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家祠堂汤恩伯卧室里的郭沫若手书条幅
文章字数:3792
一碗饭,五羊皮,养活淮阴侯,买死百里奚。伯夷、叔齐该饿死,四支五微,秋高马正肥。 ——郭沫若
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汤恩伯中原战败之后,于1944年秋退驻陕西省商南县八龙庙老虎沟邱家祠堂期间,在他卧室的墙壁上贴着的一幅郭沫若的条幅。
我得知此条幅的时间,是1968年的元宵节。当时我在北京空军3611部队服役,探亲回到了老家八龙庙纸房沟雷家大屋场,节日期间族人团聚,大家要我谈谈在北京的见闻,都问:“看到了哪些中央领导?”我就说起1965年,在北京空军司令部防化教导队学习时,曾于6月15日参加了在北京体育馆举行的“庆祝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建国15周年纪念大会”,9月1日又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庆祝越南人民共和国解放20周年”大会,分别见到了出席大会的朱德、周恩来、邓小平、宋庆龄、彭真、郭沫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当时,叔父雷振德惊奇又诧异地问:“你说还有郭沫若?他也在中央?”我答:“是啊,你知道他呀?”他说:“我知道的郭沫若,是一个大文人啊!”我回答说:“是的,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继鲁迅之后的新文化革命的旗手,北伐战争时担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现在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我又问叔父是怎么知道郭沫若的,他如释重负地说道:“民国时期,郭沫若就是个大名人嘛,我在汤恩伯卧室里还看到了他亲笔书写的条幅来着。”接着就叙述了经过。
1944年夏,中原会战失败后,国民党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汤恩伯被撤职,待命于西峡口,于7月中旬(农历六月下旬)带着亲信与幕僚,从西峡口来到了商南县,先驻扎于城关小学,后又移驻到清油河,司令部设在检场上。后来他怕敌机轰炸,又进驻到八龙庙老虎沟邱家祠堂里。
当年初冬时节,汤恩伯部奉命开往云贵方向去了。他离开后,乡公所派叔父去清理打扫邱家祠堂时,他发现了墙上的这个条幅。叔父名叫雷振德,1911年生人,幼读私塾,后教书多年,很有学识,人称“雷先生”,时任乡文书。他见到汤恩伯卧室墙上的条幅后,对上面的字与词十分欣赏,随即小心翼翼地摘下收存起来了。
听到这些,我迫不及待地问:“条幅还在吗?”他说:“我当时折叠夹放在书里,前年红卫兵破‘四旧’,将我的古书全烧光了。”我又问:“你还记得条幅上的诗词吗?”叔父答道:“诗词用的都是历史典故,很好记,忘不了的。”随即流水般脱口诵出,我当即就将它记在了笔记本上。他说在落款署名后面还有日期,可惜记不得了。
郭沫若的这首词,从格律看近乎《苏幕遮》,其引用的历史典故与成语释义如下:
一、“一碗饭”“养活淮阴侯”。韩信年轻的时候,在家乡淮阴(今属江苏省)贫困潦倒,人们都瞧不起他。韩信曾在亭长家搭伙吃饭,亭长妻子讨厌他,一天故意提前开饭,待他去吃饭时,饭早已吃完,也不给他再煮。韩信生气地离开亭长家来到河边,遇见一群妇女正在漂洗丝绵,有位好心的老大娘看到韩信饿得可怜,便将自己的一碗饭拿给他吃。韩信非常感动,说道:“好妈妈,我将来一定会报答你的。”大娘说:“男子汉大丈夫怎说出这等话来?我给你吃点便饭,难道是希望得到你的报答吗?”韩信听了,更是感激。这个故事就叫作“漂母饭信”。
后来,项梁、项羽起义反秦,韩信便去投军;因不被重用,转投到刘邦部下,亦不被重用,遂而出走。萧何月夜追回韩信,推荐给刘邦,封为大将军。此后,韩信领兵东下,打败魏赵,降服燕齐,最终协助刘邦消灭了项羽,建立了汉朝政权,刘邦封韩信为楚王。回到家乡淮阴后,韩信首先找到送他饭吃的老大娘,赏千金报答“一饭之恩”,成语“一饭千金”即出于此。
