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人返乡 带富一方
文章字数:1891
初夏时节,走进丹凤县,沿丹庾路或蔡窑路来到窑沟村,不时会看到群众在田间地头劳作。在能人杨青华的“辽五味”种植基地里,只见30多名群众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他们有的修剪枝丫,有的挥锄除草,有的科学追肥,一片繁忙景象。
窑沟村村民潘辉说:“我在杨青华的带动和帮助下,发展了3亩‘辽五味’,已逐渐进入盛产期。去年挣了2万多元,有效增加了家庭收入,下一步我将继续发展‘辽五味’,多挣些钱。”
在窑沟村,提起杨青华,都知道他是发展“辽五味”产业的,是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能人。
辛勤付出 苦尽甜来
20世纪90年代,由于家里兄弟姐妹比较多,家庭经济条件差,杨青华一家人生活过得很艰辛。1992年,19岁的杨青华怀揣致富梦想,不顾家人反对,毅然放弃学业,跟着乡亲前往河南灵宝打拼。
起初,由于没有劳动技能和缺乏社会经验,杨青华在举目无亲、人地生疏的河南灵宝,感觉压力巨大,生活也十分艰辛。为了历练自己,杨青华先后在饭馆当学徒、在机械修理门市部打工,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把什么苦都吃了,把什么罪都受了”。如今回忆起来,还是历历在目,一辈子都忘不掉。也正是经历了这些磨难,他才快速地成长起来,对社会、对人生有了独到的认识。
后来,经过摸爬滚打,杨青华有了一定的积蓄。一次,听说在金矿上打工很挣钱,他就辗转联系到在金矿上打工的乡亲,详细了解金矿上挣钱的“门道”。杨青华觉得自己大有可为,就来到金矿挣钱,从最普通的搬运工干起。那时候,他身上“山里娃”的勇毅、坚韧、踏实、忠厚凸显出来,由于吃苦耐劳、辛勤付出,逐渐得到老板的认可,后来逐步走上管理岗位,直至和老板一起合伙开金矿。其间,杨青华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后来,他结婚生子,生活越过越好,让家里逐渐摆脱了贫困,并带动更多的乡亲外出务工。
回乡创业 融入集体
外面虽好,终不是常法。2016年,在外打拼多年的杨青华步入中年,由于政策形势和大环境的变化,加之母亲年事已高,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日益浓厚,毅然携妻带子返回家乡——丹凤县庾岭镇窑沟村。
回到家乡,赋闲了一段时间后,杨青华开始了创业,像本村群众一样,他先后种植过天麻、茯苓、猪苓等中药材,由于投资大、风险高、收益不稳,没有挣到钱,创业失败了。但是,在此期间,他一直热心村上公益事业,积极支持配合村上的各项工作,尤其是脱贫攻坚工作,受到了大家好评。
2018年,杨青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时他又萌生了在家乡创业的想法。
“这几年,国家政策好,群众都脱了贫,但是,村里没有很好的产业,留不住人,群众要外出打工挣钱,很多老年人出不去留在老家,缺乏子女照顾,亲情和生活难两全。”杨青华说,他想因地制宜发展一些产业,吸引乡亲回流,既能在家门口有稳定的收入,又能照顾家庭。
由于回乡第一次创业失败,家人对他再次创业有顾虑。但是,杨青华没有放弃,而是立足窑沟村气候环境实际,经过多方考察、认真谋划后,决心再次创业。
瞄准特色 规模发展
到底发展什么产业呢?杨青华苦思冥想。
一次偶然机会,一位收药材的商贩到邻居家收购五味子,杨青华询问后得知,邻居家采摘的是山上野生的五味子,虽是一味常见中药,但具有健脾消食、治疗风湿的功能,晒干后,一公斤可卖70元左右。而东北有大规模人工种植的“辽五味”,种植3年后开始挂果,5年后进入盛产期,且产量大、药用价值高、市场前景广。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杨青华专门跑到东北,实地考察了“辽五味”的种植、加工、销售,并到药厂详细了解了五味子的药用情况。
经过认真调研,杨青华认定“辽五味”可以在窑沟村种植。于是,他耐心做家人的思想工作。在家人的全力支持下,杨青华开始发展“辽五味”种植。杨青华注册了“青兰竹”专业种植合作社,累计投资200多万元,雇佣本村群众30多人,流转土地140多亩,种植“辽五味”14万多株,并带动本村23户群众发展“辽五味”50多亩,辐射带动庾岭、蔡川、龙驹寨3个镇(街道)群众发展“辽五味”300多亩。
“辽五味”进入盛产期后,预计每亩纯收入5000多元,将持续带动群众增收,有效巩固脱贫成果。
“杨青华作为村上的致富带头人,这几年一直在大力发展‘辽五味’种植,既充分利用了部分群众的闲置土地,又雇佣本村群众务工增加了收入。他带动群众发展‘辽五味’种植,盘活了土地资源,稳定增加了群众收入,为村上的脱贫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丹凤县委政法委驻庾岭镇窑沟村第一书记刘伊培说。
如今,窑沟村发展“辽五味”种植的群众越来越多,收入也逐年增加。
