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靶向施策精准发力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本报记者 肖 莲 见习记者 杨 萌 王天彤
文章字数:3368
  企业开办实现0.5个工作日内全流程免费办结;
  建成水电气暖一体化服务平台,平均办理环节由7个缩减为1个,并联审批时间压减到5个工作日以内;
  推动“税企直连”,为企业提供纳税申报“零次跑”、申报信息“零录入”、掌握政策“零等待”、税务文书“无纸化”等便捷办税体验;
  ……
  一串串耀眼的数据,一项项实打实的便民措施,背后是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个有力举措。
  今年以来,我市扎实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协同联动,主动对标先进,精准多方施策,市场主体满意度和获得感明显增强。
  我市始终坚持把营商环境突破年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高位推进,实行市委书记、市长“双组长”领导制,制定印发《商洛市推进营商环境突破年专项方案》,确定提升涉企服务效能、优化投资创业环境等5方面37项重点任务,出台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九条措施,推行“月调度、季通报、年考评”和“专班领导、专人办公、专责落实”工作机制。聚焦规范行政审批、保护市场主体、净化市场环境、服务企业项目、强化执纪问责五个重点领域,确定17项整治任务,组建工作专班,推行清单化管理和月调度模式,查找突出问题,强化整改提升,补齐短板弱项,扎实有效推进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落实落细。1—5月全市招商到位资金655.77亿元。
  访企问需解难题 精准服务促发展
  “这几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订单量减少,企业发展面临困难,多亏政府给我们出主意、想办法,积极协调西康高铁、抽水蓄能、城区雨污分流等重大项目,加大当地建筑材料采购,才让我们渡过难关。”近日,镇安县天源建材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安海感慨万分。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更是城市发展的原动力。我市始终把服务企业发展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着力解决企业的“痛点”“难点”“堵点”,助力企业提信心、解难题、增后劲。
  企业生产情况怎么样?发展有什么困难?政策支持有什么诉求?日前,市商务局和市金融办组成调研组,对全市40家外贸企业进行遍访,重点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存在的实际问题,听取意见建议,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物流成本高、销售渠道不畅等实际问题,当好企业的“服务生”。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企业群众办事更便利,是我市着眼“利”字、持续提升市场环境的一个缩影。
  我市全面实施企业开办登记规范化和注销便利化,加大“证照分离”“多证合一”等改革事项推进力度,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落实“一证办电”原则,全面实现160千瓦及以下小微企业“三零”服务城乡全覆盖,全过程办电时间不超过15个工作日。全面实行行政许可权事项清单管理,持续做好已划转事项流程优化和提速增效,推动审批服务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推出15方面92件“一件事一次办”事项、253项事项“掌上可办”。依托“一网通办”系统,采取“容缺受理+承诺制”举措,25个行业领域110项事项实现“容缺受理”。审判活动全流程网上办理,商业纠纷审判效率和质量大幅提升。健全破产审判“府院联动”机制,积极适用破产审判简易程序,破产案件办理时间进一步缩短。 
  同时,推进“标准地+承诺制”“交地即交证”“亩均论英雄”等改革措施,出让工业“标准地”121亩,发放不动产登记证22宗,面积166.5亩,其中保障中央和省重点建设项目9宗,涉及面积20.1亩。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组织政银企对接会16次,辖内银行机构为相关企业授信115.27亿元,发放贷款36.62亿元。深入开展“双包一解”活动,全市198名县级领导干部包抓项目573个,包抓企业373家,受理各类问题148个,帮助解决141个。全方位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开通了“三百四千”“丝博会签约项目”审批专区,建立项目备案、用地规划、施工许可等“绿色通道”,积极为鸿瑞·望江府、环亚源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办理了审批手续。加强县域园区营商环境建设,在全市工业产业集中区搭建政务服务平台,为入园企业提供“一站式”政务服务。
  引才聚智添动能 释放人才“磁吸力”
  “前段时间,我们公司面临招工难,我就在‘陕企通’反映了这个问题,短短5天时间市人社局就帮我们招聘了20人,解了燃眉之急。”陕西香菊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高兴地说。
