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老屋
文章字数:1265
外婆的老屋,是一棵枝繁叶茂大树的根,是家族绵延发展的起点,是我寄托灵魂的地方,它承载着我美好童年的记忆。
小时候,我们这些孙子外孙们,都喜欢外婆的老屋。一到假期,不用相互联系邀约,第一时间飞奔到外婆家,冲进外婆的老屋,投入到外婆的怀抱!
暑假期间,正是苞谷生长的时候,表哥他们要给苞谷地除草,我们跟着去,苞谷地里密不透风,苞谷叶像小刀一样,把胳膊划出一道道血印,他们前面除草,我们在后面把草收集起来运出去。一趟出来,衣服湿得能拧出水来,拧干衣服,又冲进苞谷地里……夕阳西下,我们背着青草回家,外婆看着我们满脸汗水,语重心长地说:“不好好伺候地,就没有饱饭吃。”
随着年龄的增长,几个表哥该结婚了,外婆张罗着要盖新房。那时农村条件差,盖房的材料主要是胡基。打胡基就要拉土,我和两个表弟专门拉土。土壕在村西头,要走一里多路,还要上一个大坡,我们三个人拉着架子车,上坡时一人驾辕,两人全力推车。回到院子,卸了土,我们一人拉车,两人坐车,坐车的人一会儿说是坐上小卧车,一会儿又说坐上马车,拉车的一会学汽车的喇叭声,一会又学马叫声,充满了歌与笑声。一个暑期,我们拉的土堆满了院子。
表哥开始打胡基了,这是个体力活,又是个技术活。一块青石板上,放上胡基模子,手抓一把炕灰,手腕用力一甩,炕灰均匀地落在模子的四角,最后几个手指用力一弹,把手里的炕灰弹干净,同时又把剩下的炕灰撒在中间。往模子里铲上三大锨土,高出模子近一倍,表哥跳上去,双脚把虚土踏实,提起石锤,前四下先打四个角,中间再打两下。放下锤子,用右脚后跟轻轻一踢,把模子后挡板踢下,弯腰把模子三边挡板取掉,双手形成八字,两个虎口处夹住胡基两个角,猛用力将胡基扶起,双臂再用力,将胡基端起,整齐地码在一层胡基上。胡基间留有缝隙,一层和一层之间要有角度,这样又能通风,又不会倾倒。表哥一边打着胡基,一边哼着调子,我帮他铲土的动作,好像也有了节奏。
之后,在村人的帮助下,外婆家盖起了三间厦子房。
老屋里,到处是外婆对我们爱的记忆。那时,女儿们时常给她买点心、饼干,外婆舍不得吃,放在柜里,我们趁她不在,就偷吃一点。她心里有数,有意把我们拉到身边说:“让我闻闻,谁吃了我的好东西了?”吓得我们都憋住气,怕被她闻出来。实际上,女儿们买的好吃的外婆很少吃,总是看谁活干得好,拔草拔得多,就奖励给谁。现在想起这些事,我都深深敬佩外婆,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老太太,几十年前就会用这种办法,鼓励爱劳动的孩子。
时光荏苒,往事如烟。家族这棵巨树,日渐枝繁叶茂,我们这些孙辈们在外婆的呵护下,逐渐成熟,业已工作成家。每次看望外婆时总是大包小袋,但外婆最关心的却是我们的工作、家庭。看着外婆苍老的面容和日渐破旧的老屋,我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外婆84岁时离开了我们。整理她的被褥时,褥子下面压着许多钱,都是女儿、孙子们给她的,她从未花过,只是把它整理在一起,又留给了她的儿孙们!外婆在这座老屋里,为养育儿女、孙子付出了终生,我们在这老屋里幸福地长大。外婆留给我们那种对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那种朴素无华的家风、家训,让我们受益终身。
小时候,我们这些孙子外孙们,都喜欢外婆的老屋。一到假期,不用相互联系邀约,第一时间飞奔到外婆家,冲进外婆的老屋,投入到外婆的怀抱!
暑假期间,正是苞谷生长的时候,表哥他们要给苞谷地除草,我们跟着去,苞谷地里密不透风,苞谷叶像小刀一样,把胳膊划出一道道血印,他们前面除草,我们在后面把草收集起来运出去。一趟出来,衣服湿得能拧出水来,拧干衣服,又冲进苞谷地里……夕阳西下,我们背着青草回家,外婆看着我们满脸汗水,语重心长地说:“不好好伺候地,就没有饱饭吃。”
随着年龄的增长,几个表哥该结婚了,外婆张罗着要盖新房。那时农村条件差,盖房的材料主要是胡基。打胡基就要拉土,我和两个表弟专门拉土。土壕在村西头,要走一里多路,还要上一个大坡,我们三个人拉着架子车,上坡时一人驾辕,两人全力推车。回到院子,卸了土,我们一人拉车,两人坐车,坐车的人一会儿说是坐上小卧车,一会儿又说坐上马车,拉车的一会学汽车的喇叭声,一会又学马叫声,充满了歌与笑声。一个暑期,我们拉的土堆满了院子。
表哥开始打胡基了,这是个体力活,又是个技术活。一块青石板上,放上胡基模子,手抓一把炕灰,手腕用力一甩,炕灰均匀地落在模子的四角,最后几个手指用力一弹,把手里的炕灰弹干净,同时又把剩下的炕灰撒在中间。往模子里铲上三大锨土,高出模子近一倍,表哥跳上去,双脚把虚土踏实,提起石锤,前四下先打四个角,中间再打两下。放下锤子,用右脚后跟轻轻一踢,把模子后挡板踢下,弯腰把模子三边挡板取掉,双手形成八字,两个虎口处夹住胡基两个角,猛用力将胡基扶起,双臂再用力,将胡基端起,整齐地码在一层胡基上。胡基间留有缝隙,一层和一层之间要有角度,这样又能通风,又不会倾倒。表哥一边打着胡基,一边哼着调子,我帮他铲土的动作,好像也有了节奏。
之后,在村人的帮助下,外婆家盖起了三间厦子房。
老屋里,到处是外婆对我们爱的记忆。那时,女儿们时常给她买点心、饼干,外婆舍不得吃,放在柜里,我们趁她不在,就偷吃一点。她心里有数,有意把我们拉到身边说:“让我闻闻,谁吃了我的好东西了?”吓得我们都憋住气,怕被她闻出来。实际上,女儿们买的好吃的外婆很少吃,总是看谁活干得好,拔草拔得多,就奖励给谁。现在想起这些事,我都深深敬佩外婆,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老太太,几十年前就会用这种办法,鼓励爱劳动的孩子。
时光荏苒,往事如烟。家族这棵巨树,日渐枝繁叶茂,我们这些孙辈们在外婆的呵护下,逐渐成熟,业已工作成家。每次看望外婆时总是大包小袋,但外婆最关心的却是我们的工作、家庭。看着外婆苍老的面容和日渐破旧的老屋,我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外婆84岁时离开了我们。整理她的被褥时,褥子下面压着许多钱,都是女儿、孙子们给她的,她从未花过,只是把它整理在一起,又留给了她的儿孙们!外婆在这座老屋里,为养育儿女、孙子付出了终生,我们在这老屋里幸福地长大。外婆留给我们那种对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那种朴素无华的家风、家训,让我们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