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2年07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让中药成为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千金方”
——市政协开展“政协·院校”调研协商综述
文章字数:2323
  本报通讯员 张先俊
  中药材种植面积263.3万亩、产量86.9万吨、产值55.9亿元,中医药产业总产值213.69亿元……这是2021年底全市中医药发展的一组统计数据,更是中药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服务“一都四区”建设的一份成绩单。
  围绕如何构建完善中药产业链,助力大健康产业发展?7月19日至22日,市政协依托“政协·院校”合作交流平台,组织市政协委员和商洛学院教授,会同市直相关部门,深入山阳县、洛南县开展调研协商,赴铜川市高新区和耀州、宜君等地考察学习,望闻问切聚共识,把脉建言助发展。
  强苗科管固本源 提升商药知名度
  种子种苗是中药产业发展的命脉所在,要提升“商药”知名度,关键在于强苗固本、提升药材品质。
  这些年,全市划定中药材野生资源保护区,探索珍稀濒危野生中药材人工、半人工种植方法,推进丹参、连翘、天麻等大宗道地中药材良种选育,实施“商药”拳头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这些务实举措的落实,初步实现了全市道地药材的原种保存、传统品种的提纯复壮和良种的培育扩繁。
  育好苗,才能种好药。市政协常委寇立亚建议,实施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制定“商药”种子种苗市场准入办法,组织认定一批生产经营企业,注重生产、经营、流通等节点的监管,着力强化“商药”种子种苗源头工程。
  应开展轮作倒茬,保证药材品质。商洛学院生物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梁旭华认为,中药材连作会影响土壤中养分的平衡和酶活性的高低,可发挥市场“无形之手”的推动作用,推行适合当地药材品种的倒茬措施,实现种植基地的休养生息,巩固扩大标准化示范基地规模,提升商洛道地中药材产量和品质。
  采收时机直接影响药材品质。市中药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曹小军说,以连翘为例,近年来抢采收青现象比较突出,对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影响较大。他建议,应根据“商药”的不同特性,组建研发专家团队,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提高机械化种植范围,保证药材按最佳时机采收归仓。
  在商洛学院讲师贾朝看来,应聚焦中药材品质这个核心,在健全“商药”种植、加工等技术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以及药材综合信息网和统计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重点“商药”品种全过程质量管理和追溯体系,倒逼进行绿色化、生态化种植,努力提高“商药”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
  助力大健康产业 融合发展促振兴
  大健康产业是什么?商洛学院科技处处长、教授程敏认为,大健康产业涉及医疗产品、保健品、营养食品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她建议,应加快中药材产业链与创新链、价值链的融合,以“十大商药”为重点,发展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超微粉碎、膜分离等技术,推进传统名优中成药品种二次开发及产业化技术升级,开发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医药保健产品,逐步满足群众对健康生活的需求。
  那么,怎样做好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市政协常委、研究室主任陈俊清建议,支持县区建设中医药文化特色街区和洛南“韦善俊药王庙”、柞水“药王堂”等历代名医纪念馆,引导必康、香菊、盘龙、泰华等企业建立“旗舰中医馆”或“中医堂”“中医阁”,鼓励商洛中医药企业优先加工利用道地“商药”,医疗机构优先使用“商药”中药饮片和中成药,推动中医中药协同发展,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播和中医药品牌宣传推介。
  商洛学院讲师李世玺认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们越来越青睐药食同源的健康产品。他说,应充分发挥“商药”优势,加快富硒资源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鼓励研发药酒、药茶、食用钙片等保健食品产业,支持餐饮企业联合科研机构、中医医疗机构开展药膳的研发推广。
  中医药健康旅游也是大健康产业的重点。市林业局副局长王敏表示,坚持以商洛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中医药文化底蕴为载体,开发中医药观光旅游和养生保健、健康养老等项目,推动中医药文化、科技、产品等融入全域旅游产业,纳入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市建设内容,打造一批中医药特色小镇、养生体验馆、观赏基地等,努力使商洛成为“秦岭桃花源、深闺康养吧”。
  政策保障重引导 大力扶持中药产业
  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对于构建“大中药、全产业”模式,助力大健康产业发展,服务“一都四区”建设尤为重要。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基石。市中药产业发展中心科长林伟锋建议,市县各类人才计划应加大对中药领域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的资助力度,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省以上中医药、农林科技高等院校学习深造,支持商洛学院和必康、香菊、盘龙、泰华等医药企业联合培养专门人才,并将老药工炮制加工经验纳入中医药传承创新计划,着力培育实用型高端“中药工匠”。
  如何用好“资金”这味“药引”?程敏建议,设立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的中医药发展基金,提高市县财政中药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额度,倡导信贷资源优先向中药重大项目、重点种植户、重要企业倾斜,支持商业保险投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努力使带着“药味”的各类资金发挥好“乘数效应”。
  “酒好也怕巷子深。”梁旭华认为,应加强“商药”品牌和中药产业的宣传力度,举办各种展销会、推介会,加快中药交易市场建设,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建立中药材大数据平台,努力让更多人知晓“商药”、投资“商药”、发展“商药”。
  健全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培育壮大链主企业,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保障大型中医药企业用地需求,完善监管体系,优化营商环境……调研协商座谈会上,大家纷纷提出意见建议。
  中药产业既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又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千金方”。市政协副主席杨建军认为,应围绕中药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深化校企院企合作,壮大传统医药企业,引进新型现代化中药加工企业,加快“双链融合”步伐,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他表示,应充分发挥政协智库和院校课研优势,提出可行性对策,形成最优化建议,为助力大健康产业发展、助推“一都四区”建设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