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小龙 王江波
7月26日,我市被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授予“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样板市”称号,这一“国字号”荣誉是对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肯定。
近年来,我市立足资源禀赋,加强科技创新,不断发展壮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名特优新农产品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实现了两个全国第一:全国第一个整市推进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试点建设的城市,名特优新农产品总量位列全国地级市第一位。
这是我市着力加强科技创新、积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一个缩影。
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我市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不断巩固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着力构建具有商洛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陕西要实现追赶超越,必须在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发表的重要讲话,进一步为我市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指引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强化科创驱动 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引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要条件,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狠抓创新主体培育,持续扩大创新投入,积极汇聚创新人才,不断优化创新服务,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贡献智慧、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485名科技特派员和150名“三区人才”下沉一线,开展技术指导、联农带农、本土技术人才培养等产业帮扶工作,科技赋能特色农业强市提速增效;
加力加速科技企业培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29家,推荐申报升级上市后备企业12家;
围绕“菌果药畜茶酒”特色产业,将“商南茶叶、丹凤红酒、镇安板栗、山阳食用菌、柞水中药材”挤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并开题实施,争取资金1500万元;
建成5000平方米秦创原(商洛)飞地孵化器,增设科技型企业培育库、科技计划项目库、科技人才资源库“三库”和线上路演专栏,动态扩充科技资源数据5.3万条,孵化科创公司12家;
依托秦创原总平台,推进“一中心一平台九基地”和科技企业融通创新示范区建设,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3家;
扎实开展科技服务进企业、市县科技局长进高校(院所)“双进”行动,发放惠企政策包“科技名片”300多个,征集技术需求408项;
启动实施生物医药产业厅市联动重点专项,争取省级科技资金4500万元,推动以盘龙为“链主”企业的35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与陕师大等8所高校院所融通创新,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助推生物医药产业链迈向中高端;
……
一组组数据,折射出我市优化创新服务,狠抓创新发展的新气象。
今年以来,我市按照“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思路,制定《商洛市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三年倍增计划》,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因地制宜推进“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多措并举支持科技型企业扩量提质。
特别是我市紧紧围绕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这条主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策划实施科技实事,推动科技赋能特色产业发展,全力推动秦创原见效成势,加力加速科技企业培育,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着力将我市打造成创新创业的发展新高地。
深化科创引领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走进洛南县景村镇八一村红仁核桃基地,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核桃树上,繁密的核桃挂满枝头长势喜人,这里是洛南乃至全国最大的红仁核桃基地。
几年前,商洛盛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兆斌了解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红仁核桃的品种,其营养价值高、资源奇缺、特色鲜明,预计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董兆斌便萌生了从美国引种红仁核桃的想法。
2015年4月,董兆斌从美国引进的100株红仁核桃嫁接苗顺利落户洛南县,并在商洛市商州区建立了第一个引种试验园。
随后,董兆斌就带着团队先后开展了高效栽培关键技术、高抗砧木引种筛选、整形修剪模式、病虫害防控、低温晚霜预防等研究。经过8年的研究和推广,董兆斌建成试验、示范园5块1820多亩,累计生产红仁核桃嫁接苗80多万株,红仁核桃真正在商洛落地扎根。
红仁核桃的引种只是商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在冷水鱼产业基地,冷水鱼企业与西农大、省水产总站等单位紧密合作,创新利用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等高效生态养殖模式,示范应用水质检测、精准饲喂、智能增氧等现代设施工艺,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常年稳定在99.99%以上,生产效率和产业综合效益不断提升。
在丹凤华茂牧业,通过全产业链“两链同育”,推进标准化养殖、精细化加工、网络化物流、品牌化营销、资源化利用“五化一体”,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依托全国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样板市”名片,推动农业跨界融合,形成以区域公用品牌为统领、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为主导的品牌集群,做强做优“菌果药畜茶酒”等特色优势产业,通过引进新技术、开发新品种、推广新模式,实现以红仁核桃、食用菌、冷水鱼、家禽养殖产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传统产业插上创新翅膀,实现了从“一户”到“一域”的华丽蜕变。
从地方国营的商洛冶炼厂、商洛炼锌厂,到发展成为省属企业陕西有色金属集团的权属单位,陕西锌业公司走过了37年发展历程。“国家级绿色工厂”“全国循环经济先进单位”“陕西省首批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这些沉甸甸的荣誉,也不断展现着老牌国企的责任与使命担当。
我市坚持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支持一产、二产企业改造提升现有设施、工艺条件及生产服务,深化新旧动能转换,积极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
坚持科创赋能 培育构建现代产业集群
盛夏时节,走进陕西岭南佳泰建筑节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一块块ALC轻质外墙板在电脑精准的控制下,快速产出,随后被叉车运送到成品堆放区。
据了解,该公司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是以粉煤灰、硅质尾矿、水泥、石灰等为原材料的尾矿废渣,通过高压蒸汽养护技术,生产多气孔混凝土成型板材。
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工厂的精准管理,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陕南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智能制造产业新基地。
近年来,商洛市坚持绿色循环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建材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通过科技创新,形成了以岭南佳泰、中电建(洛南)绿色建材、鑫磊恒达等为代表的绿色建材企业发展集群。
除了方兴未艾的绿色建材产业集群,以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有色金属全产业链“生态岛”而闻名的洛南环亚源也成为商洛打造现代化产业集群的代表。
洛南环亚源铜业利用先进专利技术和世界领先环保装置,通过固废回转窑焚烧去除有害物质生成有价渣料,进富氧侧吹炉吹炼生成冰铜、粗铜、合金铜,转入回转式阳极炉精炼成铜阳极板,利用先进的加工处理设备设施和环保装置,回收利用含铜有色金属废渣、废泥、废料等“城市矿产”有价成分,将废料中的有价金属“吃尽榨干”,让危险废物变成无害有价产品,避免了对周边土壤、大气、水体的危害,实现废弃物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
夏雨初霁,阳光明媚。走进商洛高新区秦岭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项目现场,施工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室外雨污水、强弱电管网等施工作业。项目占地19.87亩,主要建设中国移动商洛分公司生产调度用房和秦岭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商洛的城市大脑、数字政府的政务云底座、政务服务的核心载体、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为实现“西数商算,西数商备”和“秦岭智谷·数字商洛”的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我市坚持深入实施“链长制”,12名市级领导担任新材料、健康医药、清洁能源、新型建材、绿色食品、电子信息6条重点产业链“链长”,以“3+N”产业集群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特别是创新投入持续增长,创新活力不断迸发,创新质量显著提升,着力打造以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千亿级康养旅游产业集群、千亿级绿色食品和健康医药产业集群,以及投资千亿元的抽水蓄能电站产业基地,实现工业倍增、经济高质量发展。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新。新时代新征程,科技创新正在为商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新动能,为推动商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为加快追赶超越步伐、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