二、“五羊皮”“买死百里奚”。百里奚是战国时期虞国人,家中非常穷苦,30多岁才娶妻生子,虽然很有才华和抱负,却得不到施展。其妻杜氏鼓励他去周游列国,择贤辅佐。临走前家无柴米,妻子将生蛋的母鸡杀了,把门闩摘下劈烧煮鸡为他饯行。可他时运不济,跑了好几个国家皆受到冷遇,到处乞讨,无奈又回到故里。因家乡遭遇水灾,他的家没有了,妻儿也不见了,他只好找到好友蹇叔,将他推荐给宫之奇,在虞国做了大夫。虞国和虢国本是很好的盟国,虞君不听宫之奇与百里奚的劝谏,被晋献公收买离间,拆散了两国的联盟,两国分别被灭。百里奚不降晋,被晋国作为陪嫁奴仆送往秦国。年近70岁的百里奚忍受不了这个奇耻大辱,途中乘机偷偷溜走了。他逃到楚国,为挣口饭吃,先为人喂牛,后又被楚成王选中到南海牧马。迎亲队伍回到秦国后,查看礼单时发现少了百里奚这个奴仆,秦穆公问公孙枝:“百里奚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公孙枝说:“百里奚是一个贤人,很有本领,可惜没处施展。他劝虞君不要贪小便宜,更不要借道让晋国去攻打虢国,可虞君不听,终于国家败亡;他为晋国所俘,坚决不降,可见他节操非常高洁。”秦穆公求贤若渴,便四处派人打听百里奚的下落,得知在楚国后,欲用重金换回。公孙枝说:“楚王让他去南海放马,看来是不知道百里奚的兴邦治国本领,如果主公拿重金去请他,就等于告诉了楚王根底,他还会放百里奚走吗?”于是,秦穆公派人带上晋国的陪嫁礼单,拿了5张羊皮去见楚王,说道:“晋国陪嫁给我们的奴仆百里奚逃到贵国来了,依照我国的规定要追回治罪,以防其他奴仆学样子,为了不损害贵国利益,我们愿以5张羊皮的代价,赎回百里奚。”楚王觉得一个奴仆没什么价值,更不愿因这点小事而弄得两国不快,就派人将百里奚装进囚车,交给秦使带回秦国了。
百里奚到秦国后,献奖励耕战、兴邦、治国、安民之策,被拜为上卿,随后又邀蹇叔同来辅秦,献“治国图霸策”。秦穆公高兴地说:“我得蹇叔与百里奚,就像添了一对翅膀。”两人分别被拜为左右相,立法教民,兴利除弊,秦国很快便兴盛强大起来。
再说杜氏送走了百里奚后,靠给人干零活度日,后又遇上灾荒,只好带着孩子逃荒讨饭,也来到了秦国。当她听到百里奚在这里当了左相的消息后,便以洗衣女工的身份进到左相府里。一天,府里有聚会,她在房廊里弹着琵琶唱道:“百里奚,五羊皮,可曾记得离别时,粗米野菜吃不上,劈了门闩煮母鸡。如今富贵了,可还记得贫寒妻?百里奚,五羊皮,可还记得离别时,扔下妻子上了路,子牵母衣哭啼啼。如今富贵了,可还记得啼儿饥?”
百里奚被廊下传来的凄惨歌声打动了心弦,听着听着惊呆了,派人叫来唱歌女佣一问,果然是离别多年一直没能找到的妻子,夫妻相认,全家团圆,百官祝贺。秦穆公听说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武艺高强,还让其作了元帅,和白乞术、白乙丙并称“三帅”,共同掌管秦国征战之事。
三、“伯夷、叔齐该饿死”。伯夷、叔齐本是商纣时孤竹国君三个儿子中的两个,伯夷是老大,叔齐是老三。老国君死后,叔齐劝伯夷继位,伯夷说:“父王在世时,已立你为世子,我怎能违背父命呢?”于是乘机跑出了国都。叔齐一来不忍伯夷一人漂流在外,二来按习惯老大出走,理应由老二即位,于是也找机会出走了,国中大臣只好立了老二为国君。
叔齐四处打听找到了伯夷,当时纣王荒淫无道,诸侯反叛,兵荒马乱,他们跑了好多地方,也未找到一个理想的安身之处,听说西伯昌宽厚仁慈,所治理的周国上下有序,便不远千里去投靠周国。到周国后,他们碰上武王孟津观兵,认为属“犯上”,于是叩马而谏,周军不久便返了回来,他们以为是武王听了自己规谏的结果。他们亲眼看到周人讲究礼让,君臣上下和睦,就在西周住下了。不料,刚过两年,周军又一次东征并灭了商朝,逼得殷纣王自焚而亡。他们气愤至极,叹道:“一个属国国君,竟然推翻了天子,还有比这更大逆不道的吗?一个讲求礼仪的贤士因让位离开故土,结果做了犯上之国的臣民,世上还有比这更为愚蠢、更为耻辱的吗?”便离开沣京东行,到了华山往北折,来到山西南部人烟稀少的首阳山,每天采野果度日,发誓“不食周谷”。时值夏秋之交,草木华实,野菜野果也能填饱肚子,他们远离尘世的烦扰,心灵上得到了安慰而不觉得清苦。不久,伯夷、叔齐硬死不食周谷的事情,就在当地传开了。一天,一位采樵妇女遇见了他们,劝道:“秋风凉了,山上野菜也不多了,你们还是跟我下山,到村庄找些吃的吧!”兄弟俩说:“吃周人地里长出的粮食,我们心里难受啊!”妇女一听,笑道:“人活在世上,何必去认那个死理,况且普天之下今已属周,粮食是周人地里长出来的,野菜难道就不是周人山上长出来的?”两人一听,羞得无地自容,索性连野菜也不吃了,不久便活活饿死在首阳山上了。
