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3年02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科技助力 化云为雨
本报记者 方 方
文章字数:1151
    ①

    ③

    ②

    ④

    ⑤

    ⑥

    ⑧

    ⑦

  我市地处秦岭腹地,位于陕西东南部,横跨亚热带和暖温带两个气候带,过渡性季风气候明显,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结构形成了更为复杂的气候特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我市冰雹、干旱、低温冻害等极端天气发生的概率呈递增趋势。
  为减少自然灾害天气,近期,我市各县区气象部门根据天气形势及时组织高炮、火箭作业点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有效助力春耕春播、改善空气质量、降低森林火险等级。2月12日,记者来到洛南县谢湾人影工作站,近距离了解人影作业情况。
  “我在这边当炮手17年,无论天气如何,随时待命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家住洛南县四皓街道办事处抚龙湾社区的居民李雪周说,2006年他被洛南县气象局临聘到人影工作站,经过专业技术培训、考试后持证上岗,与两名同事一起担任人影作业人员,从事发射装置维护保养、弹药管理、炮弹发射等工作。
  “其实每次作业是需要配合气象台指令的,作业人员和气象台工作人员相辅相成。”洛南县气象局局长王华说,市气象局人影中心会根据天气过程,下达作业指令,接到作业指令,各县局才能申请空域,而气象台工作人员要保证24小时在岗,根据雷达回波判断区域云层厚度,达到作业条件时,通过人影空域申报系统申请空域,空域申请批复后,电话通知作业点进行作业。
  当日8时许,洛南县气象台工作人员吕劲松在气象观测场用试管接出20毫升自来水,将自来水放入仪器,待到20时许测量蒸发量。“原来每6小时我们要人工测量一次雨量,每天8时、14时、20时记录温度。现在由电子软件观测自动采集,更加便捷。”王华说,从2005年开始,气象站逐步增加自动观测设备,气象数据不仅越来越全面、准确,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值班办公室内,几台电脑上连接着五台超大显示屏,用于显示综合检测、预报预警、雷达云图、人影指挥等画面,工作人员通过网络信息显示,随时观察气象情况,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记者从商洛市气象局了解到,人影作业一般为每年夏季5月至8月份和冬春季12月至次年4月份。“从1961年至2021年,全市出现春霜冻139次,年平均2.3次。”商洛市气象局工作人员介绍,2018年4月4日至7日,霜冻导致全市核桃、茶叶、蔬菜等经济作物遭遇冻害或绝收;2014年8月1日至10月28日,商州、洛南等地干旱造成塘坝、水池水窖干枯、农作物受旱、人畜饮水困难;2018年至2022年,商州、洛南等地出现两次冰雹灾害,造成民房倒塌、人员受伤,烤烟、小麦等农作物损毁,直接经济损失3598.87万元。全市人影作业不但可以帮助农业抗旱防雹、防霜冻,还为森林灭火、重大活动保障等作出了贡献。
  据统计,今年以来,我市组织了两次人工增雨(雪)作业,参与作业共6个县23个作业点,消耗火箭弹49枚、三七炮弹305发,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
  ①记录数据
  ②气象台值班人员查看气象实时数据
  ③洛南县气象台
  ④人影作业前弹药检查及准备
  ⑤维护保养作业装备
  ⑥装填高射炮
  ⑦装填火箭弹
  ⑧作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