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一片丹心系桑梓
——访“背笼电工”宁启水
文章字数:3648
    爬杆检修

    每次上山,宁启水都背着一背笼帮乡亲们购买的生活用品。

    与群众亲如一家

  
  宁启水,山阳县南宽坪镇供电所的一名农电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现任南宽坪镇安家门村党支部副书记。2023年春季的一天,我决定去看看这位被誉为“铁腿电工”“背笼电工”的商洛汉子,是如何从秦岭深处走进人民大会堂的。
  乡邻眼里的“宁哥”
  春日的清晨,青山绿水与山腰的民居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安家门村距离山阳县城76公里,山路一弯又一弯,很少看到大片的土地。碎石砌垒的梯田,盘旋在坡畔,看上去很美,但土壤稀薄,庄稼长势不好。
  安家门村党群服务中心的五间三层办公楼,矗立在金钱河畔的公路边,虽是最基层的单位,各个科室及规章制度一应俱全。在便民服务大厅,我们见到了宁启水,他的办公桌上,除了一台电脑,还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几本时政书籍。
  村党支部院子里,竖着一排公示栏,内容包括退耕还林补贴、低保人员名单、党费缴纳情况等,事无巨细,皆清清楚楚。
  这些年,当地在金钱河治理、乡村建设上干了许多实事,来过安家门村的人,都感觉山更绿了、水更清了、路好走了,居住环境越来越美。
  从安家门村到南宽坪镇供电所,有7公里山路。汽车刚刚启动,宁启水看到路边一个中年妇女正在拦车,就请我们捎她一段路。他解释说:“她家住得远,捎一段路,她就能少走点路。”
  “他呀,属于热心肠,没架子,既是村干部又是电工,迟早见了人,都是笑着说话。”妇女心直口快,“我们这里条件差,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都离不开老宁。他总是忙里忙外的,把别人家的事当自家事办,人老实,不耍滑头。”
  “我们南宽坪的一些老年人,一辈子没去过山阳县城,更别说商洛市和省城西安了,很多人都羡慕宁哥去过北京。”她指着对面山坡上的几户人家说,“你看那些碎石头砌垒的梯田,在我们这里就算好地。我们原来住在裙子沟梁顶,从沟下边望,就像在天上。以前沟顶有上百户人,现在国家在镇上给我们盖了安置房,许多人搬下来就不想再上去了。”
  大桥边,竖立着一块印着党徽的宣传牌,红底黄字十分醒目:“对党忠诚走在前、凝心聚魂走在前、先锋引领走在前、勤政为民走在前、廉洁修身走在前。”虽然山大沟深,但党的领导同样深入人心。
  女人收拾行李说:“我快到了,这是婆家,裙子沟山梁上是娘家。娘家有79岁的老爹,不愿下山,这些年把老宁害咋了,每次上去都帮忙捎吃的喝的,盐呀、油呀、方便面呀都是老宁用背笼背上去的。我爹和村民说起启水,感觉比儿子还亲。”
  宁启水被夸得不好意思,用山阳腔说:“哎哟,再别这么说,(他是)咱叔呢,乡里乡亲的,也是顺路么,都是应该的。”女人补充说:“我爹说的是实话,年轻人常年不在屋,一个拉线开关、一个灯泡都是老宁帮着买好背上山,亲手换上的。”
  守望大山,情系乡亲
  南宽坪镇的街道不宽,弯弯的像一张弓,商铺一家挨着一家,人却很少。几位大叔大妈坐在台阶处,面前摆着扁豆、香椿等自产的蔬菜。已经是下午2点了,我们在街上一家饭馆简单地吃过午饭,然后来到南宽坪镇供电所。
  供电所在镇子西边,三层宿办楼,担负着全镇13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共7395户群众的供电任务。8名员工,人均管理924户,供电区域总面积230平方千米。所长陈佩是个年轻小伙,热情阳光。他告诉我们,南宽坪、杨地、户垣3个供电所新成立了党支部,今天例会,共到了11名党员。我来到会议室,看到开会的党员都很认真,每人面前都放着笔记本和打印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国史的重要思想》,所长桌前放着《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简史》等书籍资料。
  陈佩说,宁师傅是他们的标杆和榜样,他管理的台区山高路远,特别是万佛山、裙子沟山势陡峭,所里考虑到他年龄大了,想调整到近一点的地方,他却说那些地方自己熟悉,别人去他不放心。供电所日常工作很琐碎,宁师傅给全所员工带来了动力,所有人都向他看齐。
  宁启水1999年7月被南宽坪供电所聘为农电工,参加工作以来,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你用电,我用心”的工作理念,靠两条“铁腿”奔走在人烟稀少的山沟林海,累计徒步7万多公里,并坚持为山上的老人捎带食用油、盐、洗衣粉、卫生纸、方便面等生活用品,被群众誉为“铁腿电工”“背笼电工”。
  宁启水指着那些陡峭的山峰说:“其实万佛山、裙子沟并不适合人居住,我以前觉得活着就好,后来当了电工,就觉得要为当地群众管好电、让群众告别点煤油灯的日子。再后来,我走出了大山,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便盼着搬下山去,到交通、饮水、孩子上学都方便的地方。国家实施移民搬迁,万佛山、裙子沟包括我在内的群众,都是受益者。”
