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红 色 武 装 聚 商 南
田 野
文章字数:6366
商山县支队成立地旧址

刘家花屋区苏维埃赤卫军成立地旧址

湘河脑第一支队成立地旧址

  在庆祝党的生日、缅怀革命先烈的日子里,梳理并挖掘散落在历史档案里的红色武装组织及革命先烈视死如归的英雄壮举,对于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增强使命担当、激发发展动力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这是共产党人不能忘却的记忆,历史应该永远铭记。
  民主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商洛境内的苏区根据地和解放区根据地为建立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先后在商南组建了刘家花屋区苏维埃赤卫军、商山县支队、郧商县支队、商南县支队、挺进支队、第二野战纵队第七支队、陕南游击大队、陕南支队、陕南独立团、淅商均联防指挥部、湘河脑第一支队、第二武工队等12支地方革命武装组织,在英勇的商南人民配合下,他们浴血奋战,有力地打击了反革命武装对我根据地的围剿与侵袭,一大批战士血洒疆场,为顺利解放全商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刘家花屋区苏维埃赤卫军
  1934年12月,徐海东、程子华率领的红二十五军入陕后,开始了创建以商洛为中心区域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中共鄂豫陕省委派郑位三、方升普带领二二五团八连到豫陕边开展地方工作,决定成立豫陕游击师,活动于卢氏、洛南、商南、丹凤、商县边界。他们积极发动群众,建立苏维埃政权,开展武装斗争。5月18日,在帮助商南地下党组织成立刘家花屋区苏维埃政府的同时,还成立了其下辖的刘家花屋、梨园岔、祝家店、沙坪等4个苏维埃赤卫军,总计近200人,主要任务是保卫苏维埃政府,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抓恶霸活动,帮助红军收集各方面情报,配合红军同敌人作战,捍卫革命成果。赤卫军经常活动在两岔、腰庄、梨园岔、桃坪、七盘磨、清油河、清泉、曹营等地。此后,设在商南两岔河姚家湾的豫陕游击司令部在苏维埃赤卫军的基础上成立了两支武装,一支是赤卫军游击队,共63人,队长李高升,始终与红军并肩作战;一支是商洛游击第四大队,大队长和指导员均为司令部派任,活动于商南、洛南、卢氏3县边界。1935年9月,豫陕游击司令部率领红军主力从姚家湾撤走后,国民党地方部队对刘家花屋区苏维埃政府发动疯狂围剿,根据地遭到严重破坏,赤卫军队长李高升把各地苏维埃幸存的人员召集在一起,编为游击小分队,坚持在七盘磨、琉璃庙、官坡、毛河一带深山老林活动,最后因弹尽粮绝,不得不化整为零去寻找红军主力部队。
  商山县支队
  1946年8月3日,李先念率中原军区机关和部队突围入陕后,在今丹凤县留仙坪召开中原部队与陕南游击队干部联席会议,决定创建根据地和各级党政军组织,首先在商南、山阳、丹凤接合部创建了商山县,隶属第三地委和第三军分区领导。8月中旬,商山县委、县政府在商南县太子坪太子坟召开群众大会,宣告中共商山县委、县政府正式成立。根据留仙坪会议精神以及第三地委、军分区领导指示,决定将中原军区警卫团一营、陕南游击队第二大队和陕南游击队胡金声部3支队伍合编,组成商山县支队,由中原军区三十九团副团长、商山县委武装指挥长罗孟刚任支队长,中原军区警卫团政委、商山县委书记吴杰任支队政委,陕南游击队第二大队大队长张奎任副支队长,支队队部设在商南县耀岭河区,下辖2个县大队、8个中队,共800多人。商山县支队成立后,罗孟刚率第一大队随县委和县政府活动于丹江沿岸,重点打击白青云部土顽武装;张奎带1个连活动在梁家湾和竹林关一带,重点打击国民党第十军和山阳保安团的骚扰;胡金声率第二大队活动在水沟、青山、三角池、小栗园及商南县城郊区一带,重点牵制外围敌人。三路武装利用伏击、奔袭、迂回、声东击西等战术,重点消灭国民党保安团和保甲武装,抓住有利时机,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正规部队,保卫根据地。
