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3年01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回家过个团圆年
文章字数:4805
    屈鹏一到家就吃上了母亲做的饭

    平时,华文溪一个人在西安生活。

    巩利红给邻居的孩子分享新疆特产

    张秀珍给儿子试穿她买的新衣服

  本报记者 王 倩 王孝竹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经历了一年的奋斗打拼,能够踏踏实实回家过年是每个人最大的期盼。回家过年,过年回家。当“家”这个空间要素遇到“年”这个时间要素,会碰撞出温暖的火花,那是思念孩子的父母对儿女的期待,是儿女对父母的依赖和眷恋。
  春运大幕一拉开,我们看到的是归心似箭,是亲情牵挂,是乡愁纾解。无论山多高、水多长、路多远,在外的游子都要努力回家过年,只要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团圆年。
  一家人团圆才是年
  1月12日,天还没亮,张秀珍就起床了,她把提前买好的虾、螃蟹等海鲜轻轻放进行李箱,把给儿子买的衣服拿出来在自己身上比了又比。
  “两年没见了,不知道儿子长多高了,衣服合不合身。”她一边想着一边叠好衣服放进去,仔仔细细地又整理了一遍行李箱后,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坐上了从浙江省宁波市回家乡的大巴车。
  一路跨河、越山,离家越近,张秀珍说她越激动。腊月二十三,在小年那天,大巴车终于驶入商洛境内。
  当夜色渐深,车灯亮起时,张秀珍透过车窗外的灯光看见路牌上“柞水”两个字,她的眼眶湿润了。“那时感觉心里有一阵暖流流过,说不出来的激动和高兴。去年没在家过年,今年可以一家人齐齐整整地在一起了。”张秀珍说,一个月前她就掰着手指头数日子,盼望着时间走快点,早点和家人团聚在一起。
  今年47岁的张秀珍是柞水县营盘镇丰北河村人,父母离世早,留下她和姐姐们相依为命,姊妹几个互相扶持着长大。由于家庭困难,没有固定经济来源,她也就没有上学念书,缺少知识文化成了张秀珍最大的遗憾。但是,艰苦的生活磨炼出了她吃苦耐劳、勤奋努力的品质。成家后,张秀珍和丈夫齐心协力,想通过双手改变家庭面貌,一年到头,他们不是在田里辛勤劳作,就是出门打零工贴补家用。
  随着两个孩子的长大,家里的开销也逐渐变大,打零工的收入难以支持家里的支出,于是,丈夫便随着高速路的工程队去做打隧道的工作,张秀珍也跟着务工队远离家乡到新疆捡棉花。“虽然辛苦点,但是工资高,我们想全力以赴支持孩子上学,让娃娃们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张秀珍说,让她欣慰的是,女儿和儿子从小懂事听话,学习成绩很不错。
  本以为日子就这样平淡忙碌地过着,没想到,2018年,张秀珍意外摔跤,导致腿部骨折。为了照顾她,丈夫也无法出门务工,家里经济一下子更紧张了,那年,张秀珍家被识别为贫困户。“多亏了党的政策好,让我的两个孩子上学享受了很多优惠政策,还让我们搬迁到了小区里,住上了楼房。”张秀珍感慨地说。
  腿伤好了之后,张秀珍便更加勤奋地到处做活,2020年,她经县上人力资源公司介绍到宁波市一家文具厂务工,她踏实勤劳,几乎没有主动休过假,每个月都争取拿全勤奖,一月下来能挣5000多元。
  “两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我心里高兴,为了供应孩子上学,自己辛苦点不打紧。”张秀珍说,2021年春节还没过完,她就接到了新的务工厂子的复工电话,她乘坐县上的包车出发到宁波时,丈夫和孩子送她到车站,她上车前叮嘱孩子安心读书,她过年就回家了。
  张秀珍没想到的是,这一走就是两年。“新的厂子是一家汽车配件厂,厂子里订单多,2022年的春节都在赶工,再加上疫情的原因,过年就没回家。没有家人在身边,虽然心里很难受,但是想到家里的情况,她还是觉得能多挣一些是一些吧。”
  两年没回家,最让张秀珍牵挂的是丈夫的腿,她说,去年,丈夫在干活时不小心摔伤了腿,而她没在家,也照顾不上丈夫,心里很愧疚。今年,得知疫情防控政策变了,厂里也放假早,她早早就准备好了回家过年,还趁着休息的时间,买了一些当地的特产,给家人尝个新鲜。
