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产业兴 业态丰 收入增
本报通讯员 邹大鹏
文章字数:1254

  时下,走进镇安县达仁镇,青山与绿水环抱间,时时能看到群众在忙碌地除草、剪枝,及时科管桑园……一个个场景彰显出“山水茶乡”发展的无限生机。
  发展产业富民
  6月12日,在达仁镇丽光村蚕茧交易中心,勤劳的蚕农正在卸茧,进行最后的称重。
  “今年,我养了8张春蚕,前前后后不到20天就挣了2万多块钱,这不比出门打工香吗?”丽光村村民王世忠刚卖完蚕茧,拿着一大沓“红票子”高兴地说,“下半年,我还要再养8张!”
  达仁镇地处秦岭腹地,素有兴桑养蚕、种茶制茶的传统。近年来,达仁镇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不断拓宽“两山”转换路径,以茶为山、以桑为海,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走出一条“颜值”“价值”并举新路子,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攀升。
  全镇现有茶园7.1万亩,桑园1.3万亩,年可产干茶280多吨,今年春季养蚕2123张,再创历史新高。今年,茶叶、蚕桑两大产业总体收入有望突破1.5亿元,产业收入占人均纯收入比重达67%,产业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
  产旅融合强村
  品高山茗茶,赏如画风景。初夏的达仁,山清水秀,风景格外引人注目。
  “今年,来我们这体验特色茶饭的人明显增多了,有时候店里忙不过来,还要再请人帮忙。”位于狮子口社区的远山慢村表嫂茶饭老板毛农霞说。
  一业兴则百业旺。达仁镇坚持以产业为基础,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推进产业与旅游深度融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我们通过统一规划、抓点示范、强力推进,实现产业从小而散向精而优转变,将基地变园区,把园区变景区,不仅聚集了人气和商机,也提升了产业竞争力。”达仁镇党委书记马泽博说。
  以产业为媒催热了乡村旅游,带火了农特产品销售和餐饮业,助推乡村旅游持续“升温”。如今,在达仁镇形成了一批远山慢村、禅茶小镇等茶旅融合、产旅相融特色旅游精品线路,达仁镇也先后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一镇一业”荣誉称号。
  强化治理宜居
  优美的人居环境,才能让群众宜居宜业住得舒心。近年来,达仁镇持续开展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大力开展“净美达仁”创建十大行动,全力实现“畅、洁、美”,常态化、长效化、高质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奋力描绘产业强、生态优、人文美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现在居住环境不仅越来越美了,下楼走两步就能享受到高效的便民服务,要是不忙了下午再到广场上下下象棋、纳凉,日子过得甭提有多舒坦了!”6月13日,家住达仁镇栗茶家园的村民赵定恒开心地说。
  环境美、乡风优,不仅是赵定恒一个人的感受,也是达仁镇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强化社会治理带给群众的普遍感官。
  “群众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正是我们大力强化基层治理的成果。”达仁镇政法委员彭志才说,“在基层治理中,不仅注重‘外在美’,也强化‘内在美’,才能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达仁镇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将全镇划分为144个片区,通过“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构建出乡村全域治理防护网,实现党建引领网格、群众幸福“满格”。今年以来,144名片长累计排查解决问题12778件,真正做到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