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水煎包——一抹无法割舍的乡愁
文章字数:1005
“您要的3个水煎包,收你1元,再找给你1毛钱,自己从盒子里拿就成。”十七八年前,商州东门口一个双扇大铁门外,每天天不亮,一对夫妻就利落地支撑起了临时摊点,准时向过路食客售卖水煎包,妇人熟悉而敞亮的声音,如同固定的音符,风霜雨雪,从不间断。
操作台前炉火正旺,半人高的火炉一旁,男人推拉着风箱,向大平底锅输送热能。妇人在桌案上娴熟地包着包子,一排排沾着面粉的包子整齐地码在案边等待入锅。大平底锅后的空地上,摆放着四五张矮桌,长条矮凳顺着桌边依次合围。每张桌面中间搁一桶竹筷,一大碗红油白芝麻辣椒汁,便是吃水煎包
的基础配置。
你来我往的食客让这一方天地热闹非凡。掀开锅盖,一圈套着一圈、挤挤挨挨整齐铺排的大包子让人垂涎欲滴。一大勺面水顺时针浇下去,锅里发出“呲呲呲”的响声,霎时间热气环绕、水泡沸腾。三两分钟过后,再一次淋上菜籽油,金灿
灿、水灵灵的大包子便脱胎换骨,散溢着独特的
香味儿,诱惑着商州城里或远或近的食客。
这波熟练的技艺,是时间深处最平常的积淀和锤炼,让人赏心悦目,如同在等待热包子出锅的同时,观看了一场精彩的演出。与此同时,口水在喉咙里上下涌动,这是对人间臻味的期待,更是商州人每天开启新生活的一份虔诚期许。
金灿灿、水灵灵、圆鼓鼓、皮薄馅饱的水煎包几经周折,终于呈现出了最诱人的姿态,三四个就能装满一大碗。两根筷子一手一根,筷子尖同时发力,将大包子从中间割裂开来,充盈的粉条混合着少许韭菜和豆腐同时翻涌而出,一股子香气顷刻间飘逸灵动。几勺悬浮着白色芝麻粒的鲜红辣椒油浇上去,水煎包再次呈现出勾人味蕾的魅力,辣、烫、嚼劲儿十足,个个食客吃得酣畅舒坦,脸上洋溢着满足感、幸福感。要知道,新出锅的水煎包是最佳食用时间。
在商州人的生活里,三四个水煎包搭配一碗豆浆或者一碗稀糊汤,是再好不过的早餐食谱。我上学的时候,吃得最多的便是东门口的水煎包,我与外婆同桌分享水煎包的画面,至今记忆犹新。
其实,这项营生非常辛苦。前一天傍晚发面,摘洗韭菜,凌晨3点起床开始拌馅料,滚油烫炒辣椒油,为出摊做好充分的准备。凌晨5点,蹬着三轮车准时摆摊售卖。说实话,我的内心里充满着敬佩之情,正是这份执着且平凡的劳作,让一方小城里的老百姓得以独享舌尖上的美味。
随着时光的推移,商州水煎包成了我一直无法抹去的一份遥远的念想。在外闯荡的日子,虽然也能见到售卖水煎包的摊点,其食材和做法也差不多,但是怎么也吃不出商州水煎包的那份原汁原味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