有史以来,伯夷、叔齐就是被统治阶级大加颂扬的“贤人”,如“能以国让,仁孰大焉,伯夷顺乎亲,叔齐恭乎兄”;“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史记》列传的第一篇就是伯夷、叔齐这两位大名鼎鼎的圣贤的传记。郭沫若先生则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写出了“伯夷、叔齐该饿死”的浩然章句,改变了历史结论。是啊,像伯夷、叔齐这样善恶不分的人,不明事理,不识时务,连采樵农妇都不如,何以能称作“贤人”呢?
四、“四支五微,秋高马正肥。”四支五微本指韵律。在我国历史上,写诗、填词、作曲,在一定时期内大体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用韵标准,这就是各种韵书。如上平声十五韵为“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四支五微”为其最大平声韵律,在此当作规律、定数讲。
以我理解,其总体词义为:不畏艰难可鹏程万里,顺应潮流则柳暗花明;把握时机而宏图可展,仁行义举恰正当其时;任何愚顽都阻挡不了前进的历史车轮。
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汤恩伯中原战败之后,于1944年秋退驻陕西省商南县八龙庙老虎沟邱家祠堂期间,在他卧室的墙壁上贴着的一幅郭沫若的条幅。
我得知此条幅的时间,是1968年的元宵节。当时我在北京空军3611部队服役,探亲回到了老家八龙庙纸房沟雷家大屋场,节日期间族人团聚,大家要我谈谈在北京的见闻,都问:“看到了哪些中央领导?”我就说起1965年,在北京空军司令部防化教导队学习时,曾于6月15日参加了在北京体育馆举行的“庆祝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建国15周年纪念大会”,9月1日又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庆祝越南人民共和国解放20周年”大会,分别见到了出席大会的朱德、周恩来、邓小平、宋庆龄、彭真、郭沫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当时,叔父雷振德惊奇又诧异地问:“你说还有郭沫若?他也在中央?”我答:“是啊,你知道他呀?”他说:“我知道的郭沫若,是一个大文人啊!”我回答说:“是的,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继鲁迅之后的新文化革命的旗手,北伐战争时担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现在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我又问叔父是怎么知道郭沫若的,他如释重负地说道:“民国时期,郭沫若就是个大名人嘛,我在汤恩伯卧室里还看到了他亲笔书写的条幅来着。”接着就叙述了经过。
1944年夏,中原会战失败后,国民党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汤恩伯被撤职,待命于西峡口,于7月中旬(农历六月下旬)带着亲信与幕僚,从西峡口来到了商南县,先驻扎于城关小学,后又移驻到清油河,司令部设在检场上。后来他怕敌机轰炸,又进驻到八龙庙老虎沟邱家祠堂里。
