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2年10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幼有所育,托起幸福童年
文章字数:2723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即日起,新华社连续推出7篇报道,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七个方面,集中反映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民生事业的长足发展,人民生活的全方位改善。今天推出第一篇“幼有所育”篇。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幼有所育,让每一名少年儿童都能伴随时代的脚步茁壮成长,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心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少年儿童的成长成才,对少年儿童工作给予全方位指导。
  十年来,幼有所育的美好愿景正在照进现实,各项改革稳步推进、配套措施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在阳光下绽放灿烂笑容。
  “教育从娃娃抓起”的呵护
  “要加强对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办好学前教育” ——习近平
  【故事】
  下午5点左右,家住重庆市江北区的孙萍忙完手头的工作,来到莺花巷幼儿园准备接3岁多的二宝恬恬回家。
  幼儿园里,恬恬和小朋友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户外探索活动,认识植物、观察昆虫、搭建帐篷……这一幕,让孙萍感到十分安心。 
  孙萍家所在的片区人口密集,普惠幼儿园的资源紧缺,孩子入园问题一直令人头疼。她说,回想起六七年前给大宝争取入园名额时,附近唯一的公办幼儿园门口排成了长龙,提前一年报名也不一定能上。
  2021年,当地政府从开发商手中回购场地,投入财政资金高标准建设了公办的莺花巷幼儿园。在这里,整洁明亮的教室、温馨舒适的午休室、设施齐全的游玩区一应俱全,每月的保教费只有五六百元。孙萍感慨,现在幼儿园就在自家楼下,不仅接送方便,收费也不贵,孩子在精心设计的活泼游戏中获得陪伴和成长,她和家人都很满意。
  莺花巷幼儿园园长刘健平说,幼儿园提供270个学位,大力解决周边适龄幼儿“入园难、入园贵”难题。市级示范幼儿园骨干教师的到来,提升了新办幼儿园的保育质量。
  莺花巷幼儿园的故事,就是近年来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缩影。放眼全国,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像孙萍一样亲身体会到了从“入园难”到“上好园”的跨越。
  【数说十年变化】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数据显示,从2011年至2021年,我国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增长逾六倍,全国幼儿园数量增加超七成,八成左右的新增幼儿园集中在中西部,近九成在园幼儿享受到了普惠性学前教育。2021年,全国有幼儿园29.5万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8.1%,比2012年提高23.6个百分点。
  十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底色更加鲜明,办园水平显著提升,资源均等、普惠公平的起点,是送给新时代儿童最好的礼物。
  “成长得更好”的心愿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字字千金” ——习近平
  【故事】
  放学铃声响起,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二中国际实验学校三年级学生刘竞媛拿起跳绳,和同学们蹦蹦跳跳来到操场。
  操场上满是参加体育类课后服务的学生——足球场上你来我往的传接球练习,网球小将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操练着持拍的基本功,一队队轮滑小选手从跑道另一侧飞驰而过,啦啦操、武术社的操演声在运动场上不绝于耳。
  刘竞媛和同学们整齐地站成两排,在老师的指令下进行单跳、双跳、花式跳绳等练习。“跳绳课花样很多,带来了许多乐趣。”刘竞媛高兴地说。
  与快乐相伴的还有体能的跃升。刚上小学时,刘竞媛和同学们参加体育活动总是跟不上节奏,几步下来喘不上气。经过一年多的训练,一口气跳绳近200次不在话下,小小身体里的能量被激发了出来,参加各类体育活动更能收获汗水以外的乐趣。
  课后服务时间的学校,操场上人声鼎沸,教学楼内同样热闹非凡。
  “心成长”剧团的学生们正在排演校园心理剧,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如何学会付出、当下的学习怎样成为未来梦想的基础,一幕幕心理剧生动演绎出学生的烦恼困惑,帮助学生审视自己,养成良好品德;手工课上,低年级学生在用瓦楞纸“造房子”,高年级学生在学习激光切割;一群二年级学生将刚完成的粘贴画挂上展示栏,画上用扣子拼出了大象、花朵、会飞的城堡……
  “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学校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开发了几十门选修活动,供学生自主选择,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他们健康快乐地奔向人生更大的舞台。”赤峰二中国际实验学校校长温荔清说。
  【数说十年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儿童健康水平整体明显提高,6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等指标逐步改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相继出台,让孩子们不做“小眼镜”“小胖墩”。2020年,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91.8%,新修订的体育法让孩子们享受体育课、在校锻炼一小时的权利得到了法律保护。
  加强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劳动教育纳入必修课、增强中小学德育针对性实效性等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开足马力”,成为守护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坚实屏障。
  “一个都不能少”的关爱
  “希望福利院的孩子和祖国其他孩子一样健康生活、幸福成长。这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习近平
  【故事】
  熟悉的音乐一响起,8岁的孤残儿童晗晗立马放下手中的玩具,专注地数着节拍,跟随节奏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因患有脑损伤,原来的晗晗沉默寡言不愿交流,情绪波动很大,容易与小伙伴发生矛盾。在课堂上,晗晗也只是一个人不断地用手指敲打着物品,语言课老师一度以为她不会说话。
  进入湖南省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教育中心后,晗晗先后在学前中班、学前大班接受特殊教育,进行生活自理、精细活动等方面的训练。
  “每次发现晗晗有躁动情绪的时候,我都会抱着她,摸摸她的头,用温和的语气跟她讲道理。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后,她开始愿意表达自己了。课上老师提问,晗晗还会主动举手发言。”学前大班班主任张美林说。
  渐渐地,老师们发现了晗晗对舞蹈、音乐的热衷,随即将她作为舞蹈、器乐的重点苗子进行培养。在前不久福利院举行的文艺汇演上,晗晗担纲表演了舞蹈等节目,满堂喝彩给小小年纪的她大大的鼓舞。
  现在,晗晗的性格变得乐观阳光,见到人会主动打招呼,更愿意帮助他人。“我现在是大姐姐了,要帮着阿姨照顾弟弟妹妹们,帮他们洗脸、喂奶。”晗晗骄傲地说。
  在福利院已生活4年的晗晗,在这里找到了呵护她、帮助她、认可她的家。这个家给晗晗和数百名与她一样的孤残儿童,一个个浸润爱的童年。
  【数说十年变化】
  十年来,我国对孤残儿童的保障不断健全完善:制定实施《儿童福利机构管理办法》,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越来越多的特殊教育学校让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5%以上;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惠及残疾孤儿近22.3万人次;全国配备5.5万名儿童督导员、66.7万名儿童主任,常态化为儿童提供关爱服务……
  幼有所育,一个也不能少。你我共同努力,让每一名孤残儿童都有机会拥抱出彩的人生。
  (新华社记者 黄 玥 范思翔魏靖宇 柯高阳 谢 樱)
  (新华社北京10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