  1947年1月6日,许道琦任商山县委书记、支队政委。针对国民党向豫鄂陕根据地发动第二次“清剿”,许道琦率商山县支队于1月10日奉命向外线转移,张奎带1个连留下坚持斗争以牵制敌人。商山县支队掩护县机关和部分干部于1月16日抵达第四军分区所在地河南卢氏县五里川后,编入豫鄂陕军区第二野战纵队七支队。商山县支队编入二纵后,许道琦受命率支队原部返回商山县继续对敌斗争。2月上旬,第三分区全部被敌“清剿”部队占领,上级指示商山县支队随二纵跟进准备北渡黄河。此前,胡金声受二纵司令员陈先瑞指示,率商山支队二大队于豫鄂陕根据地内牵制敌人,支援主力顺利北渡,二大队更名为豫鄂陕边独立大队,胡金声任大队长。为加强这支地方武装的思想政治工作,第二野战纵队从五分区调营教导员高富荣任大队教导员。
  1947年1月底,商山县委、县政府转移外线后,副支队长张奎率领商山县支队1个连数次往返于第二、第三、第四分区之间,护送分区和附近各县领导。3月下旬张奎率部返回商山县,活动在竹林关、梁家湾、耀岭河、梁家坟、口头坪一带打击敌人,消灭地方土顽。国民党正规军加紧对根据地内坚持斗争的游击队实行“清剿”,张奎领导的游击队最后仅存6人,形势异常严峻,但游击队仍神出鬼没地骚扰敌人,破坏敌人的电话线路,搞得敌人心惊胆战,日夜不安,一直到9月陈(庚)谢(富治)大军南下后,张奎率部与主力部队会合。
  商山县支队自1946年8月中旬成立到1947年3月19日奉命撤销,共对敌作战50多次,毙伤敌人400多名,缴获各种枪支300多件、子弹2万多发和大批军用物资。
  郧商县支队
  1946年8月,继中共中央中原局李先念等在商南县白鲁础召开关于创建陕南革命根据地的会议之后,在白鲁础马家坪组建工作会议上,陆诚宣读了第二分区司令员周光策、第三地委书记兼分区政委方正平和专员余益庵分别代表地委、行署、军分区签发的函令,决定在商南与郧西县接合部成立郧商县,同时组建成立中共郧商县委、郧商县民主政府和县武装指挥部、郧商支队。在中共郧商县委领导下的郧商支队,辖3个大队和1个警卫连(即独立连),刘山任郧商县支队支队长兼县大队长,潘友任支队政委,吴相富任县武装部指挥长,阙秀宝任警卫连长。郧商县支队由陕南游击队刘山部整编而成,警卫连的前身是十五旅四十五团二营四连,担负反“清剿”任务,并经常配合分区主力出击敌人。郧商县支队先后参加3次攻打东赵川、2次攻打中村银花、1次攻打商南县城和山阳县城的战斗,曾全歼西照川之守敌,在湘河击溃商南保安团和河南淅川保安团的联合“围剿”,摧毁了十几处乡保武装,三下汉水截获国民党一大批军用物资。1946年冬至1947年2月,郧商县支队在缺粮少衣、敌人多次“清剿”的情况下,经受严峻考验,坚持武装斗争。1947年2月24日,郧商县支队奉命到洛南县境与王海山率领的部队会合,随主力部队进入四分区所在地卢氏县境后,将县警卫连编入第二野战纵队,令刘山率县大队仍留在郧商县坚持斗争。随后的郧商县支队由赵炳伦任支队长,丁先国任政委,吴相富任副支队长,持续开展革命斗争。
  商南县支队
  1946年10月下旬,中共商南县委、商南县人民民主政府在峦庄西(今丹凤境内)一个山村成立,同时由陕南游击队两个连和中原部队一个排组成了第二十四支队,即商南县支队,由县委常委严家安兼任县支队支队长,刘英才兼任县支队政委,谢兴东任副支队长,彭勃任政治处副主任。1947年1月,商南县委根据中原军区关于集中主力部队组成野战纵队、转移到外线牵制敌人、消耗敌人的指示精神,派商南县支队到龙驹寨附近袭扰敌扫荡部队,牵制敌人。此后,县委、县政府、县支队带领警卫部队,转移到商南七盘磨一带豫陕边的大山里游击回旋,不久又折向洛南方向,在峦庄西北一个山沟里宿营时遭敌袭击,县委、县政府、支队部和警卫部队被冲散,县委最后只剩下10多个人,派去袭扰龙驹寨敌人的县支队被占领峦庄桃坪的敌军所隔断,无法北返与县委会合,支队中收编的农民武装在原首领肖腾富的煽动下,大部分携械叛变投敌,其余人员被敌人打散。
  挺进支队
  1947年1月10日,许道琦率部队向丹南根据地返回途中,到达二分区商南县委所在地桃坪灰池子(今丹凤境内),与中共竹林关区委书记张振国率领的竹林关大队会合。