  有种等待似乎从来没有期限,有种温暖是永远都有守候你的家人。知道张秀珍今年回家过年,儿子和女儿提前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准备好了年货,张秀珍到家那天,儿子还专门到高速路口去迎接她。“看到孩子乖巧懂事,再辛苦都值了,今年一家人总算团圆了,我觉得这才是幸福年。”张秀珍说话时,言语里都是笑。
  回家让牵挂不再遥远
  1月10日晚8点,随着列车缓缓驶入丹凤站,历经25个小时的车程,屈鹏终于回到了一年未归的家乡。一走出车站,他远远就看到骑着电动车,在寒风中等他的妻子。每次回家,屈鹏的妻子都早早到车站等他。
  车还未到站时,母亲就打来电话,问屈鹏想吃啥。夫妻二人刚一到家,母亲就将屈鹏最爱吃的红薯稀饭和几个菜端上桌。满满的家乡味让屈鹏倍感温暖。一家人围坐在火炉周围,一边吃着热乎乎的饭菜,一边说着话。昏黄灯光下,炉子里火正旺,温暖着这一家人。
  今年40岁的屈鹏是丹凤人,他熟练数控电脑雕刻技术。这样的技术在当地没有用武之地,在浙江温州却能找到一个收入不菲的岗位。为了让家人生活无虞,屈鹏一直独自一人在外打工。为了节省开支,他一年回家最多不过两次。疫情这两年,屈鹏回家的机会更少了。
  虽然不能回家,但屈鹏对父母的牵挂一点也没少。屈鹏的父母都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疫情防控期间,屈鹏每天都给父母打电话,陪他们说说话,叮嘱他们多备一点生活物资,没事少出门。等到周末,屈鹏的妻子带着孩子回家,屈鹏才能通过妻子的手机与父母视频,见上一面。
  屈鹏回家后,7岁的小儿子对他是寸步不离,走到哪跟到哪。儿子小时候和妻子也在外与屈鹏生活了一段时间,上幼儿园后才回到丹凤。遇到假期妻子也会带着儿子到温州看望屈鹏,所以儿子与他十分亲厚。屈鹏的大女儿今年14岁,因屈鹏常年在外,女儿一直都是爷爷奶奶带在身边,见屈鹏如陌生人一般。屈鹏为了维系父女感情,等到女儿稍大些便坚持每天给她打电话,关心女儿。只要回家,屈鹏就多找女儿聊天。知道女儿碰到钻牛角尖的事情,屈鹏就让女儿的表姐多找女儿谈心。女儿慢慢长大,也理解了屈鹏的用心。
  这次屈鹏回家,每天到了吃饭时间都是女儿来叫他,帮他盛饭。
  平时,父母总是在电话里叮嘱屈鹏在外别乱花钱给他们买东西。屈鹏回家第二天,妻子便陪着屈鹏去商场给父母买衣服。他说:“我媳妇说,我回来给父母买衣服,他们最开心。”看着父母试着新衣服,又将新衣服脱下来小心地叠好。屈鹏知道父母肯定是要留着过年家里人多的时候穿,还会在别人问起时说:“这是我儿子买的。”
  屈鹏有3个姐姐。因为疫情,屈鹏的大姐已经两年没能与家人在春节时候团聚。屈鹏一回来就给大姐打了电话,确认大姐大年初三回家。二姐三姐也与屈鹏约好了那天一起回来吃团圆饭。
  屈鹏说:“人在外地,要与家人多联系、多沟通,才能让家人知道我一直牵挂着他们,也能让家人知道我在外很好,让家人都放心。”
  终于回家了,真好
  “700多天了,没回过家,实在太想家了。坐在火车上,看着外头的景色都没心情欣赏,一心想的都是快点到家。”从遥远的新疆和田到秦岭南坡的商洛,巩利红对路过的冰雪、沙漠和高山等特色美景毫无兴致。3700多公里的路程,中途换乘一次,历经60多个小时,在腊月前,巩利红回到了心心念念的家里,踏入院门的那一刻,43岁的她像个孩子一样,蹦跳着跑了进去。
  和巩利红一起回家的还有丈夫和儿子,一家三口进门前,爸妈早已做好了饭在等着。“人都说,娃长再大,在父母面前都是娃,两年多没回来,我也想我爸妈,想他们做的饭。”巩利红吃着爸妈精心准备的饭菜,忍不住红了眼眶。她说,父母年龄大了,她却不能在身旁照料,心里很愧疚。
  巩利红是商州区夜村镇张嘴头村人,前些年,为了生计,和丈夫在西安的工地上干活。农忙时,回来务农种庄稼,农闲时就出门务工,来来回回,活不稳定,收入也不稳定,还误了管孩子,两个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忽上忽下。后来,她听亲戚说新疆那边工价高,她和丈夫便商量着一起去新疆。
  “那边天黑得迟,干活时间长,所以工资开得能高些,为了娃,为了多挣钱,只好离家远行。”巩利红说,考虑到去新疆路程远,来回不方便,无法常常见到孩子,更顾不上孩子的学习了,他们便决定带着孩子一起过去,孩子在那边上学,她和丈夫打工挣钱。
