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巴情结
文章字数:1416
苞谷,很多地方是用来酿酒或加工饲料喂猪的。而在商洛,苞谷主要是用来吃的。晒干后,苞谷脱皮加工的糁子可做成美味的饭食——糊汤。稀则为稀饭,稠则为糊汤,而绝妙的是糊汤的锅底还可衍生出香脆可口的锅巴来。
在老家,乡亲们烧饭清一色都是柴火灶,吃糊汤吃锅巴是家常便饭。铁锅,柴火灶,颗粒饱满的苞谷糁子遇见碱面,在慢火焖煮下,饭色金黄,口感劲道,锅巴软和可口。如若仅剩一层锅巴,一把毛毛柴草,便可将整张锅巴烘干如一纸薄饼,焦黄微香,嘎嘣嘣脆,清脆悦耳。看一眼,满口生津;吃一口,唇齿留香。
俗话说:“人生百味,皆需品尝,味蕾深处是故乡。”老家盛产苞谷,苞谷是仅次于小麦的粮食,早饭雷打不动的是洋芋糊汤,标配是酸菜。其锅巴既厚实又焦黄,盛饭时一饭铲铲到底,吃着有饭的柔软,也有锅巴酥脆;如果吃锅巴时再浇勺油汤,就着脆生生的腌白菜,其味更是香溢满口。“酸菜糊汤疙瘩火,除了神仙就是我”,这是秦岭原生态的商洛美食。
长大了,离家远了,待炊烟散去,更多吃的是大米锅巴。时下,超市里锅巴品种多样,口味丰富,受人青睐,是下酒、烹饪、娱乐休闲的小食品。
古人曾用《锅巴救命》一文加持成美味的心灵鸡汤。孰料,这平凡无奇的锅巴里,竟藏匿着一则意味深远的故事:一位在异乡打拼的孝子,因为知道母亲喜爱吃锅巴,所以他尽可能将锅巴收集起来,以便返乡时孝敬母亲。然而在一次突如其来的战争中,许多人都因缺乏粮食而一命呜呼了,他却靠着那袋锅巴活了下来。可以这么说,是他那颗孝顺的心让他逃过一劫。
老家的人,大多有吊手工挂面的手艺。进九天的乡村,是这一群手艺人热闹着早晚的星空。亲情、友情、热情在一把把精致匀称的挂面里奔腾传递,一碗清汤挂面,红红火火日子。手工挂面劲道耐煮,鲜咸适口。吃挂面时,挂面汤泡一张糊汤锅巴绝对是一味农家美食,佐以肉丝汤风味更佳。焦脆的锅巴只需随手掰开,在汤锅里浸泡二三分钟,饱蘸铁锅熟悉的清香味,软和有韧性亦有嚼头,吃下肚一天都舒坦。
记得在县城上高中那几年,缺少油水的日子,啥都不经吃,吃啥都不耐饿。父母把攒下的糊汤锅巴用热锅烤得焦脆,在村里公用的臼里杵成碎末,拌上白糖,制成锅巴炒面送来。每每晚自习归来,临睡之前吃几口锅巴炒面,沙泠泠的香,一整夜都氤氲在香甜的睡梦里。有趣的是,我曾用小半碗锅巴炒面跟舍友换了一本《平凹游记》,从中了解到不少商洛美食。
著名作家汪曾祺在他的《故乡的食物》一文中说:“我们那里还有一种可以急就的食品,叫作‘焦屑’。糊锅巴磨成碎末,就是焦屑。我们那里,餐餐吃米饭,顿顿有锅巴。把饭铲出来,锅巴用小火烘焦,起出来,卷成一卷,存着。锅巴是不会坏的,不发馊,不长霉。攒够一定的数量,就用一具小石磨磨碎,放起来。焦屑也像炒米一样,用开水冲冲,就能吃了。焦屑调匀后成糊状,有点像北方的炒面,但比炒面爽口。”每次去农家乐吃饭,妻子喜欢点锅巴肉片,刚出锅的米锅巴在热油的作用下,滋滋声里,米香、肉香一下子全被激活了,留住的全是舌尖上的美好。中学时代的锅巴炒面和作家笔下的焦屑一样记忆美好。
时下,年轻人大都爱吃米饭,顶多是早餐喝几口糁子稀饭,我的孩子也是这样的。糊汤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吃顿酸菜洋芋糊汤颇显奢侈,更不消说吃糊汤锅巴了。
超市里的锅巴琳琅满目,可就是吃不出童年的记忆和味道。无论怎样吃,都没有老家铁锅里的那份香甜。那是岁月积淀的味道,是烟火故乡的味道。