  做好优化营商环境这盘“硬菜”,人才保障不可或缺。我市立足“两新两大”、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同步,采取精准招才、柔性引才、打乡情牌等形式,大力引进高端材料、新能源、食用菌等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形成人才链引领产业链的良性互动。积极推进校地协作、校企协作,与青海大学、宁夏大学、西安财经大学、西安建筑大学等13所高校签订校地人才合作协议,向13所高校颁授“商洛市人才联络站”铭牌,持续深化校地融合、加强人才交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截至目前,我市已经建立院士工作站1家、博士后工作站2家、博士后创新基地1家、省级创新研发中心30多家、市级技术研究中心100多家、创新创业孵化基地80家。
  为充分发挥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保障机制作用,我市建立企业用工需求清单和求职者需求清单,实施职业技能提升、招聘推介、服务保障三大行动,构建市级重点企业用工调度员、县域企业用工保障员、镇办人社服务员、村级劳务站联络员四级网络,用足用活援企稳岗、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社会保险、一次性吸纳就业等补贴政策,常态化组织开展一系列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打通“群众就业”与“企业用工”双向通道。
  今年以来,我市已累计举办专场招聘会166场次,积极为商洛比亚迪公司、陕西国蜂大健康产业公司、陕西慧彩微电子公司等重点企业招聘员工7913人,有力促进了重点项目建设。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3万人次,举办招聘会166场次,发布就业岗位3.5万个,派出务工专车213辆,“点对点”输送务工人员8678人。同时,指导有留岗需求的重点企业加强对职工的关心关爱,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提升职工获得感和归属感,用真心为企业留才。
  司法服务提质效 护企安商更有力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探索中,我市进一步凸显法治的重要作用,让营商环境更有序、企业经营更有公平感。
  我市深入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推动落实市、县、镇三级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全覆盖、落实涉企法律援助和公证便民举措、建立多元纠纷处理机制等,打出一套强有力的法治“组合拳”。截至目前,已组织律师进企业开展政策宣讲、法治培训、座谈调研、法务咨询等“法治体检”活动40场次,出具法律审查意见书30多份;全市政府法律顾问参与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910件,协助办理行政复议案件90件,委托代理行政应诉案件140件,参与办理重大信访案件等涉法事务352件,提出法律意见5257条、建议4550条,解答法律咨询1190多件;落实涉企法律援助和公证便民举措32项,开展涉企法律援助和办理公证案件60多件。
  为持续释放法规政策活力,我市重新梳理确认市级32个部门行政执法依据1883部,进一步厘清和公开执法部门“权责清单”。实施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重点把不符合优化营商环境,妨碍市场统一和公平竞争、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作为重点清理对象,全市共清理文件29份、废止7份,为激发市场活力扫清制度障碍。
  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我市集中开展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审查,严格执法证件和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制度,保证全市执法行为有序开展。以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活动为抓手,组织开展市县两级重点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督察活动,制定印发《商洛市法治化营商环境评估反馈问题整改方案》,跟踪解决行政执法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各级政府依法行政、依法执政。
  同时,积极开展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情况评估检查,充分保障行政相对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行政执法公开公正、文明高效,有效防止和及时纠正违法和不当行政执法行为,不断改善执法环境,提升行政执法效果。截至目前,已对7个县区和8个市直单位7500多名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法律培训、考试,换发执法证件。清理和注销不符合执法条件人员541人。
  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让投资者的权益得到有力保障;透明、规范、合法、公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让企业放心、放胆,不断迸发创造力和创新力。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下一步,我市将深入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树立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导向,着力为企业群众减负担、破堵点、解难题,助力营商环境再优化,真正把商洛打造成为投资洼地、兴业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