当年初冬时节,汤恩伯部奉命开往云贵方向去了。他离开后,乡公所派叔父去清理打扫邱家祠堂时,他发现了墙上的这个条幅。叔父名叫雷振德,1911年生人,幼读私塾,后教书多年,很有学识,人称“雷先生”,时任乡文书。他见到汤恩伯卧室墙上的条幅后,对上面的字与词十分欣赏,随即小心翼翼地摘下收存起来了。
听到这些,我迫不及待地问:“条幅还在吗?”他说:“我当时折叠夹放在书里,前年红卫兵破‘四旧’,将我的古书全烧光了。”我又问:“你还记得条幅上的诗词吗?”叔父答道:“诗词用的都是历史典故,很好记,忘不了的。”随即流水般脱口诵出,我当即就将它记在了笔记本上。他说在落款署名后面还有日期,可惜记不得了。
郭沫若的这首词,从格律看近乎《苏幕遮》,其引用的历史典故与成语释义如下:
一、“一碗饭”“养活淮阴侯”。韩信年轻的时候,在家乡淮阴(今属江苏省)贫困潦倒,人们都瞧不起他。韩信曾在亭长家搭伙吃饭,亭长妻子讨厌他,一天故意提前开饭,待他去吃饭时,饭早已吃完,也不给他再煮。韩信生气地离开亭长家来到河边,遇见一群妇女正在漂洗丝绵,有位好心的老大娘看到韩信饿得可怜,便将自己的一碗饭拿给他吃。韩信非常感动,说道:“好妈妈,我将来一定会报答你的。”大娘说:“男子汉大丈夫怎说出这等话来?我给你吃点便饭,难道是希望得到你的报答吗?”韩信听了,更是感激。这个故事就叫作“漂母饭信”。
后来,项梁、项羽起义反秦,韩信便去投军;因不被重用,转投到刘邦部下,亦不被重用,遂而出走。萧何月夜追回韩信,推荐给刘邦,封为大将军。此后,韩信领兵东下,打败魏赵,降服燕齐,最终协助刘邦消灭了项羽,建立了汉朝政权,刘邦封韩信为楚王。回到家乡淮阴后,韩信首先找到送他饭吃的老大娘,赏千金报答“一饭之恩”,成语“一饭千金”即出于此。
二、“五羊皮”“买死百里奚”。百里奚是战国时期虞国人,家中非常穷苦,30多岁才娶妻生子,虽然很有才华和抱负,却得不到施展。其妻杜氏鼓励他去周游列国,择贤辅佐。临走前家无柴米,妻子将生蛋的母鸡杀了,把门闩摘下劈烧煮鸡为他饯行。可他时运不济,跑了好几个国家皆受到冷遇,到处乞讨,无奈又回到故里。因家乡遭遇水灾,他的家没有了,妻儿也不见了,他只好找到好友蹇叔,将他推荐给宫之奇,在虞国做了大夫。虞国和虢国本是很好的盟国,虞君不听宫之奇与百里奚的劝谏,被晋献公收买离间,拆散了两国的联盟,两国分别被灭。百里奚不降晋,被晋国作为陪嫁奴仆送往秦国。年近70岁的百里奚忍受不了这个奇耻大辱,途中乘机偷偷溜走了。他逃到楚国,为挣口饭吃,先为人喂牛,后又被楚成王选中到南海牧马。迎亲队伍回到秦国后,查看礼单时发现少了百里奚这个奴仆,秦穆公问公孙枝:“百里奚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公孙枝说:“百里奚是一个贤人,很有本领,可惜没处施展。他劝虞君不要贪小便宜,更不要借道让晋国去攻打虢国,可虞君不听,终于国家败亡;他为晋国所俘,坚决不降,可见他节操非常高洁。”秦穆公求贤若渴,便四处派人打听百里奚的下落,得知在楚国后,欲用重金换回。公孙枝说:“楚王让他去南海放马,看来是不知道百里奚的兴邦治国本领,如果主公拿重金去请他,就等于告诉了楚王根底,他还会放百里奚走吗?”于是,秦穆公派人带上晋国的陪嫁礼单,拿了5张羊皮去见楚王,说道:“晋国陪嫁给我们的奴仆百里奚逃到贵国来了,依照我国的规定要追回治罪,以防其他奴仆学样子,为了不损害贵国利益,我们愿以5张羊皮的代价,赎回百里奚。”楚王觉得一个奴仆没什么价值,更不愿因这点小事而弄得两国不快,就派人将百里奚装进囚车,交给秦使带回秦国了。
百里奚到秦国后,献奖励耕战、兴邦、治国、安民之策,被拜为上卿,随后又邀蹇叔同来辅秦,献“治国图霸策”。秦穆公高兴地说:“我得蹇叔与百里奚,就像添了一对翅膀。”两人分别被拜为左右相,立法教民,兴利除弊,秦国很快便兴盛强大起来。
再说杜氏送走了百里奚后,靠给人干零活度日,后又遇上灾荒,只好带着孩子逃荒讨饭,也来到了秦国。当她听到百里奚在这里当了左相的消息后,便以洗衣女工的身份进到左相府里。一天,府里有聚会,她在房廊里弹着琵琶唱道:“百里奚,五羊皮,可曾记得离别时,粗米野菜吃不上,劈了门闩煮母鸡。如今富贵了,可还记得贫寒妻?百里奚,五羊皮,可还记得离别时,扔下妻子上了路,子牵母衣哭啼啼。如今富贵了,可还记得啼儿饥?”