  2020年,巩利红一家先后到了新疆和田市,租了房子,安顿下来。“那边的早晚温差大,气候干燥少雨,刚开始,我们都不太适应,后来,慢慢就习惯了。”克服了环境带来的不适后,语言不通成了巩利红他们的另一个障碍。巩利红说,当地很多市民平时使用的是维语,在买菜或者购物时常常听不懂,就会闹很多笑话。“不过,当地人都很朴实,很热情,遇到什么困难,邻居们都会积极帮忙。”说起在外的日子,巩利红说有苦也有甜。
  孩子在和田市上学,丈夫经人介绍在工地上做水电工,巩利红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在餐馆当服务员,一家人过着简单而忙碌的日子。“孩子爸做活一天能挣300多元,我一个月挣3000多元,虽然不是大钱,但我们一家人在一起,都在朝更好生活的努力。”巩利红说,离家远,最让她牵挂就是家里的父母。“人经常说,父母在不远游,如果有办法,我想没人愿意离家这么远吧。”按照离家时的计划,巩利红以为一年至少能回来一次,没想到,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各地防控政策不一样,回家一趟变得很不容易,而且路途上充满了未知,无奈,他们只好放弃回家过年。
  “两个春节没回来过年了,想家里的年味了。前一阵儿在网上一看到疫情防控政策变了,我们就立即买了回家的车票,终于赶在腊月前回家了。”巩利红笑着说。
  这次回来之前,他们专门去和田的特产市场上买了很多葡萄干、大枣、巴旦木、纸皮核桃等,“过年了,带回来给亲戚朋友们分享,是我们的一点心意。”沉甸甸的行李箱里,装着巩利红对家乡人满满的爱。
  年前,巩利红喜滋滋地带着家人一起办年货、扫房子、搭油锅,忙得不亦乐乎。“回家就是好,在家里,人心是暖洋洋的,和家人能过个热热闹闹的年,对来年的生活都更有盼头了。”巩利红笑着说。
  团聚是过年的意义
  “我要加快手里案子的进度,等休春节假时才能全身心陪着爸妈。2022年发生了那么多事,我觉得爸妈一下子变老了,很需要我的陪伴。”华文溪诉说着自己放假前的工作计划,说着自己想要回家陪伴父母亲的想法。
  虽然华文溪就在西安工作,和在商州生活的父母也经常见面。但是,在她看来过年回家和平时回家是不一样的,过年必须一家人在一起团聚,这才是过年的意义,于是回家的心情就变得更迫切了。
  2019年7月,从西南财经大学毕业的华文溪选择在西安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之所以选择西安,是因为在这里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西安离商州比较近。作为独生女的华文溪,从小就在父母的悉心关爱下成长。长大了,她也想好好孝敬父母。
  想着喝牛奶对身体有益,华文溪拿到第一个月工资就给父母买了牛奶。不确定父母喜欢喝哪个品牌的牛奶,她就在网上买来不同品牌的牛奶。确认父母喜欢的品牌,定期购买,让父母养成每天喝牛奶的习惯。华文溪说:“从西安回商洛很方便,有时候回家看到牛奶不多了就去超市买,让爸妈保重身体。”
  在西安工作,华文溪与父母都觉得十分合适。华文溪休假就能回商洛看望父母,父母一有时间就带商洛的小吃来西安看她。华文溪觉得虽然电话很方便,但总要经常见到父母,才能安心。因为自己与父母都是那种为了对方安心,报喜不报忧的人。
  去年,华文溪的父亲生了一场大病,父母却一直瞒着她。当华文溪知道的时候,母亲已经联系好了西安一家医院的重症监护室,第二天入院。华文溪请了假,天天待在重症监护室外,直到父亲出院回家。华文溪说,经此一事,她觉得当初选择在西安工作是十分正确的选择。
  去年7月,有一段时间华文溪的工作十分忙碌。每天早上7点出门,到了律所和同事整理案卷、搜集证据、提交申请,回家时往往已经过了午夜12点。华文溪整个人都很焦虑,她不敢接父母的电话,怕他们担心。直到忙完了那段时间,华文溪才在与父母闲聊时说了自己那段时间的不易。12月15日,华文溪感染了新冠病毒,高烧39.5℃,浑身疼痛。母亲打过来电话,华文溪却告诉母亲自己状态很好,不用担心。康复后,华文溪才告诉母亲自己当时的身体状况。华文溪与父母都用相同的方式默默关心着对方,让对方安心。
  华文溪说:“马上过春节了,我现在只想早早做完工作,赶快回家与父母一起吃着团圆饭,一起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