝盖高,引得川道里的孩子一群一群来偷,拿回家煮熟剥开,吃起来特别香。更不必说每年春天,川道人为了偷摘春椿,常常把树枝折断,都是贫穷惹的祸啊。
  过去的两水寺人,不仅物质生活匮乏,由于不通电,精神生活也一片苍白。洞底村有个小伙看到了这个商机,就带了一台发电机和一大包录像带,到流岭槽租
  了几间房,开了个录像厅,果然生意火爆。山里人没
  见过外面的世界,把卖木头的钱都看了录
  像,那个小伙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有一年,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传闻,说两水寺的河道里有金子,于是男女老幼都来“浪金子”,乡政府前河道里,淘金的人成群结队,非常热闹。结果,“浪”出的多是黄硫和乌鸦银,没见谁发了财。
  一番空欢喜之后,大部分山民都选择出远门打工去了。女孩大多远嫁山外,挣了钱的小伙在城里买了房,结了婚,没挣到钱的男孩,回家依然是光棍。
  过了2000年,两水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黄沟有3个人,一个在周围包活修路,一个在西安包活盖房,一个在陕南一矿区开矿,每个人手下都有一大批人,带动山民搞劳务致富。
  黄沟的一个小组长,有一年买了机器,收红薯做粉条,带领十几个乡亲一起发展特色产业。西沟河的几个年轻人,先是在西安做金属废品生意,后来一个买了塔吊搞租赁,一个办起了工厂,手下都有几十个工人,被乡民称为“有本事的大能人”。
  如今,一条平坦的水泥路一直通往沟顶的流岭槽集市,村村通大客车,几十分钟一趟。流岭槽小学校舍焕然一新。西沟河里的担水沟,曲折蜿蜒的通村路都成了水泥路,沟口幼儿园的汽车可以一直开到沟里面接娃。村村都通了电,拉了光纤,两水寺人用上了电器、手机,通信不再靠吼,在地里做活的人用手机和家
  里联系,一个问:“饭
  熟了没?”一个说:“熟了。”于是,做活的人就收拾农具回家了。好多人在沟口和城里买了房,沟里人少了,家家土地更多了,更富裕了。
  留在沟里的村民有了更多的土地,又是种粮食又是种药材,屋里几个大柜装得满满当当,一年收入几万元。外面的人一到两水寺,认识不认识的山民都打招呼,问你吃了没,你若说吃过了,就取出土特产招待,你若说没吃,就被热情地拉进屋里,好饭好菜招待,使你不由得感慨万千:山里人永远是厚道的。
  走进两水寺的西沟河和洞底村,你可以看到一排一排的新房,有的人家修了沼气池,用沼气做饭;有的人家房顶上安装着太阳能设备,用来做饭、取暖和洗澡。香菇大棚一大片一大片相连,水泥水渠里的水欢快地从河滩地中间流过。
  来到两水寺的山里,但见漫山树木郁郁葱葱,空气清新,氧气充足。一树一树火罐柿子红通通的,无人采摘。真可谓环境优美,交通方便,村民富裕,一切电器化,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水泥大道上,奔跑着村村通客车和摩托、私家车,沟外4个幼儿园的校车争着拉娃,笑声歌声不断,好不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