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喜 即使人生跌宕起伏,而我从未放弃创作
文章字数:1392
陈年喜给大家提前准备好的作品集签名
6月20日,省作协调研组前往丹凤县看望我市青年作家陈年喜,亲切慰问的同时,诚挚邀请他加入陕西省作家协会,并为他送上路遥精品典藏纪念版。调研组觉得他在创作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传承了路遥精神。陈年喜欣然接受省作协的入会邀请,现场为大家提前准备好的作品集一一签名。
陈年喜生于1970年,丹凤县人,曾从事矿山爆破工作16年。长期以来,他一边打工,一边坚持文学创作,目前已有数百首诗歌以及散文、评论文章散见于《诗刊》《天涯》《散文》等刊物,曾被央视《新闻直播间》《朗读者》《乡村大世界》栏目和《人民资讯》《南方周末》等广泛报道。2016年,应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邀请,陈年喜赴美进行诗歌交流,同年获得首届桂冠工人诗人奖,目前已出版《微尘》《炸裂志》《活着就是冲天一喊》《一地霜白》等作品集。陈年喜用纪实手法为“用生命写作第一人”的评语作出了很好的诠释和注解,也为我市打造“文化绿洲”“文学高地”文化文艺工作品牌作出了贡献。
尽管已有诸多荣誉加身,但是陈年喜的生活仍然非常朴素低调,一心专注于创作,书架上、客厅墙边摞满了文学书刊和自己的作品集。
文学绵长,生活不止。陈年喜说,在矿山打工的岁月里,很多地方都没有手机信号,纸张也很少见,灵感来临的时候,他常常在烟盒、炸药箱上写诗。省作协调研组一行听到他的经历后都很感慨,认为他能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一直坚持创作,确实很不容易,这也从侧面折射出文学的力量。如果没有文学的照亮与陪伴,生活的重压可能就把他击垮了。
正是因为有了文学的照亮,陈年喜的人生经历了不断地反转。当他的诗作在博客上被伯乐发现之后,便成了纪录片《我的诗篇》的主人公之一,继而获得首届桂冠工人诗人奖,应邀参加电视综艺节目,为明星写歌词,跟随摄制组出国,登上帝国大厦,在哈佛、耶鲁演讲……
陈年喜原来在矿山工作,因病做完颈椎手术后,就不能再去矿山了。陈年喜说,离开熟悉的矿山后他很不适应,也很茫然。当朋友问他有什么想法时,他说哪里需要门卫,找个看大门的工作也行,至少有时间创作。朋友说:“你文字功底非常好,当门卫可惜了。”于是,经朋友介绍,陈年喜于2017年到贵州一家旅游公司做文案策划工作。
陈年喜在贵州一待就是3年,写了300多篇散文,还有各类策划案、新闻稿,工作干得越来越得心应手。“能够胜任这份工作,主要是因为原来的爱好一直没有放弃,文字功底还在。如果当时因为环境艰苦而随波逐流,那么这份原创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我可能就做不了。”陈年喜说。
然而,命运是无情的,跌宕起伏。尘肺病潜伏期长,他走出矿山3年之后,最终还是被确诊。
2020年,陈年喜因被确诊患有尘肺病,不得不辞职回到老家,一边养病一边坚持创作。在依旧为生活奔波的同时,陈年喜还加入了一个公益组织,致力于推动尘肺病的预防和救治。2022年3月,陈年喜因持续为大爱清尘传播工作作出突出贡献,被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大爱清尘基金和北京大爱清尘公益基金会评为“最具影响力传播人”。
“命运虽然跌宕起伏,但还是要感谢命运。过往的经历不管多么不堪回首,其实都是有价值的,有些作品的问世与以往的生活阅历是密不可分的。”陈年喜说。
回顾一路走来的坎坎坷坷,年过半百的陈年喜表示,不管人生之路多么艰难曲折,却始终没有击垮过他,因为他总是辩证地看待生活带来的苦难和喜乐,持之以恒地坚持创作。在一次次低谷中浴火重生,这或许就是文学照进现实、点亮生活的力量。