  鉴于张振国提前没有接到转移外线的通知并从敌人重点进攻丹南根据地时突围出来的情况,决定请示上级留在二分区作短暂休整,相机而动。商山县支队长罗孟刚因病到二分区卫生队住院,商山县支队暂由一大队长魏晓山代理支队长工作。1月30日,因敌“清剿”部队占领桃坪,丹南归路被敌人阻断,部队便在卢氏和丹凤边界的大山里辗转战斗。2月3日,部队折回桃坪准备回丹南根据地时,同从丹南根据地撤出的齐勇和中共山阳县委书记宋梦林所率部队会合。当时,丹南根据地已多处被敌人占领,商山县委决定暂时放弃丹南根据地,寻找主力部队。此后,在白家庄附近与副支队长张奎的1个连会合,攻占留仙坪后,以商山县支队为主体,把会合后的山阳、商南县支队的少数武装和其他两个连组成了挺进支队,转战于洛南、商县、丹凤、卢氏之间,克敌破寨,攻险守隘。2月16日,挺进支队与陈先瑞率领的第二野战纵队会合,随主力部队在东起洛宁、宜阳、嵩县,南到栾川,西至卢氏,北达灵宝、绳池子的豫西伏牛山一带打击敌人。
  第二野战纵队第七支队
  1947年3月,国民党向陕甘宁边区发动重点进攻。为粉碎敌人妄图歼灭我军主力的阴谋,在陕南的中原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奉命组成两支野战纵队,第一野战纵队的主要任务是北渡黄河开往山西晋城休整,准备反攻中原;第二野战纵队的主要任务是坚持就地开展游击斗争,巩固并保卫根据地成果。第一野战纵队撤离陕南北渡黄河后,敌人立即对豫鄂陕根据地进行疯狂“围剿”,豫鄂陕边的革命形势进入了最艰苦的阶段,新创建的商山县根据地是敌人摧毁清剿的重点,斗争十分尖锐。3月19日,商山县支队奉命到达卢氏县五里川集结,编入了豫鄂陕军区第二野战纵队第七支队,支队一部分留在伏牛山区寻机歼敌,一部分返回原根据地坚持斗争,保卫革命成果。
  陕南游击大队
  1947年3月14日,上级决定许道琦率中共商山县委及其所属部队随主力一起北渡黄河,到山西晋城休整,同时命令商山县支队二大队留下来继续坚持武装斗争,以牵制敌人、掩护主力北渡,迎接未来的大反攻。在此之前,商山县支队副支队长张奎已奉命率部同谭道鹏等领导的游击队会合,组成陕南游击大队,归属巩德芳领导,主要任务是在商南、山阳、丹凤交界处坚持武装斗争,有效打击国民党地方武装势力,以牵制住敌人,掩护解放军主力部队北渡黄河到山西晋城休整。
   陕南支队
  1947年3月,解放军主力部队转移到晋城后,留下坚持斗争的原商山县支队二大队在胡金声率领下,活动于卢氏、商南交界处。因病掉队的支队长罗孟刚在卢氏山中找到了商山县支队二大队,又会合了毛凯、陈纪有、张开祥等率领的少数武装。4月9日,在卢氏县五里川,罗孟刚、毛凯、陈继有等团以上党员干部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以罗孟刚为书记的中共豫陕工委(即商山工委)。为打击敌人保存自己,豫陕工委随之决定,以豫陕边独立大队的武装力量为基础成立陕南支队,由罗孟刚兼任支队长,陈纪有兼任支队政委,赖鹏任副支队长,毛凯兼任支队政治部主任,支队下辖第一、第二两个大队共400多人。陕南支队在中共豫陕工委的领导下,活动于豫陕边的腰庄、曹营、毛河、胭脂河、桃坪一带,在形势紧张、生活艰苦、战斗残酷的情况下,采取各种形式积极开展对敌斗争。陕南支队第二大队长胡金声带领大队,奉命到西荆公路沿线永青、富水等地的大地主、大商号、大作坊征收游击税和预借粮、棉、布等,袭击国民党运输车辆,为陕南支队解决了衣食问题。1947年5月初,敌纠集卢氏、商南、洛南三县保安团2000多人,对豫陕工委和陕南支队实行联合“围剿”,部队伤亡减员十分严重,最后仅存120多人,罗孟刚率工委和支队向腰庄、两岔河、曹营豫陕边一带隐蔽活动。他们历尽艰险,坚持斗争5个多月,直到9月12日四纵十二旅攻克卢氏县城,才率部回到主力部队。
   陕南独立团
  1947年9月16日,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政委汪锋、军长孔从周在河南灵宝五原镇召开有关人员会议,传达中共豫陕鄂前线工作委员会指示,决定组建中共陕南工作委员会,主要任务是开辟陕南、建立豫陕鄂根据地,首先在商洛地区开展工作。中共陕南工委根据会议精神,集中第三十八军教导团中陕南籍的干部、战士组建了陕南独立团,配合主力部队挺进陕南,以商洛为中心区域坚持革命斗争,牵制进攻陕北的国民党军胡宗南部南进。在中央军委的具体部署下,中共陕南工委率领陕南独立团即刻行动,分路向商洛进军。9月29日,陕南独立团与十二旅、十七师和陕南游击队胜利会师于龙驹寨,从此揭开了解放全陕南的革命斗争的新的一页。
