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1年12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金井河与多鳞白甲鱼
宋奇瑞
文章字数:1753

往日出金子的金井,实际上是多鳞白甲鱼冬天藏身的地方。
金井河源头

人工养殖的多鳞白甲鱼

宋奇瑞
  商洛境内有很多河流,仅柞水县就有乾佑河、金井河和社川河3条汉江二级支流。这3条河中,金井河因其源头山系有脉金资源而最有名气。商代以来,多有采金、淘金者在其流域居住谋生,因其发源地北河与南河交汇处有两个“金井”,故称金井河。相传汉代武当山重修金顶殿时,朝廷分派陕西官员筹措黄金10万两,陕西官员即派10万名军役沿金井河布阵淘金。期间,在金井处凿通了地下夹层之水,出现了“金井泛金”的奇观,也给多鳞白甲鱼找到了一个越冬的藏身处。
  金井河又称甲水。为什么称为甲水,许多人认为是因为金井河的水质最好,但笔者考证后发现,其实是因为金井河过去生长一种珍贵的鱼,叫多鳞白甲鱼。
  多鳞白甲鱼(Onychostoma macrolepis)原名多鳞颜颌鱼,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白甲鱼属,俗称鳈鱼、梢白甲、赤鳞鱼。英文名Largescaleshoveljawfish,现在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几年前我去山东旅游,发现当地养有赤鳞鱼,其形态很像柞水金井河的鳈鱼。查找资料后得知,赤鳞鱼正是鳈鱼,即白甲鱼的一种。
  资料记载,白甲鱼的最佳种群生活在陕南山区。白甲鱼性喜温水,在多砂石的急流险滩的乱石茬产卵繁衍,冬天要生活在气温比较温暖的岩缝里,或者藏在喀斯特地貌的地下温泉里,清明到谷雨时从岩洞里出来,进入河流生活并产卵繁殖。所以,镇安有鱼洞峡,旬阳等地有出鱼洞,汉中有飞鱼洞,当地人春天在洞口用背篓和筐子接鱼,一次出来几千斤甚至上万斤,这些从山洞里出来的鱼正是白甲鱼。
  因为白甲鱼习惯在海拔300—1500米的清澈河流里生长,在长江主流很难见到,过去鱼类资料没有详细记载,直到濒临灭绝时,才被专家研究发现,现已被《水生野生保护动物名录》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金井河的最低处柴庄海拔600多米,源头金井海拔约1500米。金井正是地下温水的出口,冬天还冒着热气,很适合白甲鱼藏身生长。在柞水溶洞和凤凰镇、杏坪、云蒙山一带,有连绵的喀斯特地貌,白甲鱼能藏在里面越冬。所以,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柞水三大流域经常见到白甲鱼。
  白甲鱼非常珍贵,肉多味美,除腹部肋骨和脊刺外没有小刺,是催乳的好食材,为古时贡品。多鳞白甲鱼有发散风寒、抗衰老的功效,其体内的钙质能提高骨密度,有助于防治骨质疏松症,是产妇和儿童难得的补品。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柞水人几乎不吃小杂鱼,下河捕鱼,首选目标就是多鳞白甲鱼。
  金井河两岸山势较陡,河水下切力强,民间有“金井河水不肥田”的说法,所以河底多是乱石,正是适合多鳞白甲鱼繁衍的地方。前几年在金井城遗址采风时,当地一位老人说,李世民当年巡视南山防务时,曾在金井城避暑,住了三个月零八天,尝野味,吃鳈鱼。李世民走后,当地官员每年都要进贡白甲鱼供他品尝。
  著名诗人李白在《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中写道:“鲁酒做琥珀,汶鱼紫锦鳞。山东豪吏有俊气,手携此物赠远人。”诗中的汶鱼即多鳞白甲鱼,在泰山一带又名泰山赤鳞鱼。现在全国各地发现的多鳞白甲鱼有“金赤鳞”“银赤鳞”“豆赤鳞”和“草赤鳞”,“金赤鳞”最为珍贵。金井河的白甲鱼以“草赤鳞”较常见,“豆赤鳞”过去也有种群存在。这种鱼在野生环境里生长得很缓慢,一般一年增长一厘米左右,一条身长20厘米的白甲鱼可能已经生长了20年。目前人工养殖的白甲鱼生长得快多了,但风味和野生的白甲鱼差太远了。
  因为山东地区生长的白甲鱼是赤色鳞,所以称“赤鳞鱼”。《泰山药物志》对
  赤磷鱼早有记载,它与洱海的油鱼、弓鱼和青海湖的湟鱼、富春江的鲥鱼并列为中国五大名贵贡鱼。由于近几十年来对多鳞白甲鱼的过度捕捞,加上各项建设损毁岩洞,沿途河道多有水库堤坝和人为的蓄水横拦坝,多鳞白甲鱼要么冬天无处藏身被冻死,要么春夏不能洄游产卵,已经濒危,很难见到了。
  现在它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如果非法捕捉,是要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这种鱼在商洛区域或偶有存在,垂钓爱好者如有钓获,应立即放生。现在长江流域十年禁渔,何况珍稀保护鱼类是绝不容许垂钓的。为了抢救这种珍稀鱼种,现在已有人工繁育成功,山东泰安普遍养殖,陕西省安康市也有养殖,但还原多鳞白甲鱼的生存栖息水域,比如在海拔300—1500米的河道清除不必要的横截拦河坝,在必要的拦河坝留出鱼类洄游通道,给多鳞白甲鱼和众多野生鱼一个洄游和恢复种群的空间,也许是我市甚至是陕南生态保护和建设的一项必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