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有进 逐步回暖
文章字数:1762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高效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相关政策,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各项经济指标逐步呈现回暖的态势。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4.58亿元,同比增长0.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长3.4%,第二产业下降8.1%,第三产业增长7.2%。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
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7.30亿元,增长2.6%;实现增加值48.4亿元,增长3.5%。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分别增长3.8%、5.6%、2.0%、7.0%。全市夏粮播种面积99.4万亩,增长0.6%。面对局部持续阴雨天气,全力做好小麦抢收烘干晾晒工作,夏粮生产再获丰收。全市夏粮产量20.16万吨,增长1.6%。上半年,全市猪牛羊禽肉产量4.48万吨,下降0.4%。其中,猪肉、牛肉、羊肉分别下降0.4%、1.5%、8.9%,禽肉产量增长3.6%,禽蛋产量增长0.6%。二季度末,生猪存栏59.46万头,下降2.6%;生猪出栏45.01万头,下降0.3%。
工业降幅有所收窄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下降10%,降幅较1月至5月收窄1.2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下降13.3%,降幅较1月至5月收窄0.2个百分点。三大支柱产业产值下降3.5%。其中,现代材料增长1.2%,现代医药下降32.6%,绿色食品增长5.4%。
分行业看,31个大类行业中有16个行业产值实现增长。占比较高的四大行业中,农副产品加工业和非金属矿物质品业产值分别增长4.4%、3.7%;有色金属冶炼延压加工业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产值分别下降16.4%、4.3%。
分产量看,57种工业产品产量中有28种同比增长。其中,铁矿石原矿515万吨,增长1.2倍;精锌10.1万吨,增长10%;钼精矿折合量 1777.3吨,增长46.7%。10种有色金属增长8.7%,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增长275.7%,商品混凝土增长14.2%,饲料下降17.9%,中成药下降26.2%,饮料酒下降85.4%。
建筑业快速增长
上半年,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69.61亿元,同比增长15.1%,位居全省第一,比一季度加快3.6个百分点。全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共签订合同额130.39亿元,同比增长11.6%。
服务业支撑有力
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比一季度加快1.5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3.7个百分点,有力地支撑了经济增长。1月至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21.55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4.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45.2%,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20.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19.2%。商品房销售面积44.23万平方米,增长31.9%,位居全省第一。
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升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比1月至5月提升0.6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0.4%,第二产业投资下降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3%。
分主体看,国有及国有投资同比增长7.5%,民间投资下降3.6%,文化产业投资下降1.3%,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8.5%。
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6.8%,工业投资下降1.8%,制造业下降6.8%,房地产业投资增长49.2%。
消费市场稳步增长
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12亿元,增长9.8%,位居全省第四。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6.41亿元,增长11%。限上单位通过网络实现的零售额0.86亿元,增长34.9%,高于限上增速23.9个百分点。
按经营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5.07亿元,增长9.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6.05亿元,增长10.7%。
按消费形态看,全市商品零售额98.80亿元,增长9.0%;餐饮收入12.32亿元,增长17.1%
按商品类别看,全市限上单位22类商品中18类实现正增长。其中,饮料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五金电料类、通信器材类、煤炭及制品类、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7.8%、26.0%、38.3%、33.7%、28.6%、23.4%、22.5%。
财政金融继续上行
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58亿元,增长16.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4.67亿元,增长8.8%。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724.05亿元,增长11.5%;人民币贷款余额971.18亿元,增长17.4%。
市场主体同比增长
上半年,全市实有市场主体13.86万户,增长8.9%。其中,企业2.92万户,增长10.8%;个体工商户10.30万户,增长4.3%;新登记市场主体0.8万户,增长8.9%。截至6月底,全市“五上”企业1182家,较去年同期增加162家,同比增长15.8%。新增“五上”企业(不含年报)12家,其中,建筑业4家、住宿业1家、房地产业6家、服务业1家。
