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岭 深 处 的 石 板 房
文章字数:1765
初夏的秦岭是诱人的,山里风光分外迷人。车辆进入连绵起伏的大山,在山地林间蜿蜒穿行,尽管山区道路多弯起伏,但依然平坦宽阔。山还是那个山,水还是那个水,但是巍峨的秦岭谁也不属于。它气势如虹的胸怀包容了世间的万事万物,亿万年的呵护,庇佑了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它是我们心灵深处的圣地,是我们情感寄托的父亲山。
秦岭满目是秀色,行走于崇山峻岭之间,一路上看不完的清澈溪流、赏不尽的林间风景。山岭初绿的浅淡如同画笔点染一般,漫山遍野的青翠中,夹杂着一簇簇摇曳绽放的鲜花。山林里偶尔传来不知名的鸟鸣,微风里飘浮的丝丝香甜令人神清气爽,吸入鼻腔的新鲜空气沁人心脾,使人怡然兴奋。车辆进入洛南县石坡镇时,同行的朋友向我介绍,附近有一个叫鞑子梁的地方,山上有古代的房屋和庄子,很多人都去旅游玩耍。这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我一直认为景点不仅是一个地理标志,还是地方文化的根脉所在,便欣然前往鞑子梁。
转眼之间车子走到山脚下的李河村,整齐划一的民居醒目鲜亮,宽阔的水泥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在两边花圃的映衬下展现着新的气象,也彰显了这个村子的活力。绕过村旁的文化广场,向后山上走去就是鞑子梁。车走到大概三分之二处就没有路了,我们就此步行登山。
顺着羊肠小道向山顶攀爬,一路上荆棘丛生、树木茂密,有时经过一段陡坡就没有路了,要拽着树枝往上爬行。终于,我们登上了山顶。站在山顶极目远眺,群山迤逦的美景尽收眼底。我走过许多地方的高山峻岭,一直觉得秦岭是最好的观景去处,在秦岭任何一座山峰上观景,都会有着层次清晰、似景似画的感受。
鞑子梁顶部地势比较平缓,抬头举目,远处房屋依稀可见。脚下的土地松软湿润,地皮表面上长着一层绒草及苔藓,脚踏在草垫上有如踩在橡皮泥上的感觉。小路边的马兰花,还有田野里我不认识的小花,也可以称它们为格桑花,在微风吹拂中,好像在给远道而来的客人招手。山顶顺着坡呈半圆形分布着杨家大院、刘家大院、张家大院、乔家大院。各院落所有的围墙及房屋均由石板建成,至今留存的石屋大概有160多间。
顺着小路一直向石屋院落走去,周围有枯萎干黄的玉米秆在微风中沙沙作响。几个院子里空无一人,村民都搬到山下的居民新村去住了,只有矗立的一座座石板房,见证着这里曾经有过的生活气息。我在一个院子里端详着石板屋,它的造型和关中农村盖的人字“鞍间房”基本一样,不同的是这里几乎所有的材料都是石板,当地人把这种石板叫麻麻石。看着这粗犷而古朴的一间间石屋,追思着前人生活轨迹的辗转艰辛,使人感慨万千。那间门楣上有着菱形图案的石板房里,曾经住着谁家的小妹或佳人?屋檐下那斑驳粗糙的大石槽,饲喂过多少头耕耘养家的牛马?院子里那盘风雨剥蚀的老磨子,转动了几许山乡人家的袅袅炊烟?而院落外田坝上的层层石堰,又围进了多少石板房里的衣食欢乐?
我曾到贵州看过那里的石板房,和秦岭的石板房有很大不同。它们的地基起得很高,全部用石片垒砌而成,多倚山崖陡壁而建并且排列较为集中,屋顶比较平缓,只有很小的坡度便于排水。鞑子梁的石板房是平地起屋的,多选择开阔平整的地方修建,分布也比较分散,其特点是视野宽、空间大、通风好、采光强等。虽然两地石板房的风格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共同优点都是冬暖夏凉、隔潮隔湿、坚固耐用等,这再一次证明了先民们与大自然相处的智慧是共通的。
走在鞑子梁的古村落里,感受着前人的创造与奋斗,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将自己置身于一个漠然的境地,这何尝不是又一个远古文明的遗迹啊。那一座座石板房经历几百年的岁月洗礼,至今仍然能够庇护关照人们的生息,这实在令今天的我们敬仰万分。在刘家大院的一间小石板房里,我看见纯粹用石板垒成的锅台和小炕,这和渭北过去的“锅连炕”简直如出一辙,文化的交融共通有时候是超越想象力的,它不以地域的所处和信仰的确立而阻隔。
站在高大的石板房下,我用双手抚摸着粗棱嶙峋的墙壁,注视着巧妙精致的建筑物,总觉得它在倾诉着什么。顺着垮塌的院墙行走,缺口处那层层叠叠的石片分外醒目,打谷场下的石板围堰依然坚固如初,它仿佛在向我们展示着先辈们的勤劳与智慧。
秦岭的神韵气象万千,有数不尽的名胜古迹、看不完的风光美景,当我们游览这方壮丽的胜景时,总在向往一个更加可心的景点,巍巍秦岭也一定会满足我们的心境。而当你踏访秦岭东段洛南县的美好山水时,依然会寻觅到一个美妙的去处,就是鞑子梁的石板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