百里奚被廊下传来的凄惨歌声打动了心弦,听着听着惊呆了,派人叫来唱歌女佣一问,果然是离别多年一直没能找到的妻子,夫妻相认,全家团圆,百官祝贺。秦穆公听说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武艺高强,还让其作了元帅,和白乞术、白乙丙并称“三帅”,共同掌管秦国征战之事。
三、“伯夷、叔齐该饿死”。伯夷、叔齐本是商纣时孤竹国君三个儿子中的两个,伯夷是老大,叔齐是老三。老国君死后,叔齐劝伯夷继位,伯夷说:“父王在世时,已立你为世子,我怎能违背父命呢?”于是乘机跑出了国都。叔齐一来不忍伯夷一人漂流在外,二来按习惯老大出走,理应由老二即位,于是也找机会出走了,国中大臣只好立了老二为国君。
叔齐四处打听找到了伯夷,当时纣王荒淫无道,诸侯反叛,兵荒马乱,他们跑了好多地方,也未找到一个理想的安身之处,听说西伯昌宽厚仁慈,所治理的周国上下有序,便不远千里去投靠周国。到周国后,他们碰上武王孟津观兵,认为属“犯上”,于是叩马而谏,周军不久便返了回来,他们以为是武王听了自己规谏的结果。他们亲眼看到周人讲究礼让,君臣上下和睦,就在西周住下了。不料,刚过两年,周军又一次东征并灭了商朝,逼得殷纣王自焚而亡。他们气愤至极,叹道:“一个属国国君,竟然推翻了天子,还有比这更大逆不道的吗?一个讲求礼仪的贤士因让位离开故土,结果做了犯上之国的臣民,世上还有比这更为愚蠢、更为耻辱的吗?”便离开沣京东行,到了华山往北折,来到山西南部人烟稀少的首阳山,每天采野果度日,发誓“不食周谷”。时值夏秋之交,草木华实,野菜野果也能填饱肚子,他们远离尘世的烦扰,心灵上得到了安慰而不觉得清苦。不久,伯夷、叔齐硬死不食周谷的事情,就在当地传开了。一天,一位采樵妇女遇见了他们,劝道:“秋风凉了,山上野菜也不多了,你们还是跟我下山,到村庄找些吃的吧!”兄弟俩说:“吃周人地里长出的粮食,我们心里难受啊!”妇女一听,笑道:“人活在世上,何必去认那个死理,况且普天之下今已属周,粮食是周人地里长出来的,野菜难道就不是周人山上长出来的?”两人一听,羞得无地自容,索性连野菜也不吃了,不久便活活饿死在首阳山上了。
有史以来,伯夷、叔齐就是被统治阶级大加颂扬的“贤人”,如“能以国让,仁孰大焉,伯夷顺乎亲,叔齐恭乎兄”;“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史记》列传的第一篇就是伯夷、叔齐这两位大名鼎鼎的圣贤的传记。郭沫若先生则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写出了“伯夷、叔齐该饿死”的浩然章句,改变了历史结论。是啊,像伯夷、叔齐这样善恶不分的人,不明事理,不识时务,连采樵农妇都不如,何以能称作“贤人”呢?
四、“四支五微,秋高马正肥。”四支五微本指韵律。在我国历史上,写诗、填词、作曲,在一定时期内大体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用韵标准,这就是各种韵书。如上平声十五韵为“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四支五微”为其最大平声韵律,在此当作规律、定数讲。
以我理解,其总体词义为:不畏艰难可鹏程万里,顺应潮流则柳暗花明;把握时机而宏图可展,仁行义举恰正当其时;任何愚顽都阻挡不了前进的历史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