美丽乡村建设如画。在离童年最近的村庄,我相信,味美的乡村糊汤锅巴一定会唤醒一些沉睡的记忆。
在老家,乡亲们烧饭清一色都是柴火灶,吃糊汤吃锅巴是家常便饭。铁锅,柴火灶,颗粒饱满的苞谷糁子遇见碱面,在慢火焖煮下,饭色金黄,口感劲道,锅巴软和可口。如若仅剩一层锅巴,一把毛毛柴草,便可将整张锅巴烘干如一纸薄饼,焦黄微香,嘎嘣嘣脆,清脆悦耳。看一眼,满口生津;吃一口,唇齿留香。
俗话说:“人生百味,皆需品尝,味蕾深处是故乡。”老家盛产苞谷,苞谷是仅次于小麦的粮食,早饭雷打不动的是洋芋糊汤,标配是酸菜。其锅巴既厚实又焦黄,盛饭时一饭铲铲到底,吃着有饭的柔软,也有锅巴酥脆;如果吃锅巴时再浇勺油汤,就着脆生生的腌白菜,其味更是香溢满口。“酸菜糊汤疙瘩火,除了神仙就是我”,这是秦岭原生态的商洛美食。
长大了,离家远了,待炊烟散去,更多吃的是大米锅巴。时下,超市里锅巴品种多样,口味丰富,受人青睐,是下酒、烹饪、娱乐休闲的小食品。
古人曾用《锅巴救命》一文加持成美味的心灵鸡汤。孰料,这平凡无奇的锅巴里,竟藏匿着一则意味深远的故事:一位在异乡打拼的孝子,因为知道母亲喜爱吃锅巴,所以他尽可能将锅巴收集起来,以便返乡时孝敬母亲。然而在一次突如其来的战争中,许多人都因缺乏粮食而一命呜呼了,他却靠着那袋锅巴活了下来。可以这么说,是他那颗孝顺的心让他逃过一劫。
老家的人,大多有吊手工挂面的手艺。进九天的乡村,是这一群手艺人热闹着早晚的星空。亲情、友情、热情在一把把精致匀称的挂面里奔腾传递,一碗清汤挂面,红红火火日子。手工挂面劲道耐煮,鲜咸适口。吃挂面时,挂面汤泡一张糊汤锅巴绝对是一味农家美食,佐以肉丝汤风味更佳。焦脆的锅巴只需随手掰开,在汤锅里浸泡二三分钟,饱蘸铁锅熟悉的清香味,软和有韧性亦有嚼头,吃下肚一天都舒坦。
记得在县城上高中那几年,缺少油水的日子,啥都不经吃,吃啥都不耐饿。父母把攒下的糊汤锅巴用热锅烤得焦脆,在村里公用的臼里杵成碎末,拌上白糖,制成锅巴炒面送来。每每晚自习归来,临睡之前吃几口锅巴炒面,沙泠泠的香,一整夜都氤氲在香甜的睡梦里。有趣的是,我曾用小半碗锅巴炒面跟舍友换了一本《平凹游记》,从中了解到不少商洛美食。
著名作家汪曾祺在他的《故乡的食物》一文中说:“我们那里还有一种可以急就的食品,叫作‘焦屑’。糊锅巴磨成碎末,就是焦屑。我们那里,餐餐吃米饭,顿顿有锅巴。把饭铲出来,锅巴用小火烘焦,起出来,卷成一卷,存着。锅巴是不会坏的,不发馊,不长霉。攒够一定的数量,就用一具小石磨磨碎,放起来。焦屑也像炒米一样,用开水冲冲,就能吃了。焦屑调匀后成糊状,有点像北方的炒面,但比炒面爽口。”每次去农家乐吃饭,妻子喜欢点锅巴肉片,刚出锅的米锅巴在热油的作用下,滋滋声里,米香、肉香一下子全被激活了,留住的全是舌尖上的美好。中学时代的锅巴炒面和作家笔下的焦屑一样记忆美好。
时下,年轻人大都爱吃米饭,顶多是早餐喝几口糁子稀饭,我的孩子也是这样的。糊汤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吃顿酸菜洋芋糊汤颇显奢侈,更不消说吃糊汤锅巴了。
超市里的锅巴琳琅满目,可就是吃不出童年的记忆和味道。无论怎样吃,都没有老家铁锅里的那份香甜。那是岁月积淀的味道,是烟火故乡的味道。
美丽乡村建设如画。在离童年最近的村庄,我相信,味美的乡村糊汤锅巴一定会唤醒一些沉睡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