  淅商均联防指挥部
  1946年10月,李先念率中原突围北路主力部队北上后,留下部分工作人员配合张奎游击队在淅川、商南、均县进行活动,并从3个县抽调地方团队在商南县白浪组成地方武装淅商均联防指挥部,辖2个连、3个排、7个班共70余人,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地方武装力量,为巩固和发展新诞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湘河垴第一支队
  解放战争时期的湘河垴乡,管辖范围是现在的商南县赵川镇的店坊河村、文化坪村,十里坪镇的黑沟村、马王沟村和过风楼镇的耀岭河村等,面积约300平方公里,直属第三军分区领导。1946年7月下旬鲍鱼岭战斗后,中原军区部队第十三旅三十九团第一营在团长赵炳伦和参谋长黄世良率领下挺进商南湘河,活动于湘河、冷水河一带。8月初,豫鄂陕军区第三分区在山阳建立,三十九团的第一营奉令编为三分区第一支队,又称湘河垴第一支队,由黄世良任支队长。黄世良奉分区指示,率部在以商南湘河垴乡为中心的赵川、耀岭河之间活动,依靠基层群众,团结进步力量,筹备建立政权。湘河垴第一支队成立后,耀岭河的姜星贤、岩屋坪的金缉绪、马王沟的宋德基等开明人士和基层群众主动接近我军,日夜同部队一块活动。第一支队经过不懈努力,团结了这一地区有进步倾向的部分旧保甲长和地方势力。8月中旬湘河垴乡公所成立后,乡政府积极配合部队在全乡范围内筹措军粮,解决了第一支队300多人的吃饭问题。乡政府在开展筹粮工作的同时,团结并利用各界进步势力,巩固和发展新诞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与第一支队共同对付国民党顽固派。队长黄世良通过乡长金缉绪争取其在国民党军队中有影响力的弟弟金缉廷,动员当地富户献粮给中原部队,并通过金缉廷在各地的关系寻找中原部队掉队人员,想方设法保护他们的安全,为掉队人员归队提供尽可能的帮助。1947年3月,豫鄂陕军区主力部队北渡黄河,黄世良、黄绍九、王玉林等9人未赶上主力部队,于4月25日返回湘河垴乡召开最后一次乡公所会议,总结前一段工作,研究部署在特别时期的隐蔽办法。4月29日,在国民党乡公所文书宋德基和统战力量金缉廷的大力协助下,黄世良等9人分头化装后,安全转移到了其他解放区。
  第二武工队
  1947年10月9日,中共陕南工委在今丹凤县峦庄召开扩大会议,研究如何在主力部队东撤后敌军重兵压境的形势下创建根据地的问题,决定从独立团抽调兵力组建第一、第二、第三武工队。其中第二武工队是由陕南独立团参谋长陈寿益带领独立团一个排和毛凯、胡金声带领的原陕南支队为基础组建的,由陈寿益任第二武工队队长,毛凯任政委,胡金声任副队长,具体任务是在今丹凤县峦庄,商南县两岔、腰庄、曹营,卢氏县毛河、胭脂河一带发动群众,打击土顽势力,建立区乡民主政府。第二武工队随即抽出部分干部、战士和区政府干部编成工作小组,分头发动群众,逐步摧毁国民党地方保甲势力,建立基层民主政府。到10月底,先后建立了腰庄、七盘磨等5个乡政权和两岔河、曹营两个过渡性质的两面政权组织。1948年2月,第二武工队编入豫陕鄂边区第二军分区警卫连。面对第十二旅和十七师暂时东撤、国民党军压境的严峻形势,第二武工队在陕南工委的领导下发动群众,灵活出击,打击敌顽,采取多种形式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经过短短2个多月的艰苦努力,初步在商南北山地区打开了局面,建立了一块比较稳固的根据地,为创建豫陕鄂革命根据地及商南县的最后解放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1948年8月中共商洛地委专署军分区落脚商南赵川、创建以赵川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指挥解放全商洛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