“作为村上的一名党员,2022年3月被村上聘为荣誉支书,感觉肩上的责任更大了。我将立足村情实际,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带动更多的群众发展‘辽五味’种植,不断带领群众持续增收致富,让大家的小康路越走越宽阔。”杨青华说。
窑沟村村民潘辉说:“我在杨青华的带动和帮助下,发展了3亩‘辽五味’,已逐渐进入盛产期。去年挣了2万多元,有效增加了家庭收入,下一步我将继续发展‘辽五味’,多挣些钱。”
在窑沟村,提起杨青华,都知道他是发展“辽五味”产业的,是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能人。
辛勤付出 苦尽甜来
20世纪90年代,由于家里兄弟姐妹比较多,家庭经济条件差,杨青华一家人生活过得很艰辛。1992年,19岁的杨青华怀揣致富梦想,不顾家人反对,毅然放弃学业,跟着乡亲前往河南灵宝打拼。
起初,由于没有劳动技能和缺乏社会经验,杨青华在举目无亲、人地生疏的河南灵宝,感觉压力巨大,生活也十分艰辛。为了历练自己,杨青华先后在饭馆当学徒、在机械修理门市部打工,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把什么苦都吃了,把什么罪都受了”。如今回忆起来,还是历历在目,一辈子都忘不掉。也正是经历了这些磨难,他才快速地成长起来,对社会、对人生有了独到的认识。
后来,经过摸爬滚打,杨青华有了一定的积蓄。一次,听说在金矿上打工很挣钱,他就辗转联系到在金矿上打工的乡亲,详细了解金矿上挣钱的“门道”。杨青华觉得自己大有可为,就来到金矿挣钱,从最普通的搬运工干起。那时候,他身上“山里娃”的勇毅、坚韧、踏实、忠厚凸显出来,由于吃苦耐劳、辛勤付出,逐渐得到老板的认可,后来逐步走上管理岗位,直至和老板一起合伙开金矿。其间,杨青华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后来,他结婚生子,生活越过越好,让家里逐渐摆脱了贫困,并带动更多的乡亲外出务工。
回乡创业 融入集体
外面虽好,终不是常法。2016年,在外打拼多年的杨青华步入中年,由于政策形势和大环境的变化,加之母亲年事已高,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日益浓厚,毅然携妻带子返回家乡——丹凤县庾岭镇窑沟村。
回到家乡,赋闲了一段时间后,杨青华开始了创业,像本村群众一样,他先后种植过天麻、茯苓、猪苓等中药材,由于投资大、风险高、收益不稳,没有挣到钱,创业失败了。但是,在此期间,他一直热心村上公益事业,积极支持配合村上的各项工作,尤其是脱贫攻坚工作,受到了大家好评。
2018年,杨青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时他又萌生了在家乡创业的想法。
“这几年,国家政策好,群众都脱了贫,但是,村里没有很好的产业,留不住人,群众要外出打工挣钱,很多老年人出不去留在老家,缺乏子女照顾,亲情和生活难两全。”杨青华说,他想因地制宜发展一些产业,吸引乡亲回流,既能在家门口有稳定的收入,又能照顾家庭。
由于回乡第一次创业失败,家人对他再次创业有顾虑。但是,杨青华没有放弃,而是立足窑沟村气候环境实际,经过多方考察、认真谋划后,决心再次创业。
瞄准特色 规模发展
到底发展什么产业呢?杨青华苦思冥想。
一次偶然机会,一位收药材的商贩到邻居家收购五味子,杨青华询问后得知,邻居家采摘的是山上野生的五味子,虽是一味常见中药,但具有健脾消食、治疗风湿的功能,晒干后,一公斤可卖70元左右。而东北有大规模人工种植的“辽五味”,种植3年后开始挂果,5年后进入盛产期,且产量大、药用价值高、市场前景广。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杨青华专门跑到东北,实地考察了“辽五味”的种植、加工、销售,并到药厂详细了解了五味子的药用情况。
经过认真调研,杨青华认定“辽五味”可以在窑沟村种植。于是,他耐心做家人的思想工作。在家人的全力支持下,杨青华开始发展“辽五味”种植。杨青华注册了“青兰竹”专业种植合作社,累计投资200多万元,雇佣本村群众30多人,流转土地140多亩,种植“辽五味”14万多株,并带动本村23户群众发展“辽五味”50多亩,辐射带动庾岭、蔡川、龙驹寨3个镇(街道)群众发展“辽五味”300多亩。
“辽五味”进入盛产期后,预计每亩纯收入5000多元,将持续带动群众增收,有效巩固脱贫成果。
“杨青华作为村上的致富带头人,这几年一直在大力发展‘辽五味’种植,既充分利用了部分群众的闲置土地,又雇佣本村群众务工增加了收入。他带动群众发展‘辽五味’种植,盘活了土地资源,稳定增加了群众收入,为村上的脱贫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丹凤县委政法委驻庾岭镇窑沟村第一书记刘伊培说。
如今,窑沟村发展“辽五味”种植的群众越来越多,收入也逐年增加。
“作为村上的一名党员,2022年3月被村上聘为荣誉支书,感觉肩上的责任更大了。我将立足村情实际,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带动更多的群众发展‘辽五味’种植,不断带领群众持续增收致富,让大家的小康路越走越宽阔。”杨青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