  来到宁启水居住的小屋,因为他的妻子在县城住院,家里好几天没收拾,有点乱。一个不起眼的书柜上,摆放的各种荣誉证书达40多个,最醒目的要数“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全国劳动模范”。
  一个普普通通的背笼
  装满了沉甸甸的故事
  从供电所出来,宁启水换上了西装和皮鞋。他让我们把他捎到市上,参加第二天召开的人代会。我问:“你所管辖的裙子沟在哪里?”他把胳膊伸出窗外,指着远处的山峦说:“往前走转个弯,看见山顶上有三根水泥电杆的地方就是。”
  过了一座桥,我们就看见远处的山梁上耸立着川字形的三根电线杆。
  我问:“当年是如何把电线杆拉上去的?”
  宁启水说:“给裙子沟拉电虽然辛苦,但老百姓就是不叫苦不喊累,那些电杆都是人力从沟底连抬带拉挪上去的。因为是我带领群众栽的杆,每次上去清理通道、抄表收电费,都有一种亲切感。”
  多年来,他上山清理线路,妻子经常陪着,两人吃过早饭出门,翻山越岭检查线路,一直忙到深夜才能进门。有一次,在山坡上遇到大雨,两个人淋得像从河里捞出来的,妻子还摔了一跤,脚腕骨折住院,但他没给任何人说过。
  “山上有野兽没?”我问。
  “有呀,野猪特别多,以前有狼,这些年好像少了,但是你不惹它,它也不会伤你,还有蛇、蜂,我曾被蜂蜇过三四次。”
  “条件这么苦,你有没有想过辞职不干?”我问。
  “想过!”宁启水回答得很利索,“有一次清理通道树木,我在山上摔了一跤,妻子看到我受罪的样子,提出让我不要干了。我想自己不干可以,但没有人愿意接手,这里的老百姓用电怎么办?裙子沟村一户离一户看似很近,但这条沟下、那条沟上得走几个小时。有一次我脚扭伤了,两户人家的保险丝烧了,他们摸黑过了两三天,也不好意思找我。我知道后,立即让妻子带着工具去给他们接上。我觉得裙子沟的老百姓离不开我,离职的念头便打消了。”
  俗话说:“跟着当官的做娘子,跟上杀猪的翻肠子。”在基层农电工作中,家属帮忙的不在少数。妻子肯学,宁启水就把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教给她。遇上有人家里没电了,他又急忙赶不回来,妻子就代替他去收拾。
  来到一个叫“夹石峡”的地方,河面上是一座晃晃悠悠的钢丝桥,过桥进沟,一条似路非路的羊肠小道盘旋在悬崖峭壁间。宁启水指着最高的山说,裙子沟村就在山顶上。上面还算平坦,有七八百亩地,以前住了118户人家,现在搬迁得还剩11户。一块突出的山崖下面,放了6个背笼,其中一个便是宁启水的。以前走村串户,不少群众问他啥时候下山,帮忙捎点生活用品,后来就成了习惯,一个灯泡、一袋子米、一桶油等,他从不推脱。因为汽车只能开到河对面,剩下的路就得用背笼背,东西装进背笼,每次都满满当当。
  上到半路,我实在走不动了,坐下歇息。问他上山需要多长时间,宁启水平静地说:“一般是三四个小时,天好了路好走,下雨下雪就艰难。”
  山路转弯处,有一个石拱桥,两条丫字形山路通往两个组。有一年宁启水去抄表,摔了一跤把腰跌伤,全村人自制担架,一拨人把他抬下山,另一拨人又把他抬上山。村子里的人离不开他,他也舍不得离开他们。
  “你的人生值了!”我边爬山边说,“你几十年来对山里人付出,大山也给了你回报。”宁启水微笑着抹一把脸上的汗渍,不好意思地说:“我做得还不够好,都是组织的关爱。”
  上到夹石峡深处,两壁山崖一线天,中间横卡着一块几吨重的巨石,虽是一道风景,但人从下边穿行,感觉非常危险。向上看,山路还很远,天上又下起了零星雨点,我们只好把去裙子沟山顶的机会留待下一次。
  拉着宁启水赶往商洛市的路上,雨越下越大,在服务区停车休息时,宁启水从挎包里掏出一支钢笔和一个笔记本,说这是他从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带回来的,他觉得挺珍贵,送给我作纪念。
  作为人大代表,宁启水认为,乡村生态旅游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帮助农民增收意义重大;培育文明乡风,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多个领域助力乡村振兴,用活“绿水青山”,才能变成“金山银山”。
  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思想境界。商洛的发展与变迁,离不开党的好政策,同样离不开像宁启水一样默默奉献的基层干部,他们是守望秦岭的老黄牛,也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到达商洛市区,把宁启水送到开会报到的地方,已经是晚上8点多。我的脑海里一直萦绕着宁启水说过的话以及与他一起走过的路、遇见的人。一天时间里,没有听他说过一句豪言壮语,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的岗位平凡、工作琐碎,但他用心做、坚持做,就做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从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本文配图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