6月20日,省作协调研组前往丹凤县看望我市青年作家陈年喜,亲切慰问的同时,诚挚邀请他加入陕西省作家协会,并为他送上路遥精品典藏纪念版。调研组觉得他在创作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传承了路遥精神。陈年喜欣然接受省作协的入会邀请,现场为大家提前准备好的作品集一一签名。
陈年喜生于1970年,丹凤县人,曾从事矿山爆破工作16年。长期以来,他一边打工,一边坚持文学创作,目前已有数百首诗歌以及散文、评论文章散见于《诗刊》《天涯》《散文》等刊物,曾被央视《新闻直播间》《朗读者》《乡村大世界》栏目和《人民资讯》《南方周末》等广泛报道。2016年,应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邀请,陈年喜赴美进行诗歌交流,同年获得首届桂冠工人诗人奖,目前已出版《微尘》《炸裂志》《活着就是冲天一喊》《一地霜白》等作品集。陈年喜用纪实手法为“用生命写作第一人”的评语作出了很好的诠释和注解,也为我市打造“文化绿洲”“文学高地”文化文艺工作品牌作出了贡献。
尽管已有诸多荣誉加身,但是陈年喜的生活仍然非常朴素低调,一心专注于创作,书架上、客厅墙边摞满了文学书刊和自己的作品集。
文学绵长,生活不止。陈年喜说,在矿山打工的岁月里,很多地方都没有手机信号,纸张也很少见,灵感来临的时候,他常常在烟盒、炸药箱上写诗。省作协调研组一行听到他的经历后都很感慨,认为他能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一直坚持创作,确实很不容易,这也从侧面折射出文学的力量。如果没有文学的照亮与陪伴,生活的重压可能就把他击垮了。
正是因为有了文学的照亮,陈年喜的人生经历了不断地反转。当他的诗作在博客上被伯乐发现之后,便成了纪录片《我的诗篇》的主人公之一,继而获得首届桂冠工人诗人奖,应邀参加电视综艺节目,为明星写歌词,跟随摄制组出国,登上帝国大厦,在哈佛、耶鲁演讲……
陈年喜原来在矿山工作,因病做完颈椎手术后,就不能再去矿山了。陈年喜说,离开熟悉的矿山后他很不适应,也很茫然。当朋友问他有什么想法时,他说哪里需要门卫,找个看大门的工作也行,至少有时间创作。朋友说:“你文字功底非常好,当门卫可惜了。”于是,经朋友介绍,陈年喜于2017年到贵州一家旅游公司做文案策划工作。
陈年喜在贵州一待就是3年,写了300多篇散文,还有各类策划案、新闻稿,工作干得越来越得心应手。“能够胜任这份工作,主要是因为原来的爱好一直没有放弃,文字功底还在。如果当时因为环境艰苦而随波逐流,那么这份原创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我可能就做不了。”陈年喜说。
然而,命运是无情的,跌宕起伏。尘肺病潜伏期长,他走出矿山3年之后,最终还是被确诊。
2020年,陈年喜因被确诊患有尘肺病,不得不辞职回到老家,一边养病一边坚持创作。在依旧为生活奔波的同时,陈年喜还加入了一个公益组织,致力于推动尘肺病的预防和救治。2022年3月,陈年喜因持续为大爱清尘传播工作作出突出贡献,被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大爱清尘基金和北京大爱清尘公益基金会评为“最具影响力传播人”。
“命运虽然跌宕起伏,但还是要感谢命运。过往的经历不管多么不堪回首,其实都是有价值的,有些作品的问世与以往的生活阅历是密不可分的。”陈年喜说。
回顾一路走来的坎坎坷坷,年过半百的陈年喜表示,不管人生之路多么艰难曲折,却始终没有击垮过他,因为他总是辩证地看待生活带来的苦难和喜乐,持之以恒地坚持创作。在一次次低谷中浴火重生,这或许就是文学照进现实、点亮生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