总的来看,上半年,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持续显效,全市经济承压前行、喜忧参半。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稳步提升,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并没有随着疫情的结束而缓解,外部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较多。同时,受市场需求不旺、价格走低等诸多因素影响,全市部分领域恢复不及预期,经济稳定恢复发展的基础仍需巩固。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
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7.30亿元,增长2.6%;实现增加值48.4亿元,增长3.5%。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分别增长3.8%、5.6%、2.0%、7.0%。全市夏粮播种面积99.4万亩,增长0.6%。面对局部持续阴雨天气,全力做好小麦抢收烘干晾晒工作,夏粮生产再获丰收。全市夏粮产量20.16万吨,增长1.6%。上半年,全市猪牛羊禽肉产量4.48万吨,下降0.4%。其中,猪肉、牛肉、羊肉分别下降0.4%、1.5%、8.9%,禽肉产量增长3.6%,禽蛋产量增长0.6%。二季度末,生猪存栏59.46万头,下降2.6%;生猪出栏45.01万头,下降0.3%。
工业降幅有所收窄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下降10%,降幅较1月至5月收窄1.2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下降13.3%,降幅较1月至5月收窄0.2个百分点。三大支柱产业产值下降3.5%。其中,现代材料增长1.2%,现代医药下降32.6%,绿色食品增长5.4%。
分行业看,31个大类行业中有16个行业产值实现增长。占比较高的四大行业中,农副产品加工业和非金属矿物质品业产值分别增长4.4%、3.7%;有色金属冶炼延压加工业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产值分别下降16.4%、4.3%。
分产量看,57种工业产品产量中有28种同比增长。其中,铁矿石原矿515万吨,增长1.2倍;精锌10.1万吨,增长10%;钼精矿折合量 1777.3吨,增长46.7%。10种有色金属增长8.7%,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增长275.7%,商品混凝土增长14.2%,饲料下降17.9%,中成药下降26.2%,饮料酒下降85.4%。
建筑业快速增长
上半年,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69.61亿元,同比增长15.1%,位居全省第一,比一季度加快3.6个百分点。全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共签订合同额130.39亿元,同比增长11.6%。
服务业支撑有力
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比一季度加快1.5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3.7个百分点,有力地支撑了经济增长。1月至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21.55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4.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45.2%,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20.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19.2%。商品房销售面积44.23万平方米,增长31.9%,位居全省第一。
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升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比1月至5月提升0.6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0.4%,第二产业投资下降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3%。
分主体看,国有及国有投资同比增长7.5%,民间投资下降3.6%,文化产业投资下降1.3%,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8.5%。
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6.8%,工业投资下降1.8%,制造业下降6.8%,房地产业投资增长49.2%。
消费市场稳步增长
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12亿元,增长9.8%,位居全省第四。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6.41亿元,增长11%。限上单位通过网络实现的零售额0.86亿元,增长34.9%,高于限上增速23.9个百分点。
按经营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5.07亿元,增长9.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6.05亿元,增长10.7%。
按消费形态看,全市商品零售额98.80亿元,增长9.0%;餐饮收入12.32亿元,增长17.1%
按商品类别看,全市限上单位22类商品中18类实现正增长。其中,饮料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五金电料类、通信器材类、煤炭及制品类、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7.8%、26.0%、38.3%、33.7%、28.6%、23.4%、22.5%。
财政金融继续上行
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58亿元,增长16.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4.67亿元,增长8.8%。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724.05亿元,增长11.5%;人民币贷款余额971.18亿元,增长17.4%。
市场主体同比增长
上半年,全市实有市场主体13.86万户,增长8.9%。其中,企业2.92万户,增长10.8%;个体工商户10.30万户,增长4.3%;新登记市场主体0.8万户,增长8.9%。截至6月底,全市“五上”企业1182家,较去年同期增加162家,同比增长15.8%。新增“五上”企业(不含年报)12家,其中,建筑业4家、住宿业1家、房地产业6家、服务业1家。
总的来看,上半年,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持续显效,全市经济承压前行、喜忧参半。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稳步提升,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并没有随着疫情的结束而缓解,外部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较多。同时,受市场需求不旺、价格走低等诸多因素影响,全市部分领域恢复不及预期,经济稳定恢复发展的基础仍需巩固。